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丨过了大寒就是年,且喜人间小团圆

大道知行 2025-01-20 08:20:16

大寒已至,时值岁末

为一年挥别,世界予以最深的寒冷

而这入骨清寒

却跃动着欢喜,期待的红

是新春的红屑,是新桃换旧符

至冷时节,最是团圆

大寒人间,最有温情

大 寒

寒气逆极为大寒,冬春之间正交锋

大寒,农历年最后一个节气。至此,胸中生出了些岁月不饶人的意味。时间如白驹过隙,在须臾缝隙里,我们看到了一年风云变幻:风光风情,风俗风味,还有风波风险……唐代诗人卢照邻却并不担心过去的一年如何,他满怀憧憬地说:“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

因为四季轮转,一直是世上最美的变幻。它意味着无论曾经如何,都会过去,而我们只要顺着时间之河趟过去,就又走进春天。这便是大寒的浪漫,一应终末,皆为新生。

大寒,寒气逆极为大寒。

每年1月20日或21日,太阳走到黄经300°,进入大寒时节。何为大寒?古人有不同的看法。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是的,得经历将近90日寒气的积累,才能聚合大大的一团。大寒之大,是寒气极致膨胀的表现。不过,在《授时通考》有另一番记载:“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当这颗皮球膨胀到不得了时,就在大寒这天,长抒一口大气,把所有冰冷一点不剩地,彻彻底底地吐露出来,呵成了万丈雪地,呵得人哆哆嗦嗦。

正冷得苦不堪言的时候,古人又有了另一种想法。正是天地毫无保留地抒发寒气,一切才来到了临界点。冬的临界是春,寒的临界是暖,旧的临界是新。大寒,是一种盛大的来临。

大寒至,冬春之间正交锋。

大寒,北京什刹海的冰结到了正中央。《帝京岁时纪胜补笺》记载:“什刹海、护城河冰上蹴鞠,则皆民人练习者。”人们携妻带子,走出家门,到冰湖参加冰雪运动,称“冰嬉”。这项娱乐持续到现代,但逢晴天,父母孩子或爷孙两个,或独自一人,就来到湖面骑着冰上自行车,溜到湖正中央。

不过冰嬉很短暂,只要人们在某夜里听到“冰吼”的声音,也就是湖正中央冻得瓷实的冰块突然膨胀开来,发出的沉闷低响。冰裂水解,不再能游玩。冰吼被老北京人称为是地底深处的春声。这便是大寒的物候。它们充满颠覆性,因为里面藏着春与冬的交锋。

大寒,有三候。

三候分别为:一候鸡始乳,大寒时节,作为家畜的鸡也提前感知到了春天的气息,开始孵小鸡;二候征鸟厉疾,征鸟是指鹰隼之类远飞之鸟,此时正盘旋在高空中,物色着可以御冬的猎物;三候水泽腹坚,在一年的最后五天,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结实最厚。按物极必反原理,此时节坚冰虽冻透了河心,但坚冰深处春水生,冰也要慢慢开始转向消融了。

大寒,有特别的花信风。

一候瑞香:瑞香,在宋代《清异录》中有记载。一比丘在大白天于一颗石头上睡觉,梦中被花香熏醒,醒后寻见是几朵小花团簇,隐在绿叶深处,浓香袭人,以为是花中祥瑞,便称“瑞香”;二候兰花:兰,雪中四友之一。一两朵花,三五片叶,香气幽幽,是文人岁朝清供最喜欢之物;三候山矾:山矾是一种小野花,花朵细小,但是繁白如雪,常常伴随着瑞雪而开。

大寒至,且喜人间小团圆。

与别的节气不同,大寒的短短十几天里,蕴含了众多传统节日,尾牙、小年、除夕、春节等。  这与古人浪漫地看待时间有关。

《礼记》记载:“是月(农历十二月)也,日穷于次,月穷于纪,星回于天。数将几终,岁且更始。”是说,在这个月里,太阳走完一年行程,月亮完成了与太阳最后一次相遇,星宿绕天也运行了一周。时间从一而终,即圆满;时间从一而始,即新岁。

于是“天子乃与公卿大夫,共饬国典,论时令,以待来岁之宜。”未来的事情交给天子来做,民间的人们就尽管吃吃喝喝,玩耍欢乐,告别这一年。

“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大寒,拉开了年的序幕。人们无心工作,只待过年。那么,眼下我们也不论过去的阴晴圆缺,且喜人间小团圆。

