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有扈氏”:陕西考古重大发现,难怪周人自称“有夏”

诸史 2023-08-08 23:20:04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一直蒙着神秘面纱,至今未能揭开。其中,谜团之一是夏朝统治族群——夏族何在?

距今4000年前,大禹率领夏族建立夏朝。商汤革命后夏朝灭亡,夏族四分五裂,只留下一些零散的诸侯国。史书记载,商周时杞国(河南杞县一带)、有莘国(陕西合阳县东南)、江浙越国等是夏人后裔。其中,孔子拜访杞国之后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

问题在于:商周时期,“夏族”对应文献中的哪一个族群?毋庸置疑,搞清楚这个问题,必将有助于破解夏朝谜团,但可惜现有资料过少。不过,十年前陕西考古一次重大发现,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夏族分支——有扈氏的部分谜团。

陕西发现户氏墓地

2012年,在陕西宝鸡石鼓镇,考古发现“石鼓山墓地”,西周早期高等级贵族墓葬(编号为M3)。M3出土31件青铜器,其中16件上刻有铭文,涉及的族徽有户、万、冉等。

已故考古大师李学勤(下图),根据考古发现情况,指出墓主为“户”氏,比如以下几个理由:

首先,M3墓葬中的方彝和卣都有“户”字铭文,而方彝和卣都是酒器,在当时属于极为重要的器物,应是墓主之物。

其次,刻有“户”的青铜器,也曾在西安出现过,因此西周早期的“户氏”青铜铭文只在西安、宝鸡出现过。而西安鄠邑区,原称之一就是“户县”,户县与户氏显然存在联系。

第三,西安的“鄠邑”与“户氏”,可能还与夏初一场重大战争有关,下有详述。

因此,墓主为“户氏”,其他刻有万、冉等铭文的青铜器,或受赐、劫掠、赠送、婚配等方式取得,后被一并下葬。

户氏为姜子牙族人

在M3墓地中,还出土了一件极其重要的西周青铜器,即“中臣鼎”,铭文只有六个字:“中臣尊鼎,帝后。”

铭文中的“中臣”,学者考证认为《周礼》书中的“内小臣”,即管理王后祭祀等活动的职责。当时,此官职一般由王后族人担任。

按照商周礼制,已故之王称“帝”,“帝后”则是已故王的配偶。铭文中的“帝后”,学者考证指出为周王妻子,但这里是“族徽”。

由于文物属于西周成王时期风格,同时出土了很多姜戎文化的代表器物“高领袋足鬲”等,因此李学勤等学者普遍认为“帝后”意指邑姜(姜子牙之女),墓主族属为姜族。也就是说,墓主户氏是姜子牙的姜族人,所以才能使用“帝后”的族徽。

户氏是不是有扈氏?

根据史书记载,夏本纪篇章末尾,太史公曰(司马迁点评):“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其中,夏启建立夏朝之后,“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因此甘之战是姒姓内战。

李学勤等学者认为:“扈”字本从“户”得声,上述铭文的“户”应该就是“扈”。其实,汉代杨雄的《训纂》中也说:‘户、扈、鄠(hù)三字一也,古今字不同耳。’”换言之,史记中的“有扈氏”也可以写作“有户氏”,因此M3墓主也可以说是“扈氏”。

更为重要的是,夏启与有扈氏的甘之战,汉书地理志解释为“鄠是古扈国,有户亭”,唐代括地志解释为“雍州南鄠县,本夏之扈国也”,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解释为“夏启所伐,鄠南有甘亭”,因此如今学者普遍认为甘之战爆发于今陕西西安鄠邑区一带。显然,这一结论可以佐证考古发现的M3户氏铭文(夏启征伐之后,部分有扈氏等或向西迁徙),也与商末周初时羌族的地理范围大致吻合。

夏朝非由羌族建立

通过上文分析,M3户氏首先是姜族之人(甲骨文表明羌是男羌、姜是女羌,姜羌一家),其次各方资料显示户氏也是夏本纪中的有扈氏。既然如此,有扈氏也就与姜族(羌族)存在密切联系。

需要注意的是,至今羌人中还盛行祭祀大禹,四川也有很多大禹传说等,似乎都表明夏朝与羌人存在密切的关系。(下图,四川北川羌族自治县每年举办祭禹活动,北川也被当地人认为是“大禹故里”)

问题在于:有扈氏与姜族关系密切,那么“夏族”是不是文献中的“羌族”呢?或许不能简单的认定有扈氏是羌族,因为夏族中可能只是部分如有扈氏等融入了羌族,变成了羌族的一部分。

根据史书记载,古公亶父娶了太姜,明显是与姜族中的一个部落联姻,这一点没有疑问,但姬昌娶的是有莘国(今陕西合阳县东南)的太姒,而史书从未说太姒是羌人,只说她是大禹或夏族的后代。

