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一赔万!家人们,我老蒯对天发誓,这红薯粉绝对是正宗的,不是真材实料,我天打雷劈!”
直播间里,东北雨姐和老蒯声嘶力竭地喊着,屏幕上,红彤彤的数字不断跳动。
那是销量,也是无数人对他们“真诚”的买单。
廉价品是这样卖出去的
然而这场看似火爆的直播带货,却在不久后将网红经济的虚假繁荣暴露得淋漓尽致。
据村民透露,东北雨姐并非本地人,他们租住在一间破旧的房屋里,视频中出现的房屋、小卖部,都是以每年5000元的价格租来的拍摄场地。
就连那看似古朴的豆腐磨坊,也是由普通的民房改造而成。
而那些“家人”、“邻居”,也都是团队成员,他们按照剧本扮演着各自的角色,共同演绎着这场“农村生活”的闹剧。
更有甚者,她视频中呈现的“辛勤劳作”,实际上是由雇佣的村民完成的。
东北雨姐只是偶尔出现在镜头前,做一些简单的摆拍,却将所有功劳揽在自己身上。
还会根据平台算法调整视频内容,以获得更高的曝光度,甚至会雇佣水军刷评论、点赞,营造出一种“火爆”的假象。
她频繁地与粉丝互动,声称自己是为了给大家带来福利,才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售卖产品。
东北雨姐深谙粉丝们的心理,她所带的货也大多是“接地气”的农产品,例如红薯粉条、玉米面、大酱等等。
这些商品的价格往往都比市场价要低很多,再加上东北雨姐声情并茂的讲解和“老铁们,都是自家产的,放心买!”
她将“真实”作为包装,将“农村生活”作为卖点,通过精心策划的内容和精准的平台运营,成功吸引了大量粉丝,为其后续的直播带货奠定了基础。
这种“宠粉”人设,为她赢得了大量的粉丝和流量,也为她日后的欺诈行为埋下了伏笔。
形象是这样立起来的
雨姐给自己贴上了“真实”“朴实”“接地气”的标签,将镜头对准了东北农村的日常生活。
在视频里,她穿着朴素的衣裳,干着农活,和村民们唠嗑,营造出一副岁月静好的田园景象。
她也是那个扛得起半头猪,挥得动柴刀,操持家务井井有条的“虎娘们”。
这一切都通过精心剪辑的视频传递给屏幕前的观众,营造出一个充满人情味的“世外桃源”。
可一些细心的网友发现,东北雨姐所售卖的红薯粉条的价格明显低于市场行情,按照正常的生产成本计算,根本不可能卖到这么低的价格,这其中必然存在猫腻!
一位拥有数百万粉丝的打假博主注意到了东北雨姐的事件,并决定前往东北雨姐的拍摄基地一探究竟。
为了获取第一手资料,这位博主事先并没有告知东北雨姐自己的身份,而是假扮成粉丝,来到了东北雨姐所在的磨石峪村。
在磨石峪村,这位博主见到了东北雨姐本人,并对其进行了采访。
当博主提出要到东北雨姐的生产工厂进行实地考察时,东北雨姐的脸色顿时变了,她以“工厂是商业机密,不方便对外公开”为由拒绝了博主的请求。
她在直播间里说自己所售卖的商品都是“良心产品”,并指责那些质疑她的人是“故意找茬”、“想让她身败名裂”。
与此同时,东北雨姐的团队也开始在评论区里疯狂删评,将那些对产品质量提出质疑的评论全部删除,试图掩盖真相。
一夜之间,东北雨姐从“农村偶像”变成了“造假骗钱”的代名词。
东北雨姐的“翻车”,不仅是她个人的悲剧,更是给所有沉迷于网红经济虚假繁荣的人敲响了警钟。
大厦是这样倾覆的
当粉丝发现自己被欺骗后“真实”的面纱被揭开,东北雨姐的“帝国”便轰然倒塌,留下的只有满地的狼藉和无尽的反思。
虚假宣传、欺诈消费、违法经营,这些问题在网红经济中屡见不鲜,已经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市场秩序,甚至败坏了社会风气。
她利用消费者对“红薯粉”的认知偏差,偷换概念,将“无明胶”作为前提条件,实际上售卖的却是并不符合“红薯粉”定义的木薯粉。
“雨姐商贸”、“本溪雨姐传媒有限公司”等二十多家公司的存在,则暴露出网红经济背后的灰色地带。
这些公司往往游离于法律边缘,缺乏必要的资质和监管,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惜铤而走险,最终损害的是整个行业的信誉和消费者的利益。
“她视频里看着多朴实,不像会骗人的。”
“老蒯都发誓了,这红薯粉肯定是真的。”
可东北雨姐的拍摄基地,如今已经人去楼空,空荡荡的院落里,只有几只被遗弃的小狗还在四处徘徊,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这里曾经的热闹和喧嚣。
曾经在镜头前信誓旦旦地说要“一辈子”养着这些小狗的东北雨姐,早已将它们抛在了脑后,只顾着收拾细软,逃离这场舆论的漩涡。
它反映出消费者在面对“网红经济”时,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缺乏对产品真实信息的关注和对自身权益的维护意识。
只有以诚信为本,以质量为先,才能赢得市场的尊重和消费者的信赖。
写在末尾
东北雨姐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网红经济的健康发展,还需要共同努力。
让“流量”回归理性,让“真实”取代虚假,请还网民一个更加透明、公正、可持续的网络生态环境。
信源:从争议到受罚 总台记者调查“东北雨姐”事件始末2024-10-13 07:49·环球网
信源:界面人物No.1|“东北雨姐”,极速坠落 2024-10-20 16:27·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