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智齿有多痛苦?一定要拔掉吗?医生:出现几种情况,再痛也要拔

李可乐知识分享 2024-07-15 03:36:55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我的智齿又不疼,为什么一定要拔掉?”

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长智齿的痛苦,智齿从牙龈破土而出,会给人一种疼痛肿胀的感觉,有些人还会出现发炎的情况。

这其实是一种自然生理现象,智齿也不意味着人的第二次发育,每个人由于身体条件的差异,生长智齿的时间和感觉有有较大的差异。

通常情况下,萌出28颗恒牙意味着牙齿发育达到了健康水平,恒牙也建立起稳定的咬合关系,于是,在此情况下,还会有磨牙萌出,而此时生长的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等都被称之为智齿。

之所以将其称之为“智齿”,是因为普遍智齿萌出的年龄为18-25岁,此时人类的生理和心理都趋于成熟状态,也可被看作是智慧到来的年级,所以,大众就将此时出现的牙齿称之为“智齿”。

人为什么长智齿?智齿不疼需要拔吗?

那么,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为什么人类会长智齿。

在古时候,从单纯的捕猎时代到农耕牧时代,从最早的茹毛饮血,到之后的刀耕火种,食物从生食变成了熟食,烹饪的技巧也越来越多,但食物的性质还是很粗糙的,这就需要我们有强大的咀嚼力,这样食物才能在口腔内被充分的粉碎,从而消化吸收。

为了达到这种生存需求,人类进化出了强大咀嚼力,而这种咀嚼力的基础是数量众多的牙齿和功能强大的颌骨,所以智齿应运而生,符合强大咀嚼力的要求。

但随着时代发展,各类烹饪方法的出现,食物的加工也越来越彻底,人类所拥有的强大的咀嚼力开始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

但这种长智齿的生存需要却并没有退化,这就导致智齿未能及时适应颌骨变短的速度,呈现智齿萌出位置不正,阻生智齿、智齿挤压其他牙齿等情况。

对于萌出不正或不能萌出的智齿,危害可不小,不光会诱发局部感染,还可能引起疼痛或颌骨骨髓炎,导致局部食物嵌塞引起邻牙龋坏、疼痛;还有一部分会形成颌骨囊肿和颞下颌关节紊乱症。

建议大家出现智齿异常的情况时,一定要及时就医,根据牙齿是否是嵌入,来判断是否进行麻醉手术开刀拔除智齿。

而大众之所以不喜欢智齿,其实也是因为位置和生长不规整智齿带来的疼痛,即便是下定决定拔牙,也要经历1-2周吃流食,牙疼脸肿的情况。

所以,长智齿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成年过程中一个非常残酷的经历。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智齿都需要拔除。如果智齿萌出的位置临近牙平面,并且可以暴露在远中冠面,与之对应的牙齿建立正常的咬合关系,可以保留牙齿,并不会影响咀嚼功能。

其次,如果智齿生长的倾斜角度不超过45°,并且完全埋伏于骨内,与邻牙牙周无相通,对于牙龈中神经也不构成压迫,也可以留下做基牙,对于口腔健康影响不大。

注意!智齿出现这几种情况一定要拔掉!

不过,建议大家出现智齿时,要及时到正规口腔机构就医,根据医生的判断来决定,如果出现了以下几种情况,一定要尽快拔掉:

1.被“虫蛀”的智齿

由于智齿所在的位置较为隐蔽,刷牙很容易刷不到位,导致食物残渣堆积,诱发龋齿。

而当智齿成为龋齿后,不及时进行干预,很有可能导致蛀洞越来越深,局部出现细菌感染,导致牙齿的硬组织被细菌破坏,其咀嚼功能也大打折扣,进一步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

