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总结经验新野庆功
——读三国品人生悟世道之三第
作者:黎立义
尊重人才。刘备再三顾孔明之前,已经拥有天下无敌的大将军关羽和张飞,然而奔走半生,仍然创业不遂,到处流浪,根本没有立足之地,他把这种不顺利的遭遇,归之于天意,说是“命运多舛 ,所以至此。”经过水镜先生的指点,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不得其才,缺乏决策的经纶济世之才,这才引起他的强烈求才欲望,诚心诚意地三顾茅庐,把孔明请下山协助,终于完成鼎足三立的大业。
民主与集中两者不能偏离。由于水镜先生的启发,刘备决心三顾孔明,但是同样志同道合的关羽和张飞,在心理上并没有同样的觉醒,以致第一顾时,两人都有些不耐烦,第二顾时,张飞开始发脾气,到了第三次拜访时,关张二人都极不高兴。从三顾孔明的过程中,三结义的兄弟,对同一件事的看法,也相当分歧。刘备心目中,孔明是安天下的奇才。而在关羽的心目中,孔明不过徒有虚名,在张飞的心目中,孔明不过是一名村夫。刘备及时制止两位弟弟的无礼言行,合理应变,顺利地完成不寻常的求才之举。如果刘备不能及时制止,或者制止不了,甚至采用民主的表决,少数服从多数,这一段求才佳话,大概就半途而废了。孔明就没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机会了。刘备毕竟具有大哥的风度和气质,而关张二人也富于伦理的素养,终于三位一体,打动了孔明的心,慨然应允。
谦必胜骄必败。刘备是集团参与的作风而曹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作风,在一般人看来刘备没有曹操的大智大勇,但刘备却能借众才之力屡屡打败曹操,结果取西川,称王西蜀,而三分天下,获得了辉煌的成就。马谡,自以为读过几天兵书,得到诸葛亮的赏识,就盲目自信,骄傲自满,最后导致街亭失守,自己与亲人阴阳两相隔。他错在低估敌人,高估自己。如果我们作为现代人,与他一样,那是悲哀。
团结就是力量。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是最好的组织形式,三人共同塑造一个阵营,这才吸引赵云,黄忠等人才乐于投入。这些志同道合的人,造成了蜀国名列第三,创造出当时的大变局,这些都是团结人才、合理应变所得到的丰硕果实。
刘备将诸葛亮请出山之后,便拜诸葛亮为军师,待诸葛亮有如师长,凡有事必与诸葛亮商讨。白天,刘备与诸葛亮在一张桌上吃饭饮酒,到了夜里二人便同榻而眠,感情甚笃。关羽和张飞见兄长每日只与诸葛亮为伴,有意无意地冷落自己,心里不免生出几分怨恨之情。关羽心高气傲,从来没有正眼瞧过诸葛亮,对他总是敷衍了事。张飞烈性如火,见兄长在诸葛亮面前低眉顺眼,心头无名火熊熊高燃,恨不能一口将诸葛亮吞下肚去。但是对刘备对诸葛亮十分信任,关、张二人也不便多言多语。
张飞真是领教了诸葛亮的厉害,二人私下对关羽道:“先生之韬略神人难及啊!”
关羽也附和道:“前日你我二人与他争锋,言语甚是失敬,我们还须向先生赔礼才是!”
张飞爽朗大笑道:“那是自然!军师高明至极,似这样的人不敬重难道去敬重那些酸腐的朽书生吗?”
当下,二人捧美酒来见诸葛亮,诸葛亮笑迎他们入内室。
关羽捧上一杯酒道:“军师,我二人前日有言语不周之处,还望你海涵!”
诸葛亮道:“亮承蒙二位将军抬爱了!”
张飞道:“军师这是哪里话?军师运筹帷幄,我们才能杀得敌军大败而逃,先生真是神仙啊!”
诸葛亮道:“实不敢当!”
“自家兄弟,又何必如此恭维?三弟,你什么时候也学得嘴乖了!”
张飞双目圆睁道:“大哥,你的话不对。老张我心眼实,先前不识庐山真面目,我骂军师是狗头军师;今日知道军师厉害,当然要刮目相看了!”
一席话引得众人哈哈大笑。当天晚上,刘备在新野县城中大排宴会,庆祝大战告捷,一时之间,小小的城池之中人声鼎沸,鼓乐齐鸣,将士们尽情地欢饮谈笑,释放着大战斯杀带来的苦闷与压抑。
从《博望坡初露锋芒》一文看出,诸葛亮有呼风唤雨之能,未卜先知之才。他借鬼神莫测的谋略威震八方,他凭三寸不烂之舌名扬四海。奸佞为之惊心,国贼为之丧胆。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初出茅庐,龙啸博望坡;舌战群儒,借风七星坛。气化周瑜,巧占荆山;引兵八蜀,平汉中乱。白帝托孤,负命于危难之际;五月渡泸,平蛮于纵擒之间。六出祁山,北望中原。黄天不佑,汉丞相吐啸;厚土不保,诸葛亮归天。哀斯人,上方谷大,火烧不尽奸臣贼子;叹逝者,五丈原秋风吹不尽霜色寒声。
理论联系实际。把学习成果运用到治国理政,执政为民上,抓班子,选路子、出点子,为振兴中华鞠躬尽瘁,奉献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