内蒙女教师花20元给学生买了双棉鞋,26年后,学生回赠她一套房

井普椿的独白 2024-11-16 13:24:38

2007年,60岁退休教师张秀荣老人生日当天,收到了一份来自学生陈志德的特别礼物——一套崭新的房子。

令人没想到的是,这份“礼物”竟是用一双棉鞋“换”来的。1981年,张秀荣用自己的工资为陈志德买了一双棉鞋,而陈志德一直记得这份恩情。

那么,一双平凡的棉鞋何以会铸就如此珍贵的师生情谊?他们之间到底经历了怎样动人的故事?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报恩心切·】——

自陈志德有了稳定的收入后,首先解决的就是照顾好了自己的弟妹。等到他们都步入正轨后,他的思绪便回到了张秀荣身上。

如今,想必老师已经退休,可生活过得怎么样呢?就这样,陈志德开始通过各种途径打听张秀荣的近况。

直到2006年的同学会上,他才从同窗好友口中了解到:张老师虽然身体尚可,却依然住在那间老旧的单元楼内。

经过短暂的思考,陈志德下定决心要为张老师买套新房子,对她当年恩德予以回报。可是,想付诸实施却并不容易。

幸运的是,在征求妻子同意后,陈志德终于在城乡结合部找到了一处价格适中的一居室小房。陈志德全款支付了房款,并将房产证书上的名字写成了张秀荣的名字。

2007年张秀荣60岁生日那天,陈志德特意组织了一次隆重的师生聚会,将张老师请到了房子现场。

对于这份“礼物”,张秀荣一开始是拒绝收下的。但在面对陈志德如此诚挚的爱戴和感恩之情时,张秀荣终于没再坚持,收下了这份馈赠。

从那以后,陈志德时常回到武川县来看望张秀荣。此外,陈志德曾多次让她搬到大城市和自己同住,过上安稳的晚年生活。

但每一次,张秀荣都坚决地拒绝了。她深知,陈志德现在已经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生活重心,万不应该再给他添加什么负担。

虽然如此,张秀荣依旧为陈志德感到无比自豪。毕竟,当初如果不是她的坚持,恐怕就没有今天的陈志德了。

作为老师,能够培养出如此优秀而又懂得感恩的学生,无疑是她最大的骄傲和快乐。

时光飞逝,白驹过隙,张秀荣已垂垂老矣。当年那双陈志德买的棉鞋早已穿旧,但陈志德仍时常拿出来端详。

这双鞋就像是长情师生之间一段永恒的纽带,系住了两人生命中数十载的感人故事,一切历历在目。

——【·事件开端·】——

1978年,31岁的张秀荣从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内蒙古武川县一所小学任教。按理说,她可以凭借优秀的成绩选择在大城市工作,过上体面富裕的生活。

但张秀荣出身农村,对乡村儿童求学求知的艰难困境有着切身体会。出于一种返璞归真的使命感,她主动放弃了在城市工作的机会,选择回到家乡支教。

到武川县后,张秀荣看到的是一所简陋破旧的校舍,孩子们身上爬满了补丁。与贫困环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孩子们那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神。

正是这种渴望之眼燃起了张秀荣内心的一团火焰,她暗下决心要将毕生所学传授给这些孩子,好让他们走出大山,过上幸福生活。

在任教的头一个月,张秀荣细心观察每位学生,期望找到改变他们命运的契机。很快,一个名叫陈志德的男孩便引起了她的注意。

这个孩子每天总是一个人默默坐在角落里看书,从不与人交谈嬉闹。课后的补习班他也从不参加,放学就急匆匆离开。

在张秀荣看来,陈志德表现出与普通孩子完全不同的独特性格。为了了解更多,张秀荣对陈志德进行了一次家访。

当她看到陈志德家陋巷般的破烂房屋时,震惊之情溢于言表。另外,他父母身体长期不好,六个孩子中只供养陈志德一人读书,负担之重可想而知。

由此可见,陈志德之所以如此独特,其根源正在于家庭贫困。从这时起,张秀荣就下定决心要尽自己所能帮助这个聪明好学却命途多舛的孩子。

——【·一双棉鞋·】——

在得知陈志德家境后,张秀荣主动给陈志德做心理疏导和学业辅导。她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夸奖陈志德的聪明,让其树立起应有的自信心。

