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都兰的荒漠深处,矗立着一座被称为“九层妖塔”的神秘古墓——血渭一号大墓。这座墓葬因《鬼吹灯》而闻名,现实中却让考古队挖到第二层便戛然而止。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大家不敢再挖下去了呢?
1996年,青海考古队在都兰县热水乡发现了一处庞大的墓葬群,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血渭一号大墓。这座墓葬高33米,形如“东方金字塔”,柏木堆叠九层,当地藏民称其为镇压妖魔的“九层妖塔”。
然而,墓葬的发现引来了盗墓贼的疯狂觊觎。2017年,一伙盗墓贼甚至动用推土机暴力破坏墓穴,盗走646件文物,包括波斯文字锦、金饰等稀世珍宝。考古队随后展开抢救性发掘,却在挖至第二层后突然停工,留下七层未动。
就在这两层之下,有了惊人的发现。第一层出土了700多具动物骸骨,包括疑似汗血宝马的遗骸,以及大量丝绸。其中一块波斯文字锦刻有“伟大的王中之王”,证实墓主身份显赫。
第二层发现了刻有“外甥阿柴王之印”的印章,结合史料,墓主被确认为吐谷浑国王。吐谷浑曾是丝绸之路上的小国,因吐蕃入侵灭亡,墓葬风格融合中原与西域文化。
而墓葬以柏木和石块交替堆叠九层,形似塔楼,仅修建便需上万人耗时一年。这种“黄肠题凑”的帝王级葬制,凸显墓主尊贵身份。
其实止步两层,并非什么奇特原因,而是现实的无奈。因为技术的局限,墓葬中的丝绸、木器等文物埋藏千年,一旦接触空气极易氧化损毁。1980年代技术有限,考古队为避免“开棺即毁”的悲剧,选择暂停挖掘。
而且九层木塔有坍塌的风险。柏木支撑的墓穴结构复杂,深挖可能导致坍塌。考古专家形容:“每一层都像悬在空中的积木,稍有不慎便玉石俱焚。”
加上墓底环境恶劣,深层墓穴氧气稀薄,考古队员曾出现头晕甚至晕倒现象。虽被民间传为“诅咒”,实则为缺氧反应。
尽管当地传说称墓葬下有妖魔,触碰陪葬品会引发灾祸,但考古队从未被灵异事件吓退。真正的阻力来自对文物的敬畏。
2017年盗墓案中,暴力破坏导致部分文物永久损毁,警示后人不可冒进。随着3D扫描、真空封装等技术发展,未来或能无损开启剩余七层,还原吐谷浑古国的全貌。
九层妖塔的未解之谜,既是考古的遗憾,也是留给未来的礼物。历史的探索需要勇气,更需对文明的谦卑。正如一位考古学家所言:“暂停不是放弃,而是为了以更好的姿态重逢。”
而今,血渭一号大墓仍静卧荒漠,等待某日科技揭开它最后的面纱。那时的吐谷浑故事,或许会比小说更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