“小寒大寒,杀猪过年”。凛冽的寒气可以肃杀生命的盎然,却抵挡不住人们“忙年”的热情。

除旧布新,总是永恒的话题。在这不断的翻新中,人们憧憬着生活更加美好。清代《真州竹枝词引》记载:“腌肉鸡鱼鸭,曰,年肴,煮以迎岁……” 从城市到乡村,处处充溢着年味。杀年猪、灌香肠、腌腊肉……人们将一年中的酸甜苦辣尽情地烹煎煮炸在寒风中。往些时候,人们忙着赶年集,准备年货,量体裁衣,为一家老小准备着新年的衣服。即使户外飘雪走风、寒气逼人,但想到新春将至、亲人将归,心里总是暖暖的。就这样,被严寒冷落了将近一冬的集市又像活过来似的热闹起来,男女老少都变得活跃起来,让大寒充满了喜悦与欢乐。

大寒在腊月,即将迎来春节,所以大寒的习俗围绕着迎接春节展开。旧时大寒时节,人们会在这一天争相购买芝麻秸,因为“芝麻开花节节高”,待到除夕夜,人们将芝麻秸洒在行走的路上,供孩童踩碎,谐音吉祥意“踩岁”,同时以“碎”“岁”谐音寓意“岁岁平安”,求得新年好彩头,这也使得大寒驱凶迎祥的节日意味更加浓厚。

在一些地区,人们还会举行尾牙祭。尾牙源自拜土地公做“牙”的习俗。每年二月二为头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年末要做尾牙。尾牙同二月二一样有春饼吃,以往这一天买卖人还要设宴,白斩鸡为宴席上不可或缺的一道菜,而在此当中还有个趣闻,据说鸡头朝向谁,就表示老板第二年要解雇谁,宅心仁厚的老板会在宴席上主动把鸡头朝向自己,这样员工就能安心吃饭,也能回家过个安稳年了。

在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还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节庆,其中最重要的节庆春节也处于这一节气中。可以说,大寒节气中充满了喜悦与欢乐的气氛,是一个欢快轻松的节气。

随着时代的变迁,今天的我们或许已经不再遵循某些习俗,但是只要大寒一到,我们便知道一个四季的轮回要结束了,新的一年即将开启。

感 悟

梅花香自苦寒来,大寒进补防风御寒

大寒时节,天寒地冻,谨记要穿衣保暖、进补和积累能量。

大寒这天,南方的人们会吃糯米饭。饱满的糯米,在碗里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吃上一碗,瞬间就有了满足感。因为糯米热量高,能帮我们抵御寒冷。胃踏实了,人就暖了。

岭南民谚有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在传统节气中极冷的一天,南方一些地区形成了吃糯米饭的习俗。过去防寒条件简陋,没有更多营养品食用,从大寒开始人们便吃上一碗糯米饭,这就算是补身体了。中医认为,糯米性温、味甘,入肺、脾经,有补虚、补血、健脾暖胃作用,是一种温和的滋补品。如今在一些地方还经常见到这样的情景:大寒来临前,家家户户煮上一锅香喷喷的糯米饭,拌入“腊味”、虾米、干鱿鱼、冬菇等,以迎接大寒。

在大寒时节,南京人的日常饮食则多了炖汤和羹。传统的“一九一只鸡”的食俗仍被不少家庭所推崇,南京人选择的多为老母鸡,或单炖,或添加参须、枸杞、黑木耳等合炖,寒冬里喝鸡汤真是一种享受。

此外,老南京还喜爱做羹食用。羹肴各地都有,做法也不一样,如北方的羹偏于粘稠厚重,南方的羹偏于清淡精致,而南京的羹则取南北风味之长,既不过于粘稠或清淡,又不过于咸鲜或甜淡。大寒习俗中,南京冬日喜欢食羹还有一个原因是取材容易,可繁可简,可贵可贱,肉糜、豆腐、山药、木耳、山芋、榨菜等,都可以做成一盆热乎乎的羹,配点香菜,撒点白胡椒粉,也会让人吃得浑身热热乎乎。

大寒,蕴含挑战更蕴含机遇。

冬季一共有六个节气,分别是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冬至是冬天的转折点,意味着天地间的阳气逐渐抬头,阴气开始减弱。历经最冷的小寒,到了大寒时节,气温略有回升,此时属于《周易》里的震卦。天地震动,封冻的大地、山川、河流开裂,开始释放出无尽的生机与活力。

大寒是一个大变动的前夜。天地闭塞的时节即将过去,欣欣向荣的时节即将到来。所以,此时是机遇也是挑战。在大势所趋之下,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往往事半功倍。这告诫人们,一方面要保持敏锐的洞见,能够准确把握时局的变动,在机遇来临的一刻,不要白白错过。另一方面,机遇和挑战并存,成功需要机遇,前进必临挑战。

《警世贤文》里讲,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大寒是梅花盛开的时节,在历经一冬的酷寒之后,梅花最先开放。梅如此,人亦然。要想在未来占得一席之地,除了抓住机遇,还得有足够的能力和底蕴。

所以,大寒时节,虽然万物震动,环境苦寒,但是人们更要定下心来,磨炼自己的心性,提高自己的能力。等来年开春,定然大有作为。

◎本文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