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白登之围刘邦、雁门之围杨广,土木之变中的朱祁镇差在哪里?

会发光的暹罗 2024-09-19 14:19:07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各位看官点击一下“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

文丨浮世清欢

编辑丨浮世清欢

在中国封建历史中,皇帝御驾亲征的例子不在少数,但并不是所有皇帝最终都凯旋归来,有些皇帝不仅吃了败仗,更曾被敌军团团包围。

比如刘邦就曾遭遇白登之围,杨广也遭遇过雁门之围,但最终两人都得以安稳度过危机,唯有土木堡之变的朱祁镇,被敌军生擒成为俘虏。

那么同样是被包围,为何三位皇帝会有如此悬殊的境遇?土木堡之变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白登之围

在楚汉争霸战争之际,北方的匈奴部落趁乱崛起,势力愈发强大起来,还一统漠北地区,成为汉朝的心腹大患,恰逢韩王信投降于匈奴,刘邦便想趁着平叛,一举消灭匈奴的有生力量,解决边境危机。

信息源:《白登之围:刘邦的进击与妥协|文物短史记》山西晚报

而汉初那段时期,刘邦手下的开国功臣叛乱不止,很多平叛战争都是刘邦御驾亲征,此次也不例外,他率领三十多万大军,一路浩浩荡荡朝着北方匈奴杀去,不过刘邦还是太小看了匈奴人。

当时的匈奴单于,集结了四十万的骑兵,准备一口吞掉汉军,便利用小股部队,一点一点诱敌深入,将刘邦的汉军引至白登山一带,而刘邦也大意了,以为自己的三十多万大军,足以平推匈奴。

最终的结果就是,刘邦的军队全部被围困在白登山一带,彻底断绝同汉朝的联系,更为要紧的是,刘邦军队携带的粮草并不多,要是被长期围困,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起初刘邦也试着集结军队突破匈奴封锁,但步兵面对骑兵,本身就不占优势,更何况是训练有素的匈奴骑兵,根本找不到突破口,而在七天过后,刘邦的汉军也遇到了巨大危机。

粮草已经殆尽,如果再突围不出去,那么三十多万大军将全部都葬身于此,这时候,刘邦有个手下,献出一条计策,那就是花重金赎买匈奴冒顿单于的妻子阏氏,在她的身上找寻突破口。

事已至此,也只能这样做,刘邦便派使者前去说服这位匈奴王后,为其带去了大量财宝。而阏氏也是个爱财之人,在得到财宝后,当即就答应刘邦的请求,开始在冒顿单于的耳边吹风。

当时汉军并没有援军赶来,而阏氏直接哄骗冒顿单于,表示已经有几十万的汉军,正在赶来,等援军抵达,汉军内外夹击,那么匈奴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本来冒顿单于同叛变的韩王信,就约定好出兵日期,但对方迟迟未到,冒顿单于就有所此猜忌,如今阏氏再一说,冒顿单于彻底改变主意,选择在包围圈放一个口子,让汉军撤退。

就这样,刘邦凭借贿赂对方阵营的人,最终成功虎口脱险,而从那之后,刘邦便利用和亲政策来安抚匈奴单于,以求缓和汉匈两族的边境和平。

雁门之围

公元612年,因高句丽屡屡袭击隋朝东北边疆,还暗通突厥部落,致使隋炀帝对其的不满达到巅峰,选择发动全国之力,集结超过百万的大军,浩浩荡荡朝着高句丽杀去,势要一举踏平高句丽这个国家。

信息源:《大漠中坚守的隋朝公主》人民资讯

当然隋炀帝也是御驾亲征,然而谁曾想,因为他的指挥错误,导致隋军遭遇大败,死伤惨重,这还不是最重要的,因为隋炀帝长期的横征暴敛,早已为隋朝埋下了巨大的隐患,此次出征高句丽失利就像是一个火把,彻底点燃社会矛盾。

