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 后女孩出租自己,1 年假结婚七八次,称自己为「生活演员」,怎样看待这一职业?近日,一位95后成都女孩曹玫因其独特的职业——生活演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过去的一年里,她频繁地“结婚”,次数高达七八次,而这些婚礼都是“假”的。
曹玫的“婚礼”遍布城乡各地,每一次她都身着婚服,如同真正的新娘一般,沉浸在喜庆的氛围中。其中一次婚礼规模宏大,宴请了300多桌宾客,整个村庄的人都前来参加。尽管婚礼流程简单,甚至没有请司仪,但现场气氛依然热烈。
然而,台下的宾客并不知道,这场婚礼其实是一场“假结婚”,曹玫只是租来的新娘,与台上的新郎仅见过几天。曹玫的职业是扮演他人现实生活中的角色,而“女友”是她最常接到的角色。那些联系上她的人,往往都是出于无奈,委托她以假“女友”的身份回家见父母、拍婚纱照、订婚或举办婚礼仪式。
曹玫表示,她的工作就是进入雇主的现实生活,根据雇主的需求,扮演各种身份,如父母、伴侣、朋友、领导等,以满足他们在特定场景的需求。这份“出租自己”的工作在行业内被称为“生活演员”。曹玫作为其中的一员,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这一职业的独特性。她表示,虽然这份工作有时会让她感到疲惫,但看到雇主们因她的帮助而解决问题,她也感到十分欣慰。
“什么是真的,你告诉我什么是真的”,看到了这个职业后我就想起了关晓彤《影》里面经典的一段话!当然从需求角度来说无可厚非,家人着急儿子结婚而诞生的需求,儿子租赁女友,女孩出租自己,成全了父母,甚至还让亲朋好友乡里乡亲都见证了结婚!
后来你告诉我,这是假结婚……我,我我我
不知道后来的父母会怎样,也许父母为了收礼,也愿意配合,反正能赚到钱,但是儿子还是没有婚姻交代,应该内心还是空的吧!那要是这个男孩的亲朋好友,他父母的亲朋好友知道他假结婚,那种祝福,那种真挚的感情,还送礼了,最后会怎样,感觉也挺难受的吧!
没想到感情事业化了,身边也没有真感情了。不知道有多难受!那女生可以这样,要是有点好皮囊好身材的男生(如果还能给人一种老实本分安全的男孩,又有演技)再去从事这一个行业,帮助女孩们圆梦,那又会怎样!
就如开头说的,什么是真的,你告诉我什么是真的……
这种职业的确有需求,但我感觉这种职业却不具备真善美。就像网上还有一个专门给女生支招如何傍大款的博主一样,严重点说,对于社会价值观,婚恋价值观都是有破坏性的!
为什么租对象会火?
现在网上明码标价:见父母一天800块,办订婚仪式2000块,全套婚礼要花1.5万。成都一家中介公司老板说,过年那会儿生意最好,想要租个"乖儿媳"得提前三个月预定。相亲网站调查发现,每3个男生里就有1个动过租女友的念头,女生也有17%偷偷查过这种服务。
来找小曹的人各有各的难处:有个程序员连续三年租同一个姑娘回家,就为了让癌症晚期的妈妈安心;还有个女高管花钱雇"老公",只为在生意场上假装家庭美满。问他们这样骗人良心痛不痛?程序员红着眼说:"看着病床上的妈笑着拉姑娘的手,这时候还管什么真假?"
但演出来的感情伤人也伤己
医院心理科发现,参与过假恋爱假结婚的人,十有六七后来都不会谈恋爱了。心理医生警告:"要是感情都能拿钱买,人迟早会变成没感情的机器。"更严重的是,有人开始用假结婚骗拆迁款,有个案子金额都过百万了。
浙江农村有对老夫妻,发现儿子的婚礼是假的之后,挨家挨户退了两万八礼金。老爷子蹲在门口抽闷烟:"钱能还,可人家真心实意的祝福,我们拿什么还?"这种骗局正在像病毒一样,从家庭扩散到整个社会。
那么这事该不该被抑制?
日本现在有专门的"替身服务"培训,上岗还得考道德试;美国租对象网站用上了区块链技术防骗。咱们这儿还处在没人管的灰色地带。法律专家建议:与其一刀切禁止,不如把合理需求规范化。
南京有个社区在搞新尝试,他们不帮人演戏,而是专门调解父母和子女的矛盾。负责人说:"我们不当骗子,只做传话筒。"这种办法说不定能缓解现在年轻人被催婚的压力。
我们发现也有人假扮临终老人的女儿。她卸妆时看着镜子里粘着假睫毛的自己,突然想起老家阳台上老爸种的那盆兰花。精心养了五六年从没开过花,但老爷子还是天天浇水。生活这场大戏里,我们是不是也该给自己留点真心?毕竟租来的婚纱再华丽,终究不如粗茶淡饭里真实的温度来得踏实。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欢迎关注我“她解忧”和我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