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推选的候选人侯友宜最近民调数据大跌,尤其是与赖清德的支持率差距巨大,引起了岛内热议,国民党可能考虑换人?侯友宜为什么得不到支持?他与赖清德的差距又是什么?
最近,岛内多家媒体发布了侯友宜、赖清德、柯文哲三名候选人的最新民调数据,侯友宜的选举形势非常严峻。
其中在《ETtoday民调云》发布的民调数据中,侯友宜获得了27.7%的支持率,高于柯文哲,但是相较于赖清德36.4%的支持率有很大差距。
而在《美丽岛电子报》的民调数据中,侯友宜仅仅获得了18.3%的支持率,不仅远远落后于赖清德,甚至连柯文哲都比不过。
一时间,岛内唱衰侯友宜的声音有很多,并对国民党推选侯友宜的决定表示质疑。
孙文学校校长张亚中干脆直接炮轰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批评朱立伦搞“暗箱操作”,做掉了郭台铭,说“独断专行”,才是国民党重新掌权的最大障碍。
同时,还有岛内媒体报道称,在国民党去年赢得“九合一”选举后,朱立伦之所以迟迟不确定选举人,实际上是为了提名自己,但是在发现舆论风向不对后,才退而求其次,推选了自己更认可的侯友宜,郭台铭从一开始就不在朱立伦的考虑范围内。
如今,侯友宜的支持率暴跌近10%,不仅让岛内舆论沸腾,更是让国民党内部产生了巨大的危机感。这也很好理解,在“九合一”获胜后,国民党对2024年的岛内选举是信心满满的,这也被国民党视为重新执政的最好机会,但是如今侯友宜不仅“打不过”赖清德,甚至都要被柯文哲抛在身后,对于支持者来说,这不仅是侯友宜的失败,更是国民党的失败。
一个更危险的信号是,如果国民党在明年的选举中落败,在民众党强势崛起的背景下,国民党很可能沦为岛内的第三大党派,甚至于在未来永远失去掌权机会。
因此岛内分析人士认为,在侯友宜如此劣势的情况下,国民党很可能会更换人选。
虽然朱立伦连忙出来解释,称国民党不会换人,并将“换侯论”定义为民进党的“离间计”,但是朱立伦的表态显然没有什么说服力。
因为这一切都是有前车之鉴的,在2015年中国国民党前任主席的洪秀柱当时正是党内推举的候选人,结果那年10月,洪秀柱的民调数据暴降到了16.7%,当时民调结果出炉是10月16日,结果第二天,国民党就宣布换人,由朱立伦接替参选,并毫无意外地败给了蔡英文。
如今,侯友宜正在重演洪秀柱的剧情,朱立伦再度换人,甚至是将自己推出去参选的可能性不是没有。
那么,侯友宜到底是做错了什么?他还有没有翻盘的机会呢?
对此,岛内各个名嘴也是纷纷给侯友宜出主意,其中岛内前“立委”郭正亮说出了核心问题,郭正亮指出,侯友宜最大的问题,就是顾虑太多,发言太过谨慎,他应该在民众有感的议题上尖锐一点。
当然,郭正亮这番话还是说得太过委婉,侯友宜不是谨慎,而是他根本不敢表达自己的立场,尤其是在两岸问题这种最能引发关注的话题上,明明是拉票的好机会,侯友宜却多次避而不谈“九二共识”,在宣称“反独”的同时,又称自己不认同“一国两制”。
本周,侯友宜去见了马英九,原本这是他对外宣称坚定支持“九二共识”的机会,但是侯友宜之后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只是说自己与马英九“对两岸和平稳定的坚持,都有高度的共识和信念”。
那么,侯友宜要怎么为两岸创造和平稳定的环境呢?关于方式方法,侯友宜一个字都不敢说,这样一来,不仅岛内的绿营不会喜欢他,即便是支持国民党的蓝营,也开始对侯友宜产生质疑。
与侯友宜形成鲜明对比的,正是当前民调支持率最高的赖清德,赖清德为什么能获得这么高的民调数据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赖清德的脸皮比侯友宜更厚,立场相当“鲜明”。
在被民进党征召为候选人的第一时间,赖清德就明确对外表态,自己是一个“务实的台独工作者”,明目张胆地要搞“台独”。
赖清德的发言当然毫不意外地招来了很多批评,但是相应地,赖清德也稳住了绿营的基本盘。
而在牢牢抓住绿营票后,接下来,赖清德又开始去拉一些岛内的“中间派”,展现出自己想要促进“两岸和平”的理念,在5月30日,赖清德参加金门的庆典活动时,就宣称自己要做“和平主义者”。
我们都知道,金门当地民众,对和平的向往是最迫切的,今年金门还自行发布了“和平宣言”,于是赖清德果断抓住了重点,马上就说自己也向往和平,这一套“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本事,侯友宜还真应该好好学学。
赖清德的厚脸皮行为还没完,在参加台湾大学活动期间,被记者问到最想和哪个国家的元首一起共进晚餐时,赖清德直言最想和大陆领导人吃饭,还喊话大陆“放轻松,不要压力那么大”。
可以说赖清德态度很“嚣张”,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赖清德的确是一个老辣的政客,随便一个问题,他简单的一句回答,都可以制造出争议话题,这也是侯友宜关注度远远比不上赖清德的重要原因。
而且需要指出的是,赖清德的这个回答,还玩了一个文字陷阱,记者问的明明是和哪个国家的领导人共进晚餐,赖清德将大陆列为选项,就是在暗示“一中一台”。
从政治手段上来说,侯友宜已经落后赖清德太多,如果侯友宜还不愿意明确自己的两岸立场,那么支持率继续下跌可以说是必然的,或许,朱立伦一开始就打算再参加一次选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