一时间隋朝各地农民起义兴盛,可即便如此,隋炀帝还是不重视,依然积极筹备对高句丽的第二次征讨,于次年第二次远征,可惜隋朝大将杨玄感却在关键时刻反叛,导致第二次战争的失利。

第三年,隋炀帝又筹备粮草,发动第三次征讨高句丽的战争,但当时因为国内农民起义已经一发不可收拾,隋朝统治岌岌可危,没办法,隋炀帝只能班师回朝,着重平定农民起义。

三征高句丽,不仅没能取得设想的战略目标,还严重激化了阶级矛盾,致使隋朝农民起义规模愈发扩大,同样隋炀帝本人也是格外失落的,心灰意冷的他,便在选择公元615年北巡边塞。

谁曾想,突厥可汗得知了这个消息,便率领几十万突厥骑兵,直奔隋炀帝的队伍,想要袭击隋炀帝的车驾,情况非常危急,更关键的是,隋炀帝根本都不知道突厥部落的行动,好在突厥部落的义成公主送来密保。

这个义成公主是隋朝的宗室女子,在隋文帝时期嫁到突厥的,乃是当时突厥可汗的妻子,他得以获悉突厥的行动,便在危急之下,将情报送给隋炀帝。

得知突厥要来偷袭,隋炀帝惊慌失措,赶忙逃至附近的雁门郡,可谁曾想,突厥根本没打算轻易离开,直接将雁门郡包围起来,发起猛烈进攻。

要知道突厥可是有几十万骑兵,而隋炀帝所在的雁门军,仅仅只有一万多的守军,粮草也不是多么充足,当时突厥也占领了雁门附近41座城池的39座,若突厥不计伤亡代价攻城,那隋炀帝性命可畏。

突厥大军压城,把隋炀帝都吓哭了,抱着自己的儿子大哭,好在最后关头,义成公主再度发挥作用,对突厥可汗谎称突厥北方边境有急,且隋朝援军抵达,劝他赶紧撤军。也是这样,突厥可汗才解除对雁门的包围,向北方撤离。

土木堡之变

无论是刘邦的白登之围,还是隋炀帝的雁门之围,最终都是有惊无险,顺利脱险,不过明朝的朱祁镇可就没这么好运了,不仅没能化险为夷,反而成了瓦剌人的俘虏,被迫在蒙古草原生活一段时间。

信息源:《土木堡之变到底有多惨?明朝自此迅速衰败》北京日报客户端

明朝推翻元朝在中原大地的通知后,元朝并未就此灭亡,而是向北撤离,史称北元,在建文帝时代,北元分裂为瓦剌和鞑靼两个部落,一直骚扰着明朝边境,为此之后的永乐帝朱棣五征漠北,就是为了扫除北元威胁。

等到明英宗朱祁镇继位的时候,明朝国力已经非常强盛,他也想像先辈那样,御驾亲征,远征漠北,恰好遇到蒙古瓦剌军队来犯,朱祁镇便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亲征,率领几十万明朝中央军出征。

最终在土木堡一带,瓦剌首领也先率领三万骑兵,冲散了几十万明朝军队,并一举攻入朱祁镇所在的阵地,最终成功将朱祁镇给俘虏,而几十万明军也伤亡过半,全部被冲散。

土木堡之变发生后,整个明朝都震惊了,皇帝竟然被瓦剌人给俘虏,这是怎样一种奇耻大辱,而也先也带着朱祁镇来到了北京城下,北京保卫战就此打响,最终成功抵御住了也先的进攻。

结语

北京保卫战结束后,也先就将朱祁镇带到了瓦剌部落里,身为明朝皇帝的他,过了人生最屈辱的一段过往,直至他毫无利用价值之后,才被获释回到明朝。

而朱祁镇与刘邦、杨广不同的下场,主要原因也是因为,在面对绝境的时候,朱祁镇的个人应变能力和大局观念不如两人,没有想到应对之策。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10

会发光的暹罗

简介:积极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