同时,也会委以一些班务工作,帮助陈志德与同学们打成一片。就这样,一步步地,陈志德从一个内向孤僻的小孩变成了个活泼开朗的孩子。

就在张秀荣以为能一路绿灯时,一个突如其来的变故打乱了这一切的发展。就在中考将近时,陈志德竟然一连几天都没有来上学。

经过打听,张秀荣才知道,原来是陈志德的母亲病重,家中父亲一人难以支撑全家开支,陈志德为了减轻家里负担,竟打算放弃读书出去打工。

了解情况后,张秀荣急忙找到陈志德,耐心开导说服他重返课堂。在老师的殷勤关怀下,陈志德最终没有辍学,并凭着过人的聪明才智考上了当地最好的重点高中。

这个结果无疑是张秀荣最大的安慰,也是她最大的骄傲。上了高中后,张秀荣虽然不再是陈志德的老师,但两人的情谊并未就此中断。

相反,陈志德经常利用假期回到武川县,专程看望自己这位恩师。走的时候,张秀荣总会塞给他一些生活费,就像一位慈祥的母亲在照料自己的孩子。

就在陈志德高三那年,家中再次出现了巨大变故——父亲病重瘫痪,母亲也因旧疾缠身。陈志德一度想要放弃学业,独力支撑全家。

当张秀荣得知这个消息时,她第二次义无反顾地将陈志德从家中拽了回来。这次不再像往常一样循循善诱,而是以一种近乎愤怒的口吻说服陈志德继续读书。

“为什么要放弃全部的努力?你只有考上大学,才算是没有辜负父母对你的期望!”

在张秀荣的不懈鼓励和督促下,陈志德最终如愿以偿考上了长春地质学院。当陈志德捧着录取通知书激动地去见张秀荣时,老师比他更加激动。

开学前夕,张老师塞给陈志德20元钱,让他用这钱去给自己买双新棉鞋。不难想象,对于一个月只有几十元工资的乡村教师来说,这20元钱绝对是一笔大手笔。

陈志德拿着钱既惶恐又感激,但在老师的坚持下,他最终还是收下了。

后来,陈志德常常把这双棉鞋拿出来端详,想起当年老师的恩情,心中总会泛起滔滔不绝的感恩之情。.........

——【·学业飞升·】——

虽然陈志德渡过了重重关卡考上了大学,但命运却并没有就此放过这个可怜孩子。

在读大学不久后,陈志德接连遭受了生命中最残酷的打击——父母相继离世,家中只剩下他一人和弟妹们。陈志德顿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绝境,他必须独自扛起整个家庭的重担。

绝境中的陈志德曾一度想要放弃大学,出去打工养家糊口。正当他陷入决策困境时,张秀荣再次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地将他从泥潭中拉了出来。

她坚定地告诉陈志德,只有坚持读书才能找到改变命运的根本出路,现在半途而废只会前功尽弃。

在老师的无私关爱和循循善诱下,陈志德重新找到了奋斗的勇气和方向,继续读书追求知识。

正是凭借着这种顽强不屈的毅力,陈志德最终不仅取得了本科学位,还考上了研究生、博士,获得了一份优厚的工作。.....

他用勤恳和智慧为自己和家人创造了幸福安康的生活,完成了双亲最后的心愿。

——【·结语·】——

张秀荣老师的故事生动诠释了一位无私奉献的好老师应有的坚韧品质。她放弃在大城市工作的舒适生活,主动回到家乡去执教,用自己的知识和爱心温暖着这片贫瘠的土地。

面对家境贫寒的陈志德,她毫无保留地给予关爱和资助,终于帮助学生走出人生的困境;即使退休在家,她也从未停止过对陈志德的呵护和关怀,成为学生生命中永恒的引路人。

正是凭借这种吃苦耐劳、不计名利、只求育人的品质,她才赢得了学生由衷的爱戴和感激。.......

而陈志德对恩师的馈赠,也折射出了一颗懂得感恩报恩的美好品质。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像陈志德一样,懂得知恩图报、珍惜恩师恩情,这个世界必将变得更加美好。........

多少个张秀荣老师在默默耕耘,多少个陈志德在成长路上获益无穷,这正是教育事业永不止步的原动力所在。.......

希望张秀荣和陈志德两位主人公的故事能继续流传、不断发酵,从而感染更多的人,让我们共同传颂与珍视这份令人动容的师生情谊。.......

参考资料:

0 阅读:15
井普椿的独白

井普椿的独白

智愚各有营,君子独脩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