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0日,宁波的朱先生将410万元的拆迁款存入银行,一年后,当他想要去银行取出本金时,却遭到了银行行长的拒绝,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01.410万拆迁款不翼而飞在如今社会,人们面临着众多难题,尤其是金钱的问题最是令人头疼,每个人的社交生活基本上离不开或多或少的花销,所以在这种大环境下,“存钱”成了一门学问。
而不同的人存钱的理由也各不相同,有些人是为了年老时有保障,有些人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有一类人却极为特殊,因为他们的钱在某种角度属于“天降之财”,例如拆迁款、继承款、中彩票等。
突然得到一大笔巨款,是不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可是自古以来福祸相依,有野心的人很大概率会将这笔巨款挪作他用,幻想能继续延续“钱生钱”的运气。
不过最后的结局往往令人唏嘘,大多逃不了人财两空的下场。
宁波有一男子就十分理智,也就是今天的主人公朱先生,他在2017年得到幸运女神的青睐,得知自己老房子被拆迁,并且还获得了高达410万的拆迁款。
朱先生和老父亲原本都是普通老百姓,他们已经靠双手经营了大半生的日子,面对410万元的巨款,一家人并没有失去理智,而是选择接着过往日的生活,并将拆迁款悉数存入银行,继续安安稳稳地过平凡的日子。
按照老一辈的思想,“银行”是存放钱财最安全的地方,于是谨慎的朱家人经过多次商讨,决定将410万的拆迁款存入名声较好的银行。
但是朱先生与父亲过惯了朴实无华的生活,他们不想买那些花里胡哨的产品,只想凭着银行利率每月拿一些利息维持生活,所以便选择了名气较好的“工商银行。”
小银行虽然给的福利待遇较为优厚,但终究没有“四大行”靠谱,这也是朱先生选择工商银行的主要原因。
朱先生没有铤而走险将拆迁款挥霍一空,而是选择将存款放进银行,不过这样就能保证财产安全了吗?
时间来到2018年4月28日,此时的朱先生却后悔万分,因为他万万没有想到,去年存在银行的410万本金,现在居然取不出来!
朱先生经过多方证实,最终确信自己只拿到了18万元的利息,而410万元的本金却不翼而飞。
现在的他十分担心,当年那笔巨额拆迁款是否还能回到自己手中。
操劳半生的朱先生根本没有想到,这看似“最稳妥”的存蓄方式,居然还能出现差池,他不想不明不白地失去巨款,就来到工商银行讨要说法。
可是银行行长的回答却令他大吃一惊!
宁波鄞州分行副行长 陶成云
02.银行做法令人傻眼朱先生表示,去年办理业务时,工作人员一再向自己保证,一年后会收到本金和应得利息。
结果目前的情况是,朱先生只拿到了利息,410万的本金居然自动转存,并且银行没有事先通知,甚至还帮储户续签了一份奇怪的“协议”,导致朱先生只有再等一年才能取出本金。
朱先生对这样的通知感到疑惑,因为他在去年办理业务时,明明只选择了普通的定期存款,但是到期后自己只收到了18万的利息,而那410万的本金无法取出,居然还莫名其妙地变成了理财产品,甚至还自动续存。
“自己的财产却没有支配的权利”,这样诡异的事情无论发生在谁身上,估计都免不了胆战心惊。
那么410万的拆迁款究竟是被秘密转移、还是被挪作它用?银行是否存在欺骗客户的行为?
理财产品由于其价值的特殊性,不到期是不能取出的,并且也无法申请提前退出,只能等到存蓄到期后才能拿回本金和收益,这个时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锁定期”。
而此时的朱先生就身陷在这样的困局中,他不理解好好的活期存款为什么突然被“冻住”。
为了证明自己句句属实,朱先生就向众人拿出证据,他将去年在工商银行办理存款时留下的手续文件拿了出来。
可这哪里是普通的存款手续,分明是一张基金购买单,这张纸上虽有工商银行的标识,但资金流转地却是第三方代理机构。
朱先生听完解释顿时傻了眼,因为他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叫“鹏华基金公司”的第三方机构,并且当年的自己只是想单纯存钱,根本没有办理任何理财产品。
但从这张业务单我们可以了解到,朱先生的410万本金,其实自始至终都没有存在工商银行,而是被一家理财公司投放为基金,并且这项业务名称为“鹏华聚鑫16号资管计划”。
随后朱先生表示,当时的银行工作人员并没有给他解释清楚,导致他一直认为自己办理的业务就是普通存款。
获得巨款本来是件开心的事情,可没想到竟成了他人利用的目标,不服气的朱先生感觉自己受到了欺骗,于是就想让银行给出合理解释。
客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办理了其他产品,身为“四大行”之一的中国工商银行会做出怎样解释?
“确实没通知”
“由鹏华基金公司通知”
在多方压力下,银行终于给出了回答,可是却将矛头指向了第三方代理机构。
他们表示,通知客户一事应该由鹏华基金公司履行,但朱先生却表示不解,因为自己明明是在银行办理的业务,怎么会轮到其他公司负责。
可是银行坚持态度,声称办理基金业务后的工作由基金公司跟进,就算通知不及时,也与银行无关。
无奈之下,朱先生只好打电话给鹏华基金公司,询问存款时间到期后,究竟是哪方负责通知储户。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事情居然在这时出现一个大反转。
鹏华基金公司表示,他们不会主动联系工行的客户,一般都是负责业务的客户经理有通知义务,显然又是在推卸责任。
朱先生觉得,银行和基金公司这是在“踢皮球”,两方都不愿意为这次事故给出一个说法。
他一直认为自己只是普通存款,410万的存款变成理财产品不说,还自动续期导致无法按时取出,这难道不是银行的失责吗?
