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出车祸打电话给我,我和姐姐异口同声:让侄子伺候他

爱烟波渺 2025-01-07 18:30:15

“我摔得这么重,你们就一点也不管?”病床上的父亲怒气冲冲。两个女儿却冷漠地回应:“我们已经尽到责任,你自己选的路,就得自己承担。”一场车祸,击碎了表面维持的亲情伪装,揭开了多年偏爱与冷漠的伤痕。

在作者和姐姐的记忆中,父亲从来不是一个温暖的人。小时候,他们最大的愿望是得到父亲的一个肯定眼神,但这些从未实现过。父亲的偏心让人心寒:在家里,他总是更疼爱堂哥,“这孩子多懂事啊,以后有出息!”而面对亲生女儿的努力,他的回应只有冷淡的一句:“这是你们应该做的。”

后来,后妈和她的孩子加入家庭,姐妹俩的位置更加边缘化。饭桌上,父亲会夹给堂哥和继子大块的肉,而她们得到的永远是寥寥无几的边角。姐姐偶尔抗议,换来的只是父亲一句:“你们是女孩,不需要吃那么多。”这样的日子,让她们明白:在父亲眼里,她们只是家庭中的“附属品”,注定无法得到平等的对待。

青春期的她们曾试图争取父亲的关注。姐姐成绩优异,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却从未听到父亲一句夸奖;作者擅长绘画,拿过不少奖状,但父亲却随意地将它们丢在角落。反而是堂哥的一点小成就,总能换来父亲的满脸笑容和大张旗鼓的炫耀。

她们也曾直接质问父亲:“你到底有没有把我们当成女儿?”父亲的回答让人绝望:“我是为你们好,女孩子读书没什么用,还是靠男人才有出路。”从那以后,姐妹俩对父亲逐渐心如死灰,她们学会了不再期待,学会了冷静接受“被忽视”的命运。

为了摆脱这种令人窒息的家庭氛围,姐姐大学毕业后选择远走他乡,作者也尽量减少与父亲接触。父亲偶尔打来电话,无非是要求她们给家里寄钱,言辞之间的冷漠,让亲情的裂痕越发深刻。

这场车祸,成为了姐妹俩与父亲矛盾的爆发点。父亲摔伤后,原本寄希望于堂哥和继子照顾,结果两人都找借口推脱。父亲这才想起了从未真正关心过的亲生女儿。然而,当他拨通电话时,姐妹俩的回应却让他始料未及。

“爸,我们会承担医药费,也会安排护工,但你不能指望我们像小时候那样围着你转。”姐姐的声音冷静而决绝。父亲愤怒地责问:“你们还记不记得我是你们的亲爹?”

而姐姐的回答戳中了他的痛点:“记得,但你什么时候真心把我们当过女儿?”

作者也回忆起自己送父亲去医院时的场景。父亲被抬上救护车,她跟在后面,眼里没有一滴泪。医院的护士问她:“你是他女儿吗?”她回答:“是,但也只是名义上的。”护士不解,她却不再多说什么。那一刻,她意识到,自己早已对父亲没有任何情感负担。

父亲偏爱堂哥和继子,对亲生女儿冷漠疏离,这种不公平的对待贯穿了她们的成长岁月。童年的忽视,青春期的压抑,成年后的责任绑架,让姐妹俩逐渐意识到,这段“亲情”并没有血缘赋予的天然温度。

或许在父亲眼中,血缘关系就是亲情的唯一纽带,无论他如何偏心、不公,女儿都应该无条件原谅。然而,现实却狠狠打了他的脸。亲情是需要用心经营的,若只有索取和冷漠,那迟早会被消耗殆尽。

这场车祸后,父亲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事实:他曾经倾尽心力偏爱的人,如今将他抛弃;而他冷落多年的女儿,也不再愿意为他付出情感。他终于明白,亲情不是单向的,而是建立在平等与尊重之上的。

父母的偏心是一把无形的刀,既割伤了子女的心,也切断了亲情的纽带。车祸只是一个契机,但它让姐妹俩的多年委屈彻底爆发,也让父亲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了代价。那么最后小编想问:偏心的父母,是否真的有资格在晚年期待子女的反哺?对此各位看官有什么想说的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