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87岁大爷肝癌晚期:拒绝化疗、打麻将、吃牛肉粉,誓要尊严

濛濛评娱乐 2024-07-24 03:29:52

如果你患上了癌症,你会选择痛苦的接受治疗延长生命,还是好好享受生命最后的时光呢?

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中,杭州一位87岁肝癌晚期老杜的故事格外引人深思。

2017年,老杜被确诊为肝癌晚期,这个消息对于他和家人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但面对这样的诊断结果,老杜却展现出了令人惊讶的平静和淡然。

他拒绝做化疗,抵抗住院,确诊后还要整天跑去打麻将,吃牛肉粉!家人对此也无可奈何。

这个固执的小老头如今怎样了呢?

老杜确诊肝癌晚期

老杜的病情来得突然且凶猛。起初,他只是突然发烧,但并未引起太多重视。然而,病情却在短短几天内迅速恶化。

一天,老杜在家中突然昏迷,家人惊慌失措,立即将他送往医院。

情况危急,医院很快下达了病危通知书。所幸经过几天的重症监护,老杜的状况有所好转,精神也逐渐恢复。然而,这只是暴风雨前的短暂平静。

面对如此严重的病情,老杜的女儿选择了隐瞒真相,告诉父亲这只是小病,很快就能康复。但老杜是个细心的人,他注意到病房里的其他病友频繁住院,这引起了他的怀疑。

带着疑问,老杜主动向病友询问,最终得知了自己患上肝癌晚期的事实。

真相大白后,医生建议老杜尽快进行手术或化疗,以延缓病情发展。然而,面对医生的建议,老杜想都没想就断然拒绝。

他不仅拒绝了积极治疗,更强烈要求立即出院。这个决定让医生和家人都感到震惊和不解。

尽管如此,医生仍然叮嘱老杜必须坚持服药,不能擅自停药。

这是在尊重病人意愿的同时,也在尽最大努力维护他的生命。

但出院后的老杜,似乎忘记了医生对他的嘱咐,也忘记了自己是一个病人,回家后过上了优哉游哉的生活,与儿女们焦急他病情的心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写作不易,希望各位观众姥爷理解,每天作者写作超过12小时,收益只有50多块,文中加入5秒广告解锁,就是能为了多几块收益,希望不要在骂了,希望观众老爷理解

每天吃牛肉粉打麻将,坚决不化疗

每天清晨,他都会准时起床,然后步行到街角的小店,点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粉。

除了自己的那份,他还会额外打包一碗带回家给瘫痪在床的老伴。

吃过早饭后,老杜通常会到附近的公园散步。清新的空气,绿意盎然的景致,都让他感到生机勃勃。

有时,他会在公园里遇到老朋友,一起下棋消磨时光。偶尔,他还会和朋友们一起打麻将。

朋友们都知道老杜的病情,常常关切地询问他的状况。面对朋友们的关心,老杜总是微笑着说:"我每天都很开心。"这份乐观和豁达,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回到家后,老杜会细心照料瘫痪的老伴。尽管照顾一个长期卧床的病人并不容易,但老杜从未有过怨言。

他把老伴照顾得很好,从不嫌弃,更不会放弃。两人常常一起看电视、聊天、回忆往事,虽然生活简单,却充满温馨和幸福。

然而,病魔并未完全放过老杜。在确诊后的两年内,他曾三次住院。每次住院,老杜都显得来去匆匆,似乎对医院环境有些抗拒。

他不愿在医院多待,总是争取尽快出院回家。

老杜的家人十分不理解他的选择,他们无法理解为什么老杜会放弃延长生命的机会,这种选择在他们看来似乎是一种放弃。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家人的态度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他们惊讶地发现,尽管没有接受积极治疗,老杜每天依然过得快乐而充实。

他们看到老杜早起散步,品味美食,与朋友下棋打牌,细心照顾瘫痪的老伴。老杜脸上常挂着的笑容,让家人开始重新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生活质量。

渐渐地,家人开始理解并支持老杜的选择。他们意识到,对于老杜来说,生命的质量比单纯的长度更为重要。

老杜选择了以自己的方式度过生命的最后阶段,这种勇气和智慧让家人肃然起敬。

这种理解带来了家人行为的转变。他们不再执着于说服老杜接受治疗,而是更多地陪伴在他身边,珍惜与他相处的每一刻。

家人们开始倾听老杜讲述他的人生故事,这些故事里有欢笑,有泪水,有智慧,有人生的百味。

家人们还努力满足老杜的愿望,陪他做想做的事,去想去的地方。也许是重访年轻时工作过的地方,也许是完成一直想尝试但一直没机会的事情。

这些经历不仅丰富了老杜的晚年生活,也成为了全家人共同珍藏的美好回忆。

直至2019年9月,老杜的病情开始急剧恶化。肝腹水导致他的肚子明显胀大,双脚也出现了严重的浮肿。更令人心痛的是,他开始经历全身的疼痛,夜不能寐。

面对病情的恶化,老杜不得不最后一次住进了医院。

老杜的故事引发了人们对于安乐死的思考

随着老杜病情的恶化,他开始遭受难以忍受的痛苦。看着老杜饱受折磨,家人和朋友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安乐死这个敏感而复杂的话题。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2018年在瑞士执行安乐死的台湾艺人傅达仁的案例。

