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变形金刚横空出世前,笔者印象最深的动画片是《星球大战》。其中的主角是一个由三位人类驾驶的高大战士——麦克瑞一号。无论敌人如何强大嚣张,最终都会败亡在麦克瑞一号的终极一击之下。
麦克瑞一号
可以说,人类智慧的结晶主导了战争的胜利。而之后和变形金刚同一时代的其他机器人动画,
略早于变形金刚播放的太空堡垒
如《太空堡垒》、《高达》、《战神金刚》、
百兽王
《百兽王》,甚至多年以后上映的电影《环太平洋》,都秉承人类操纵巨大机甲打击敌人的情节设定。
变形金刚是宏大的机器人混战世界
而变形金刚则走出了一条完全与众不同的道路:独立的机械生命体,多样的角色性格,外加巧妙地替换形态。不但打破了人机系一统动漫天下的局面,更是走出了自己的一条不凡之路。
有趣的是,变形金刚玩具的前身戴亚克隆也是人类操作机甲的设计思路。
戴亚克隆机器恐龙广告
其背景是由微星小超人驾驶可以变形的车辆、飞机、恐龙、昆虫等机甲进行战斗。这也可以从诸多变形金刚人物如擎天柱、铁皮、机器恐龙、机器昆虫保留了驾驶舱盖的设计看出来。
变形金刚的传奇
孩之宝在买下了戴亚克隆的玩具版权后,保留了其变形机甲的设定,将其改造成独立的机器人生命,重新编制了宏大的塞伯坦人战争的世界观,这才有了变形金刚正邪大战数百万的故事,以及让世界惊讶的玩具销售神话。
然而在经历了三年的辉煌之后,也许是孩之宝江郎才尽,又或许是看到同时期机甲类动漫的辉煌,孩之宝竟然拾人牙慧,走回了当年摒弃的老路。
结合人类元素的隐者战士创新并不成功
于是就有了头领战士、目标战士、能量战士、隐者战士等一系列新的设计概念。这其中,都是将人类作为变形金刚的重要操纵伙伴,达到增强变形金刚整体能力的目的。不管孩之宝如何掩饰,星云星人也好,人类隐者外壳也罢,其实都是向人类驾驶机甲的思路回流。这种走回头路,在初期还收到了不俗的效果:头领战士取得了不俗的销量。然而好景不长,之后的加入人类元素的新系列产品市场销量持续走低。因为习惯了变形金刚是独立生命体的老粉丝们并不认可这种不伦不类的创新。加之失去了动画作为宣传手段,顾客对于这些陌生的角色的认知度也并不高。
日版头领战士动画
那么,还保持了利用动画支持玩具销售的日本产品线又如何呢?相对而言,人类机甲风的动漫鼻祖正是日本人,在处理这种剧情上,他们更加得心应手。但相比之前美版变形金刚动画中丰富的群像塑造,日版动画中的人物数量则要少得多,而且很容易就落入热血、友情、博爱、坚韧等千篇一律的俗套情节中,使人不禁觉得看的是机甲版的《圣斗士星矢》。
在多年以后对当年美版动画的编剧访谈中,他们透露,其实他们就是简单地把这些改变当作商业行为。觉得作为快消品的玩具应该换代了,却根本没意识到老人物有多么经典,经典到成为新作品无法超越的障碍。
擎天柱的死亡不过是正常的商业换代
动画大电影中让擎天柱战死是这样,推出头领战士等一系列新产品也是这样。他们从来就没想到,作为辅助推广玩具的动画片喧宾夺主,在最初助他们达成了销售神话,到后期却也禁锢了新产品的推广。这和其他动漫先有番剧,再推广周边产品的运作模式完全不同。
当然,无论是人类驾驶机甲还是独立的机械生命,都拥有庞大的观众群体,二者也成为机器人题材动漫的两大流派。作为以玩具销售为主要目的的变形金刚厂商,一切以达成产品销售为目标的改变都无可厚非。作为顾客和观众,自然可以选择用脚投票。即便如此,变形金刚带给众多粉丝的震撼和喜爱都是不可磨灭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