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署名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在完成一篇学术论文的过程中,作者们通常需要投入数年的辛勤努力。然而,由于研究过程和发表过程的艰辛,当一篇论文成功发表时,各个作者的贡献大小以及署名顺序便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日前,澎湃新闻曾有过相关报道,某高校一篇论文出现了多达13人的署名,更令人惊讶的是,这其中甚至出现了与论文所涉专业毫不沾边的行政人员的署名。
尽管早在2009年,教育部就专门发出了《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其中明确将“未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作为一种典型的学术不端行为进行整治。但近年来,频频有学术论文的署名乱象被媒体曝光。在一些地方,可以说论文挂名已经形成了一条灰色利益链。
论文署名 乱象频出
据媒体报道,当前论文挂名现象已逐渐演变成一条灰色利益链。一些挂名属于买卖型,学术不端者通过金钱交易获得署名;还有一部分属于沾光型,作者期望通过名人或权威效应加快论文发表,因而主动挂上知名专家或行政领导;此外,还存在一些通过挂他人名字避免被查到论文学术不端、通过违规署名抢夺学生科研成果或进行利益分配的行为。
例如,某社交平台就有学生发帖求助,自己辛辛苦苦完成了一篇顶刊论文,零贡献的导师却来抢夺第一作者,希望可以找到方法维权。
图片来源:知乎
红星新闻也曾报道过相关新闻,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硕士,因论文被署名第二作者将指导老师告上法庭。
可以说,违规署名已经成为了许多研究人员科研路上的一个巨大的绊脚石。
康奈尔大学一位动物医学副教授,曾经调查了五年中在七种开放获取期刊上发表的文章,包括超过80000篇论文和600000名论文作者。结果发现,有三分之一的人对论文几乎没有实际贡献,但却在论文上署名了,有约 1% 的作者出现在论文中仅仅因为他们帮助研究团队获得了资金支持或者提供了一些材料。这些人的署名不符合任何学术论文署名标准,显然不该出现在论文作者名单上。
美国医学协会的研究者则对6家顶尖医学期刊上500多篇论文的通讯作者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17.6%的通讯作者承认他们的论文署名中存在“沾光型”作者,尽管这违反了国际医学期刊编委会的署名权标准。此外,调查还发现,7.9%的论文中存在“幽灵作者”,即论文署名作者与真实作者不符。
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曾刊文讨论学术挂名乱象。文章中指出,许多挂名都与评职称、申报各种荣誉有关,而论文、专著、主编教材等则是评审过关的必要条件。虽然凭学术成果晋升职称是合理的,但在实际操作中,许多高校和科研单位过于注重成果数量而忽视了学术质量和原创性。这种重量轻质的学术成果认定方式,为挂名论文和攒书凑数的不正之风提供了便利。
违规署名,彻查!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相关部门对论文挂名正“重拳出击”,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严厉整治乱象。
2019年,在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学术出版规范——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中,“不当署名”已经被正式列入学术不端的范畴。
同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文件中明确指出“要按照对科研成果的创造性贡献大小据实署名和排序,反对无实质学术贡献者“挂名”,导师、科研项目负责人不得在成果署名、知识产权归属等方面侵占学生、团队成员的合法权益。”
2023年4月27日,科技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论文学术不端自查和挂名现象清理工作的通知》。根据该文件,地方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等需要开展为期3个月的学术不端自查清理工作,倒查5年来发表的学术论文,关于署名的内容包括且不限于:
论文是否存在伪造通讯作者(邮箱、单位)、伪造或操纵同行评议等情况;
署名作者是否真实参与相关研究和论文写作,是否存在买卖、代写、代投论文情况;
论文署名作者是否对论文未作出实质学术贡献,存在挂名现象。并将挂名现象纳入重点治理对象。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更是公开发布了《科研诚信规范手册》。其中部分对不得署名论文的情况规定如下:
“仅仅是争取到研究资助、提供实验条件、提供数据和资料、或写作上的协助,或者对研究小组进行了一般性管理与监督的人,不能署名为作者。”
“科研人员应当避免该署名的人没有署名,或者应当被感谢的人或机构没有出现在志谢说明中。……科研人员不应以提供一定的资源,如研究经费、精良的实验设备、奇缺的实验试剂或难以公开获得的资料等,作为交换条件,使那些因缺乏资源而与自己合作的人出让署名权。”
一系列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整治规定,体现出相关部门对整治学术不端行为的坚定决心。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的出台,到科技部办公厅开展论文学术不端自查和挂名现象清理工作,再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的《科研诚信规范手册》,一系列政策的实施,都对学术不端行为起到了震慑作用。
然而,治理学术不端行为并不能一蹴而就,仍需各方持续发力。一方面,要加强政策的宣传和解读,提高广大科研人员的诚信意识,自觉遵守学术规范;另一方面,还需要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切实维护学术领域的公平正义。
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部网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网站.
[2]一篇论文署13人,学术挂名乱象怎么治. 共青团中央. 2020-01-08.
[3]论文被署名第二作者,中科院硕士将导师告上法庭. 红星新闻. 2019-01-03.
[4]没学术贡献也能署名?最新调查:1/3论文作者不合规!李木子. 中国科学报. 2022-09-30.
[5]三分之一的作者都没实质性贡献,论文挂名现象该停了. 机器之心. 2022-09-29.
[6]多高校提彻底清理学术不端论文存量:挂名现象等从2018年起自查. 澎湃新闻. 2023-06-12.
运维小智
好好查一查西北工业大学的黄维,发表2700多篇论文,是怎么来的!
中国仁------
现在主要是核心期刊的问题,你要是没有相应级别的职务与职位,再原创也不鸟你。所以必须挂有级别的导师或行政人员名才能发货!
熊猫
导师一般都是通讯作者吧,还需要再占用一个一作吗?
用户10xxx46
看那几万篇的教授名人啥的,基本真正有贡献的没几篇。或者直接造假
心安之处是故乡
呵呵,想想就好,千万别当真。
用户47xxx06
论搞学术还是搞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