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困惑,怎么总是能碰到一些渣男?自己好像一直以来都不被他人真心所待呢?事实上,这样的事情常有发生,我们来看一下下面这个故事,想一下是否与我们经历相似。
西西今年24岁,她是一个温柔大方的姑娘。但感情上经常会遇到挫折,用她的朋友们的话来说,西西经常遇到渣男。西西长得漂亮,性格也好,但在她的男友眼中,却是一无是处。西西对她的朋友说。“他们像长辈一样,让我感到自己像个不懂事的孩子。”西西也是一脸的无奈,她不明白自己是怎么被卷入这种有害的感情中的。经历了这一次的挫折之后,她就告诫自己,绝对不能再像上次一样糊里糊涂的了。
但是,当她又遇到一位高富帅对她表示了爱意时,西西却不知不觉地被他迷住了。周围的朋友对西西的决定并不是很赞成,因为他们认为,上任和西西的薪水是一样的,但上任却能为他人着想。高富帅习惯了上位者的身份,在私人生活中难免会摆出一副上位者的架势,以她的性格,很可能会被人欺负。果然,才谈了不到一年,他们之间的感情就破碎了。
随着两个人的相处的时间越来越长,他们之间的感情还是出现了矛盾。甚至在他们分开之前,高富帅还在微信里,对西西进行了各种贬低和辱骂,说西西总是一副假惺惺的样子,跟她相处久了,她就是一朵带刺的花朵,他很后悔,为什么要去追她。西西很难过,甚至询问他为何如此对待自己,换来的却是一顿臭骂。周围的人都在替西西说话,安慰她,说她以后绝对不会再碰到这种人。
西西也很纳闷,为什么自己总是会这样?为什么一段美好的爱情,最后会变成这样?很明显,高富帅和西西在一起之前,就是这个样子,西西的朋友也说她不能和高富帅在一起,但她还是被高富帅给迷住了,好像她注定要和他在一起一样。而这一“宿命”,实际上却是她内心情感格局的再现。内心情感格局是什么?一个人和第一个对象所建立的关系,会直达内心深处,简而言之,这种内心的联系方式是从儿童的早期教育中建立起来的,它是通过与儿童之间的交往方式而建立起来的。长大之后,我们会寻找并持续建立类似的关系。
一名女子认为母亲对她的管教很多,她立志以后不会像母亲那样。但是,在与丈夫的相处中,尽管她的丈夫也会共同分担家务,但是,她的要求却很高,她的严格程度,与母亲如出一辙。结果就是两个人闹得不可开交。感觉以前的工作很难做,想换个舒服点的工作,最后找到的工作还是类似的。似乎我们走在了一个圆上面,总是这样循环。
在我们的意识深处,握着一段感情剧本,不断地寻找,选择那个可以和我们重新演绎剧本的人,而从表面看,我们却总是“迫不得已”地重复选择,承受着痛苦。西西的父亲和母亲就是这么对待她的,他们从不称赞她,总是对她指手画脚。从小她就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瞧瞧人家,瞧瞧你自己,好意思吗!”这种家庭关系中,家长总是居高临下,对孩子吹毛求疵,要求孩子对家长百依百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使用这样的教育方式到底合不合适呢?
每次交流都是一个让我们产生变化的机遇,而在一段亲密的感情里所受的磨难恰恰是一个让我们达到内心深处的机遇。关键在于我们遇见了哪种人,选择了哪种人。
有时候,被感情所困的人,往往看不清外面的世界。因此,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以后,我们应该多一双眼睛学习,能够让我们不再迷茫,发现问题的根源,避免两人互相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