并且负责办理业务的工行居然不负责后续跟进,而将责任“甩锅”给合作的基金公司,这难道真的合理吗?
于是朱先生再次找到银行的工作人员,但得到的回答依旧不尽如人意。
银行的工作人员表示,这件事情已经超出了正常处理范围,需要跟上级领导反映才能给予答复。
随后,宁波地区的一位工行副行长出面,对朱先生一事给出了解释。
陶行长表示,鹏华基金公司的网站有明确公告,上面清楚写着后续跟进的责任应该由基金公司负责,所以通知客户存续到期这件事,银行方面没有相关义务。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工商银行难道不负任何责任吗?
朱先生和副行长
面对种种质疑,陶行长竟然开始沉默,随后称从服务角度来看,确实存在售后不善的情况,但是在流程上并不是银行的义务。
也就是说,代销产品由于其性质的特殊性,基金赎回通知应当由基金公司负责通知,但是从服务客户的角度而言,银行也应该要提前告知,这才是一套完善的售后服务流程。
如果按照“代理销售不提供服务”这种说法,4S店和商场只负责卖货并不负责生产,岂不是都成了“代理销售”,那么出了问题难道要让客户去找源头厂家?
现实情况肯定不是这样,身为客户的我们,只会去购买商品处接受售后服务,至于厂家与商家的关系,并不是客户考虑的问题。
事已至此,朱先生已经不想继续掺和这场闹剧,他只想要回自己的本金和应得的利息。
朱先生
“你把本金还给我”
“然后从2018年4月20号以后的利息算给我”
但是陶行长听到朱先生的要求,却表示无能为力,因为基金类的产品不支持中途违约赎回,并且在这段时间,鹏华基金方面对产品不进行清算,所以无法确定这段时间的收益率是多少。
此时的朱先生听到这样的回答,一时之间气愤不已,按照陶行长的回答,自己的努力全都没有效果,本金还是需要再等一年才能取回。
这样的结果显然没有令人满意,银行与基金公司没有对朱先生做出赔偿也就算了,还不将储户的本金和利息奉还,而身为受害者的朱先生,只能白白吃这个大亏。
于是不服气的朱先生,就前往宁波市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协会,对工行和基金公司进行投诉。
保护协会的工作人员听完事情的原委,就按流程受理了朱先生的诉求,同时也保证相关人员会尽快处理此事。
自古以来,寻求真相的道路都极为艰难,朱先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那么在生活中,我们该如何保证自己的权益?
03.保护财产的安全措施从朱先生一事我们可以看出,某些银行虽然是与客户的直接接触者,但实际上却充当着“中间人”的角色,所以当朱先生讨要说法时,才一再推诿,拒不承担责任。
其实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状况普遍提升,这样的事情层出不穷,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存款套路”。
大多数当事人并不了解理财产品的性质,甚至也分辨不出理财产品与定期存款的区别,只是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办理业务,可能也不会复查存蓄情况。
而且某些银行为了能提高收益,会与一些理财产品公司合作,甚至会给相关人员发放任务量,要求他们让储户购买理财产品。
这样就导致不少前来存款的客户,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频频中招。
而为了完成业绩,“忽悠”客户购买理财产品的工作人员,根本不会将代销产品的性质解释清楚,这也是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
并且大多数理财产品属于“封闭式”储蓄,也就是说,在没有达到存款期限的条件下,是不能取出本金和利息,哪怕储户急用钱,也不能破坏规矩,。
这就会导致“有钱不能花,存钱不能取”的现象。
如果当事人清楚相关规定还好,哪怕出现差池也有心理准备,可万一不清楚里面的内容,只是凭着对工作人员的信任,就签下一个不熟悉的业务,其中的风险就可想而知。
近年来,多数理财产品的目标人群,都是一些老年人,这些老年人容易被广告中的“高利息存款”所迷惑,进而将自己大半生的存款悉数奉上。
所以小编在此呼吁,如果家中老人有投资的想法,尽量做好及时沟通,让熟知此方面的亲友共同探讨投资的可行性,毕竟理财产品与一般存款还是有很大区别。
同时也要和相关工作人员交流清楚,不要存在不必要的误会。
本次事件的主人公朱先生,在某种方面也算幸运,因为他在理财产品中获得了相应收益。
但是这种情况只是少数,还是会有不少人理财亏损,最终导致了家破人亡的结果。
那么储户在日常生活中,要如何避免这种悲剧的发生?
不要对相关工作人员太过信任,要保护好自己的个人隐私,尤其在进行大额存款时,要小心谨慎,不要轻易办理理财业务。
当我们在银行完成存款后,要检查一下手中的凭证,确保办理的业务是自己所需,大忌全程不清不楚,事后也不对存款上心。
合约要注意看,如果只是存钱,只用服务大厅的通用(全民)存钱合约。对于工作人员另外拿出来的合约一定要细细查看,不要相信任何人的口头承诺。
如果个人权益受到损伤,一定要积极主动寻找解决方法,必要时向监管部门进行举报,防止更多人成为受害者。
特别要注意老人存钱,很容易被忽悠,家中有老人特别要注意。
文字游戏往往代表着陷阱,我们虽然不能完全抵制这种行为,但可以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毕竟公道自在人心。
大家有没有碰到过类似的情况?
欢迎在评论区积极留言,我们将一起探讨。
办理这种大额业务开始就通知双方全程录音,并且目标明确自己要办理的业务,这样还胡来就拿去投诉银监局呗[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