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西口走向抗日战场:一代名将马本斋的故事

梧桐说历史 2025-01-04 10:33:58

马本斋,字守清,回族英雄,1903年诞生于河北省献县的一个贫寒家庭。在清朝统治摇摇欲坠、列强横行的年代,马本斋在兄弟三人中排行第二,家境的艰难使得他成为家中唯一有机会读书的孩子。他的聪明才智和对不公的痛恨,使他在同龄人中颇具威望。一次,他在私塾中引导同学们改变《增广贤文》中的句子,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批判,这一行为虽让私塾先生惊讶,却得到了他母亲的认可,认为马本斋已经明白了读书的真谛。因此,马本斋的私塾学习生涯就此结束。

1919年,家乡遭遇大旱,17岁的马本斋随父亲踏上求生之路,走向遥远的西口。在军阀割据、战火纷飞的旧中国,他们父子二人最初在张家口炸油条为生,后辗转内蒙古放马,生活颠沛流离,饱受饥寒与欺辱。这段经历让马本斋认识到,只有拥有枪支才能保护自己不受恶人欺凌。

1921年,马本斋加入东北军,因其勤奋练习射击和略通文墨,很快在军中崭露头角,成为神枪手,并逐步晋升。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国家民族的未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军阀混战和官场腐败感到愤慨,他在军中服役期间,曾写下《抒怀诗》,表达了他忧国忧民、壮志未酬的情怀。

1930年春,刘珍年反共转向,共产党人被迫离开烟台,马本斋的抗日请求遭蒋介石打压,被免去团长职务。刘珍年在马本斋的影响下为民众做了些好事,但在1932年与韩复榘的矛盾激化后,被蒋介石逮捕并于1935年处决。同年,马本斋对军阀部队失望至极,辞职返回故乡。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军侵占冀中平原,马本斋的哥哥惨遭杀害。他在清真寺组建了“回民抗日义勇队”,并在子牙河畔打响抗日第一枪。随后,马本斋加入八路军,其领导的回民支队在敌后战场屡建奇功,被誉为“打不烂、拖不垮、攻无不克的铁军”。1942年,回民支队转移至冀鲁边区,马本斋被任命为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从1937年至1944年,马本斋指挥回民支队转战南北,消灭大量日伪军。

然而,在即将实现保卫延安的夙愿时,马本斋因病逝世,成为抗日大业的重大损失。毛泽东主席亲笔写下挽词“马本斋同志不死”。日本投降后,由马本斋缔造的、拥有3000多将士的回民支队,转入解放战争,兵分两路:一部分加入四野,转战东北;另一部分由马本斋之弟马进坡率领,辗转华北。

马本斋的一生,是对抗日事业和民族解放的忠诚写照,他的英雄事迹将永远铭记在历史的长河中。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挑战,都要坚持正义,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而奋斗。马本斋的精神,如同他的名字一样,守住了民族的尊严和清白,成为了中华民族永恒的骄傲。

0 阅读:2
梧桐说历史

梧桐说历史

第五子淳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