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2:看懂庆帝的布局,原来这才是赖名成被杖毙的真相

北城菇凉说剧 2024-05-27 20:22:29

赖名成的结局竟是以杖刑致死,这是范闲无论如何也没预料到的。他的心中充满了苦涩与无奈,因为在那个权谋迭起、无情冷酷的皇权世界里,他所珍视的公正与自由观念显得如此格格不入。

他曾坚信,作为秉持人人平等与自由理念的现代思维产物,他在监察院的地位让他能够挑战权威,为世人带来一丝清明。

然而,他所付出的努力换来的却是赖名成无辜丧命的残酷现实。赖名成渴望的是一个天下太平、公正昭彰的时代,他揭露了二皇子的丑行,提议彻查;他质疑范家的权力,建议降爵;他对陈萍萍的忠诚提出质疑,劝其退休;甚至,他大胆地指向庆帝,请求他自我反省。

然而,这些行动的后果却令人震惊:二皇子只是被软禁六个月,范氏父子只受到短暂的俸禄削减,陈萍萍毫发无损,而赖名成却遭受了致命的杖刑。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反差,让范闲深感绝望。

尽管二皇子与长公主以及北齐的勾结败露,他们的不正当行为似乎被一笔勾销,如同那个检蔬司的戴公公一样,罪行仿佛随风消散。

但这对范闲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击,因为他曾试图通过自己的行动来改变这一切,却被无情地否决。

这场无望的抗争,让范闲陷入了深深的崩溃。他无法接受自己精心布局的一切,都因为庆帝的不容,而走向了截然相反的结局。

尽管赖名成离世时并未留下任何遗言,但他似乎早已预感到了自己的命运。

作为一位御史,他的生涯致力于直言进谏,即使面临死亡的威胁,他也坚持在庆帝面前陈述尚未完成的奏章,哪怕面对同僚们的强烈反对,他依然坚守立场。

正如世间独一无二的李世民与魏征,赖名成的存在同样独特。陈萍萍曾言,尽管许多御史以生命为代价进言,但唯独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被拖至宫殿门口,在侯公公执行杖刑前,连监斩官范闲的到来都没有等到。他含着那根消音的木棍,直至生命的终结,发出了几声无力的哀鸣。

监察院的愤怒全部倾泻在了范闲身上,这让他深感懊悔。当庆帝宣布“杖毙”这一决定时,现场的反应已经揭示了一切。

范闲首先出面恳求宽恕,随后范建跟进,陈萍萍因自身处境选择沉默,秦业提议降职,而林若甫则完全交由庆帝定夺。

历史上,杖毙御史是罕见的,因为御史的笔是对君王权力的一种犀利质疑,然而庆帝却执意让赖名成以这种方式流芳百世,借此警醒百官。

赖名成的结局令人深思,他参劾众多官员,为何不能有所保留,至少避开庆帝呢?这无疑引发了深刻的反思。

赖名成直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无知者犯错乃愚昧,明理者有过而不改,则显怯懦。我大庆的基石并非仅限于鉴查院,而是文武官员,以及普天下的公正之心。陛下,如今纠错尚不算晚。”

庆帝追求的并非单纯的文武官员,他真正渴求的是那个被他操控的鉴查院。

陈萍萍看似寄望于庆帝重振国威的话语,实则是表面的说辞,因为“天恩深不可测,圣心深如渊海”才是其真实意图。

在庆帝眼中,赖名成不过是一柄利刃,迫使范闲走上孤立无援的道路。然而,范闲又是何许人也?