傅达仁在家人的陪伴下,在瑞士选择了安乐死。整个过程被录像记录下来,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许多网友表示支持,认为这是一种有尊严的离开方式。

安乐死的讨论核心在于如何看待生命的终结。对于遭受极大痛苦的患者来说,安乐死可能是终结身体折磨的一种方式。

持续的疼痛和不适,加上对死亡的恐惧和无助感,往往会让患者陷入"生不如死"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安乐死似乎提供了一个解脱的选择。

然而,安乐死一直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支持者如全国人大代表刘贵芳认为,安乐死是个人权利的体现,允许个人有选择生死的自由。

从人道主义角度来看,它可以被视为结束痛苦、维护人格尊严的一种方式。基于这些考虑,刘贵芳提出了推动安乐死合法化的政策建议,希望通过立法来规范这一行为。

但反对安乐死的声音同样强烈。

从伦理的角度来说,安乐死是否违背了生命伦理?生命的神圣性是否应该凌驾于个人选择之上?

如果合法化,安乐死是否存在被滥用的风险?如何确保这一选择不会被不当使用?

最后,安乐死的合法化是否会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比如对一些重症患者形成选择压力,影响他们的自由意志?

因为我国仍然还在禁止安乐死合法化,所以老杜只能继续饱受病痛折磨。最后老杜不得不住院接受治疗,但他仍然保持着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死亡的坦然。

他向家人表达了自己的最后心愿:不想接受“过度”的治疗,只希望能安静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

老杜对女儿提出了两个特别的请求,第一,他希望能够在去世后捐献遗体给医学院校的学生做实验,用自己的身体为医学教育做出最后的贡献。

他希望火化后的骨灰不要全部保存,而是抓一把埋在西湖边的树下。

最后,老杜不得已入住安宁疗护医院。在这里,老杜展现出了令人敬佩的生命态度。即使面对即将到来的生命终点,他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

他经常给其他病人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分享自己的人生感悟,仿佛在进行最后的生命传承。

令人惊讶的是,老杜似乎完全没有对死亡的恐惧。相反,他表现出对生命的深深感恩,对家人的无限爱意。

他常说,自己已经活得很充实,没有什么遗憾了。这种豁达的态度不仅安慰了自己,也给周围的人带来了莫大的心灵慰藉。

在安宁疗护院的日子里,老杜仿佛进入了人生的总结阶段。他回顾自己的一生,与家人分享那些珍贵的回忆,诉说着对生命的感悟。

他的故事里有欢笑,有泪水,但更多的是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

2019年10月22日,老杜在家人的陪伴下平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老杜的案例和安乐死的讨论,深刻反映了现代社会面对生命终结时的复杂态度。一方面,医学进步延长了人类寿命,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得不思考如何让生命有尊严地走到终点。

老杜选择了坦然面对,不接受过度治疗;而傅达仁选择了安乐死。这两种不同的选择,都是个人对生命意义的独特诠释。

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安乐死,这场讨论本身就具有重要意义。它促使我们思考生命的价值、个人的权利、社会的责任,以及如何在痛苦与尊严之间寻找平衡。

同时,它也凸显了我们需要更多关于生命终结的公共讨论,以及更完善的临终关怀体系。

在这个问题上,也许并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可能面临不同的情况和选择。

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同时也要建立健全的法律和伦理框架,以确保这些选择能在尊重生命、保护个人权利的前提下进行。

结语

安乐死合法化这个话题没有标准答案,但它启发我们思考:如何在尊重生命的同时,也尊重个人选择?

如何在医学进步与人文关怀之间找到平衡?如何让每个生命都能有尊严地走完最后一程?

或许,真正重要的不是得出一个统一的结论,而是保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努力创造一个能够尊重每个人选择的社会环境。

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伦理和医疗体系,为每个面临生命终点的人提供更多的支持和选择。

最终,无论选择何种方式离开,生命的价值都在于我们如何度过。老杜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生命的意义,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启示。

让我们珍惜当下,活出生命的精彩,同时也以更加开放和理解的心态面对生命的终点。

参考资料

中国青年网

0 阅读:28

濛濛评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