因此笔者认为,夏启打击有扈氏等族人,或导致他们西迁融入羌人族群,而还有部分夏人比如有莘国、杞国等还相对独立,没有融入其他族群。总之,现在还没有足够证据表明夏朝是羌人建立的,但的确出现了羌族中存在部分夏人的相关证据。

由于姜子牙的姜族应是有扈氏的后代,其他部分羌人或也自认夏人后裔,再加上明确夏人后裔的有莘国等等,也就说明在姬周周围存在大量各自为政的“夏人”。周人起兵反商,必然要团结可团结的力量,其中最佳的盟友必然是与商朝有仇的夏人。

因此以最低下限来看,鉴于当时反商局势,无论周人是不是夏族后裔,或者内心认不认同夏人文化,都不妨碍周人自称“有夏”或宣称“肇造我区夏”等,因为如此更能团结周围的夏人势力。

15 阅读:4300

评论列表

九重昆仑通天塔

九重昆仑通天塔

7
2023-08-31 17:01

先秦记载“禹兴于西羌”、“禹生石纽,西夷人也”,古人认为石纽就在汶川。汶川周边的川北、青东、甘南,就是羌人聚集区,而且有很多夏禹相关的地名,而且三星堆距离汶川只有一百多公里。现代考古,三星堆文物和山海经多有印证,而自古就认为山海经是大禹/伯益所著。

用户18xxx40

用户18xxx40

6
2023-08-10 13:40

姜是炎帝后裔的姓氏,羌是泛称。周人出自姜原所在的有邰氏其实也是炎帝后裔。

天河水

天河水

5
2023-08-10 10:02

鄠胡咧咧,炎黄族群源于西羌,夏人本来就源于羌。自夏后始称华夏。分封之后还是羌人。汉藏羌同源。这就是O系是中国人绝对主流血脉的原因。

茶叶先生

茶叶先生

5
2023-08-10 21:42

基因学会对中国文明进行“复盘”。既然发现“有扈氏”墓葬,应查一下基因。夏朝初年中国人口肯定不多,推算约150万。因此人口分布重心在关中(包括晋南和豫西,天水),在中原找夏朝早期都城,方向有问题。

一路向西 回复 09-03 12:05
别的不知道,反正西安的考古学者的结论都是,按古籍上记载的去考古,到最后古籍都是错的,一方面认为古籍上的信息无误,一方面有选择性的说古籍记错了,这是什么逻辑?!这种结论?可信,想说啥就说啥,不就是仗着自己是历史专业的,其它一无是处,

后河顽石 回复 09-03 15:36
原,高平之地,厂与泉之组合,是个象形字,坡上而上,上面是一片的平地,坡根下有泉水流出。古人山川原并称,今之平原,古人称为川地。中原,是周人对自己故居所在包含有漆水、沮水的渭北台原之美称,语出诗经。这是最狭义的中原。后来周人取得全国政权,关中、晋南、豫西、陇东这连成一片周族人地区,被称中原,春秋战国时这一片地区语言高度统一,都说的周语雅言,被当时诸侯认为是中原。这是先秦时代的中原。再后来,北方黄河流域成为当时的生产力中心、陕西、山西、河南、甘肃、河北、山东都称中原,即中原六省。

离商

离商

5
2023-08-30 18:15

告诉大家文人汉奸的说法,商是东夷,周是西戎,秦是西戎,隋唐是鲜卑,宋是沙陀,明是回,孙中山是客家,伟人是侗族,

菲阳讲古 回复 09-02 22:36
羌人自称诸夏,被分封为诸侯的羌人为了区分老家的穷亲戚就自称华夏,所以华夏只是诸夏的一个分支,而不是部分人认为的华与夏结合叫做华夏

菲阳讲古 回复 09-02 22:33
西戎就是亲近姬周的羌人,戎的字面意思就是从军之人,西周时期周天子直属军队可考的都有七八万常备军,这样的规模需要数以百万记的服兵役族群,周天子亲族历代分封之下根本大不了,征兵对象只能是盟津会盟中支持周人的羌人,牧野之战中有功的羌人被分封到关东地区成为诸侯,其余的羌人生活在姬周的周围,为姬周提供兵源,成为姬周威慑诸侯的倚仗,就被称为西戎

漂泊男儿周如谦

漂泊男儿周如谦

5
2023-08-31 20:59

25宗都是夏族。第一个朝是虔朝.早夏朝二年,后稷治水前二年建立,夏朝是后稷去治水后才建立的,但是两朝都要听从大西邑号令.掌管大西邑就武丁.武甲的父亲帝俊部落副族长,而商收复虔.夏两朝就以这点为由,后稷治水三年为期,涂山大会记载的是治水圆满结束,夏成立也二年有余月了,那些记载大禹禅让的就别写了,因为连门窗的机会也没有你钻的,涂山过后三年左右.舜.尧两帝去世,帝舜去世之日和不屈的出生之日相差不到一天,不屈出生百过后.帝尧也去寻找他四哥帝舜去了,后稷带兵守陵种百谷.前六年就为丹朱.启两人护道,后三年才是守陵,鬼㮨也是从这三年守陵得来,弃稷来由,后稷出生到守陵期满没有见过父亲帝喾,

AD钙奶

AD钙奶

4
2023-08-13 00:32

与历史矛盾!自编教材!