他是流淌着庆帝血脉的亲生子,但他的身份注定了只能姓范,而非皇家。一个皇子如果无法冠以国姓,便如同一个不合法的存在,命运多舛。

尽管庆帝给予范闲无比的宠爱,甚至允许陈萍萍、范建、林若甫、五竹等人支持他,但即使范闲拥有如孙猴子般的神通,也无法逃脱如来佛掌中的束缚。

庆帝渴望的是一个嚣张跋扈、才智超群、权势滔天的儿子,但他更希望这个儿子身边无人可以信赖,连枕边人都不在话下。

范闲的信念崩塌,对父皇仅存的亲情幻灭,这才是皇权最隐秘且致命的杀伐。

他曾是那样自由自在,面对庆帝可以选择臣服或抗拒,婚事顺其自然,陈萍萍慈祥宠溺,范建默默的关爱,人人都尊称他为“小范诗仙”。然而,这一切都已烟消云散。

如今,他不顾一切地频频下跪,冒着生命危险揭露二皇子和长公主的非法勾当,然而,只因庆帝一句话,他依旧能安然享用膳食,提司的官职说丢就丢,甚至婚姻也被拿来作为筹码。

正如陈萍萍所言,监察院的存在必须超越六部的范畴,任何试图干预的人都将面临严惩。上次是长公主被逐出京都,这次则是赖名成因指控而遭杖刑致死。

同样的手段,前一次取得了胜利,这次却遭受了惨重的失败。而这正是庆帝以实际行动向范闲传授的政治智慧。

对于皇子们,庆帝并不特别偏爱,对太子亦然,但在抱月楼案件中,他罕见地教授太子权谋策略,但这其实只是用一个隐晦的方式让他继续保持愚钝。

太子感激庆帝的教诲,明白“做人、做事、做太子”的道理,实际上只是让他继续扮演无知的角色。

由于太子看似愚钝,二皇子才得以滋生野心,党争得以酝酿,范闲才有事可做,像赖名成这样的官员才有施展才能的空间,整个朝廷的官员也因此而行动起来。

你看,这就是帝王的权谋手腕,以他人的命运为棋局观照。太子尽管自我鞭策,假装痛哭流涕,但实际上是在清醒地被利用。

二皇子被软禁期间,仍不忘煽动贵族子弟在街头拦截范闲,他们同样在清醒的状态下成为工具。

太子深知,自登基以来,他必须默默无闻,连一丝聪明都不能显露,但他必须隐藏厌恶之情;而二皇子,即使在十三岁封王时被赞美为才德兼备,也在一步步被培养出勃勃野心。

他们彼此如同磨砺剑锋,二皇子隶属于太子,太子又隶属于庆帝,而范闲则在这三角关系中游走,这场权力的游戏,充满了生死较量。

赖名成的牺牲,鲜血被雨水迅速冲刷,随之而来的是督察院中会涌现更多像他一样执着于名声的人,前赴后继地在历史长河中付出生命。

未来的范闲将成为陈萍萍之后的新目标,成为庆帝刻意树立的活靶子,一生受尽攻击,生前无安宁,身后留下非议。

庆帝对陈萍萍提前得知宫中事务的质疑,既是试探,也是预示。因为让陈萍萍退休,对他来说已是最佳解脱,正如陈萍萍曾建议庆帝给予赖名成丰厚的奖赏。

看似针锋相对的对手间,却隐藏着微妙的理解,这何其讽刺,但这一切皆源于庆帝的布局,然而他并不接受这样的结果。

庆帝并未深思庆国的未来,因为自他掌权以来,国内乌烟瘴气,唯一的好处是拥有众多九品高手,他的威望伴随着畏惧与崇拜并存。

他轻率地以林拱之死为借口挑起与北齐的争端,这种策略只有他能想得出。在鉴查院,陈萍萍曾筛选过一批好战分子,这揭示了庆国的真实面貌,充满竞争与冲动。

正如历史上唯一在御书房玩弄炸药的帝王是他一般,日复一日,他忙于磨砺箭矢,测试弓弩。如今炸药已研发成功,下一步他可能连陈萍萍隐藏在轮椅中的杀手锏都无法抑制住。

这是一个疯狂的世界,只因有位疯狂的君王主宰一切。

范闲因叶轻眉出身神庙的问题,遭受质疑,然而这个问题在庆帝眼中根本不予置评。

在庆帝的世界里,不允许任何超越世俗的存在,无论她是至爱的妻子还是心爱的儿子。

二殿下虽被禁足,却能与叶家联手撰写奏章,暗中针对范闲,此刻他似乎找到了新的盟友。叶家倚仗大宗师之力,其未来走势尚不明朗。

身为四品居中郎的范闲深陷这场风暴,时刻警惕二殿下的反扑,新一轮的残酷斗争一触即发。

尤其令人忧虑的是,二皇子的新盟友叶家竟是庆帝亲赐的婚姻,这背后隐藏的权力游戏,如同父亲冷眼旁观儿子们生死博弈般令人不安。

史家镇唯一的幸存者史阐立的出现,预示着太子对史家的指控即将水落石出,也将揭示范闲与太子合作的裂痕。

然而,史阐立牵扯的春闱事件、林若甫的自首以及太子的愈发强硬,将使范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是否意味着新的篇章正在揭开,而这一切是否又是庆帝一手策划,令人猜测。

这次的争斗波及面极广,庆帝的三个最具实力、影响力和能力的儿子都被卷入,是否会像处理赖名成那样简单处决,以鲜血来满足庆帝的意图,尚无定论。

这一系列事件无疑将带来一场巨大的风暴,未知的未来让人不寒而栗。

0 阅读:72
北城菇凉说剧

北城菇凉说剧

坚持日更,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