一旦龋齿出现病变,很容易感染牙髓,导致牙髓的结构遭到破坏,进一步诱发急性牙髓炎,或者智齿冠周炎,出现剧烈疼痛,影响正常生活。

所以,建议大家出现智齿后,要保证刷牙到位,一旦出现智齿被虫蛀的情况,请立即就医拔除智齿,避免虫洞加深,破坏牙髓结构,诱发牙髓炎或牙髓坏死。

2.挤压邻牙的智齿

其次,智齿萌出的位置也很关键,如果发现智齿和相邻的恒牙挤着生长,最好拔掉,否则会造成恒牙不易清洁。

当智齿与其他牙齿出现积压情况,多半是由于新萌发出的智齿生长空间不足时,随着智齿的生长,邻近的牙齿会长时间处于被挤压的情况中,继而牙龈易出现破损手上,诱发严重的牙龈肿胀。

随着这种挤压的持续,智齿和周围的牙齿在挤压过程中还会出现硬组织破损,继而导致两颗牙齿都出现磨损情况,进一步诱发牙齿断裂,只能选择两颗都拔除。

因此,如果出现智齿挤压其他牙齿的情况,一定要及时拔除智齿,避免因智齿挤压临近牙齿,导致两颗牙齿都保不住。

3.肿胀、有疼痛感的智齿

这种肿胀通常都是由于牙冠部分或者全部被牙龈覆盖,以至于牙龈瓣与牙冠之间形成盲袋,在吃饭的时候,很容易将食物残渣嵌塞于盲袋内,再加之难以清除,时间长了便会诱发局部感染,导致智齿发炎出现肿胀、疼痛。

如果智齿长期反复发炎肿胀,牙龈瓣中的细菌会随着堆积而增强毒性,继而破坏牙龈周围的细胞结构,导致抵抗力下降,引起智齿冠周炎发作,影响咀嚼、吞咽等必需性动作。

随着炎症的加重,病毒会发散侵略机体的其他组织器官,导致患者出现发热,头痛等症状。

当然,有一部分人是担心拔牙很痛所以迟迟不敢拔掉智齿,其实,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在局部麻醉下,患者在拔牙过程中是不会感觉到疼痛的。

因此建议,在智齿刚刚萌出、牙根尚未完全形成时,就应该高度关注起来,一旦出现牙痛,发炎,肿胀等症状,就表明智齿的存在已经对其他牙齿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害,就需要立即进行治疗,拔除智齿拔掉该拔的智齿。

寿命长还是短,通过观察牙齿或许能判断出来!

生活中,牙齿作为必不可少的进食工具,它具有较强的咀嚼能力,可以满足机体的营养摄入需求,但同时,牙齿也是身体健康的一个指示器。

一直以来,很多研究都在探讨牙齿健康与整体健康之间的联系,不少专家认为:牙齿的某些特定状况可能暗示身体存在其他健康问题,甚至可能与寿命的长短有关。

例如,牙周病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其他一些慢性疾病有关,这些疾病的患病风险会因为牙齿和牙龈不健康而增加。

牙周病作为一种由细菌感染而导致的牙龈炎症,患病后,细菌会破坏牙齿支持的结构,导致牙齿的功能紊乱,组织遭到破坏,牙釉质受损。

如果不治疗,放任细菌对牙齿的侵蚀和伤害,那么可能导致牙齿松动和丧失。

并且,今年3月份,我国学者根据牙周病相关研究统计发现,牙周病与心脏病、中风、糖尿病和肺炎等多种健康疾病都有关系。

这或许是因为患牙周病时,口腔的细菌感染会随着血液循环进入血流中,继而在机体的各个器官中停留驻扎,增加全身炎症反应出现的风险。

而心脏作为身体的供血器官,随着牙周病细菌的滋生和感染,极易出现损伤,心脏功能也会大打折扣,间接增加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

总而言之,重视牙齿出现的问题,不仅有助于维护口腔健康,还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其他健康问题。因此,应始终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并定期进行牙齿检查。

参考文献:

1.新研究:你可能永远不需要拔智齿.2016-11-15.

2.J Neuroinflammation:科学家发现牙周病和阿尔兹海默病淀粉样斑块的堆积有关.2023-08-10.

3.拔智齿?恐怕没这个必要.2016-11-15.

0 阅读:43
李可乐知识分享

李可乐知识分享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