正道沧桑

正道沧桑

4
2023-08-31 00:37

轩辕=獫狳=匈奴,周的祖宗是游牧蛮族仿造商意淫出来的东东而已[笑着哭]

菲阳讲古 回复 09-09 16:16
举例啊,那把你论点的论据拿出来,不要只会冷嘲热讽

九重昆仑通天塔 回复 菲阳讲古 09-10 09:15
我和一个连欧洲人不信地圆说都信的人,无话可说。拜拜啦您嘞!

用户10xxx03

用户10xxx03

4
2023-08-30 18:41

这没什么争议吧,夏时羌,秦是羌

用户10xxx03 回复 09-01 17:26
我没本事用几十个字跟你能掰扯清楚,也没兴趣教📖育人,您自己分析吧

菲阳讲古 回复 09-02 22:24
陶寺早期是唐尧,晚期是虞舜,考古证据表明陶寺晚期上层被老虎山文化族群取代,老虎山文化应该就是虞国,历史记载太康失国后,少康逃到舅舅家虞国重建夏势力,最终实现复兴,巧合的是庙底沟文化被陶寺取代后,庙底沟文化在老虎山旁边兴建了石峁古城,并在四百年后摧毁了陶寺文化,可见石峁就是少康时期的夏都

宋辉

宋辉

4
2023-08-30 19:19

夏的首领称后,司的反写,两者相通。太康失国的有穷氏首领为什么叫后羿!看着陕西河南两个省为了最早的夏都争来争去就想笑。如果在那边早就发现了,郭沫若误夏史研究久矣!

秋风起

秋风起

3
2023-08-12 13:37

夏是封建社会,由众多分封方国组成,商灭夏只是赶走了夏后,夏的一些方国还在,至于这些方国是不是是夏禹后代,无从考起,。。。。。

菩提本无树 回复 08-27 14:12
封建社会起始于秦!

5204857

5204857

3
2023-08-30 17:55

帝字商朝用得多

菲阳讲古 回复 09-05 20:16
东夷神话中把至高神都称为帝,东夷人的首领为了维护统治会把自己神化成天帝化身,比如尧就被东夷人称为天帝,相对应到南方三苗族群的首领通常会把自己神化成女娲化身,比如禹征三苗之后与涂山氏联姻,历史记载中与涂大禹联姻的就是涂山氏女娲,由于大禹征服涂山氏之后在三苗族群中推行夏人的父系为主的婚姻制度,涂山氏女娲或许在其中起到示范和推动作用,所以女娲又被赋予了婚姻和爱情之神的神职,又被称为高媒之神,有史学研究认为大禹的高密称号就是高媒,是大禹后人继承了女娲高媒之神称号后附加到大禹身上的称号

九流闲人

九流闲人

3
2023-09-01 13:00

什么是华夏?搞清楚再说,印度板块冲击欧亚板块后四川内海有了渲泄口,那就是长江,经夔门冲击下游形成了云梦泽,早期云梦泽人类是不可能生存的,后期大水慢慢退却,才有了高原人逐渐向下迁移,话说有这么一天禹族长老带领族人们也迁徙来到被洪水冲刷过的中原大地,他们穿着丝织华服,带着篾编的斗笠,被当地的土著当神人膜拜,长老对当地土著说我们是禹族,是神的后裔 。于是整合了当地的土著建立夏国,很多周边的部族都来归附,自此中原人进入文明时代,所谓衣冠者文明之始也。由于中原当时不产丝绸,就用蔴来替代,而冠则用木制。

超速中

超速中

2
2023-08-10 14:29

周公吐哺天下归,三皇五帝传至今。炎黄子孙称华夏,共主中原万古名。奇珍异宝频现世,故土重光显神威。历史长河不断流,岁月沧桑永不变。

宋涛 回复 08-11 11:48
赞!

离商

离商

2
2023-08-30 18:08

医疗反腐了!文化界汉奸小心点,快了

零度空间

零度空间

2023-08-10 21:20

我给你说,华夏族在尧舜之前,商朝的王是妇好,妇好是谁从推备图上看是武则天,武则天是哪里人,大东北再向东北是十里桃林后有九重天。伯邑考是姬昌和姬发干死的。看历史的时候能否考虑下星宿?如商纣王和狐狸交缠不清,那狐狸里谁?东方七宿心月孤,比干为啥把他心给狐狸吃了,比干是林姓祖宗,余下的请看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都搞懂了就明白了。愁人,对历史的时候八卦要倒着看。

诸史

诸史

从历史百家的角度,捕捉人生的精彩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