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王同意李幼贞嫁给刘畅了。
不是他真的觉得刘畅父子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利益,而是因为李幼贞不争气。
李幼贞新寡不久,就去了洛阳。
宁王知道她的目的,名义上是去散散心,可实际上就是在武家被压抑久了,要去刘家寻找安慰。
三年前,在长安,刘畅对李幼贞有求必应。
那时候两个人年轻懵懂,情窦初开,两情相悦。
说到底,两个人都在家族的庇佑下,一时冲动下的选择。
这场女高男低的爱情,被宁王活活拆散,最惨的还是刘家。
宁王担心李幼贞会跟刘畅私下里不清不楚,影响自己的布局。
如今圣上年轻,对于宁王多有倚重,而且宁王在长安城里声势极大。
宁王对于圣上之位觊觎已久,对于女儿李幼贞,她的夫家必须是自己有极大鄙夷的高门贵族。
他不允许刘家破坏自己的大计。
于是他在拆散李幼贞和刘畅后,把整个刘家赶出了长安。
可见,他的权力和势力有多大?
他要毁掉刘家就像捏死一只蚂蚁那样。
看见刘家的下场,李幼贞怕了,她连替刘家求情都没有,就火速嫁入了武家。
与刘畅这份感情,李幼贞先抛弃的,与荣华富贵相比,这段爱情其实不值得一提。
宁王知道李幼贞去洛阳是为了和刘畅叙旧情,为何没有阻止呢?
因为陪同李幼贞去的是蒋长扬。
他中意蒋长扬成为自己的下一位女婿。
但是没想到,李幼贞对于蒋长扬没有任何想法,一心扑在刘畅身上。
她不是对刘畅的感情太深厚,而是不想被拿捏。
一、蒋长扬的扬长避短蒋长扬不仅仅是光禄寺的寺卿,还是花鸟使,圣上面前的红人。
在唐代,花鸟使的权力很大,只受皇帝的管辖,经常在外游历,皇帝扩充后宫。
因此蒋长扬在外的名声并不好,人人称其浪荡无比,贪得无厌。
李幼贞也是这样看待蒋长扬的。
但是宁王却并不这么认为,他知道蒋长扬之所以能够深得圣上的欢心,不仅仅是因为不拘一格,浪荡这么简单。
虽然蒋长扬表面上跟自己交好,但实际上并不是,因此他想要让蒋长扬彻底地站在自己这一边,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蒋长扬成为自己的女婿。
蒋长扬早就看破了宁王的野心,他自己想要称王。
宁王仗着自己劳苦功高,无畏惧各言官在圣上面前的谏言,更是拉拢忠诚,在军中插上自己的眼睛。
“各军臣服从于大王。”
这是宁王的野心。
谋反最需要的就是军队,有了军队,圣上身后就空无一物。
蒋长扬这么精明的一人,早就看出了宁王的野心。
为了降低宁王对自己的怀疑,他不得不表现得浪荡无边,让宁王误以为自己可以成为他的人。
他也知道宁王想要让自己娶李幼贞。
因此,在宁王催促自己赶快成亲的时候,他才说出了自己心仪对象是那种不安分的女人。
一句话就断了宁王想要结亲的愿望。
宁王对待别人可以用权势逼婚,但是蒋长扬正得盛宠,若是蒋长扬不愿意,宁王也不敢用强硬的手段。
没办法,只得放弃这门亲事。
刘家是他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二、李幼贞的短视"这一家人都一门心思往上爬,巴不得为父王效忠。“
李幼贞一席话,就暴露了她对刘家的态度,她根本不爱刘畅,否则当年也不可能嫁给武家。
她就是觉得刘畅家地位低,可以供自己支配。
对于公婆,她也看得透透的,见钱眼开。
刘申善于敛财,行事谨慎,可供宁王使用。
这样的人可以做脏事,坏事,替宁王在背后处理那些见不得人的事情。
为了儿子刘畅,他也不敢说出去,对于宁王肯定死心塌地。
而刘畅这个人本身也有些才能,若是安排在重要位置上,也能替宁王解决不少麻烦。
李幼贞自以为一家人一定能够永远踩着刘家,服务自己。
可是她低估了刘畅的城府和狠厉。
刘畅同意娶李幼贞,也不过是为了踏入官场。
宁王和李幼贞在他心中,是个实现抱负的跳板而已。
原著小说中,李幼贞还没有进门,就开始在刘宅清理门户,反正亲已经定了,婚事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她也不怕什么。
她给婆婆立规矩,清理刘畅的妾室。
李幼贞利用手中的权力,逼得刘畅的妾室对刘畅避之不及。
她喜欢看着别人臣服自己的样子。
最为残忍的手段是,她竟然安排人除掉了刘畅唯一的儿子,虽然是个庶子,刘畅也不喜欢,但始终是自己的骨肉。
这时候,刘畅才知道这段婚姻有多么的糟糕。
“顶着个黑眼圈,发乱鬓散,钗横委地,肿着左边脸,嘴唇上还留着血,躺在地上疼得起不来身,手里牢牢攥着从刘畅头上扯下来的一把头发,也不流泪,只睁大眼睛仇恨地瞪着刘畅,呼呼直喘气。”
曾经高高在上的县主,如同一个泼妇,刘畅则直接称她为“毒妇。”
李幼贞是自己找了一条最难走的路。
她的认知里,公主和县主以及高门贵女都是在府中说一不二的,可偏偏刘畅吃软饭还不低头。
刘畅没有想到走捷径这么难。
宁王得势一天,他就胳膊拧不过大腿。
宁王能够把他抬得多高,也能把他摔得多惨。
儿子死了,他也不敢反抗。
当初读书立业的志气早就没了。
他早就沦为了一具行尸走肉的工具人。
宁王一家对他而言就是一场灾难。
宁王背后的谋划一旦被戳破,就是死罪,自己也逃脱不了。
可现在活着比死了还要难受。
这便是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