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决定恢复执行黑海协议,埃尔多安是有些“膨胀”,开始向外界“邀功”。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11月2日,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宣布,他已经向普京提议重新开放黑海运粮通道并获得同意,他还特别表示普京一般不会接受他人调解,但自己是个例外。
事实上,普京也确实达成了承诺。
塔斯社消息称,普京在俄联邦安全委会员上表示,乌克兰向俄方承诺,黑海运粮通道不会被用于军事目的。俄方还称,将保留退出相关协议的权利,这也就是说黑海运粮协议仍然缺乏其稳定性。
这似乎表明了乌克兰方面变相地承认曾利用该通道进行过军事行动,或许他们没想到俄军可以追溯到源头,又或者没想到普京会做得这么绝。
前几日,普京单方面宣布退出后,确实引起全球粮食市场和国际社会的大骚动。西方媒体更是口诛笔伐,声称这是普京的政治操纵,有害于中东、非洲那些极度贫困的国家。
根据黑海协议,乌克兰通过敖德萨、切尔诺莫斯克和尤日内三个黑海港口运输粮食,由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全球市场。
在这项协议中,乌克兰负责正常粮食出口的商业行为,俄罗斯负责在内陆保证其安全,其实只要做到自己不主动去干扰,问题就不大。土耳其则负责开放港口,并保证商船在海上运输的安全。
我们能看到,在俄方宣布退出后,土耳其的第一个动作就是全副武装地保护乌克兰商船,使其不遭受俄军的打击。
这种没有丝毫拖泥带水的动作,不太符合土耳其的行事风格,但也在向外界传递出一种鲜明的态度。
如果以俄国防部的口吻来说,乌军利用运粮安全通道使用无人机对黑海舰队发起攻击,下一步动作或许是予以还击,而土耳其的态度则明显是不允许俄军对乌船只发起攻击,否则就是在向北约成员国开火。
在经历提心吊胆的两天后,好在各方斡旋一致,没有造成事态的再次升级。
毫无疑问地是,土耳其在俄乌冲突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其获利程度远超印度等国。
印度只是能够获得更廉价的能源,包括在军事、科技、卫生等领域与俄罗斯有更紧密的合作,说白了是占着俄罗斯的便宜。
土耳其则全然不一样,这方面普京承诺要在土耳其建立一个欧洲最大的天然气枢纽,那方面西方的态度也有所缓和,起码不会主动将土耳其推到对立面。
埃尔多安本人也在国际环境中游刃有余,在俄罗斯和伊朗的眼皮下对叙利亚发起了小规模军事行动,又在西方的容忍中不断压迫希腊的活动空间。同时中亚地区,由土耳其牵头的“泛突厥主义”愈演愈烈。
可以看出,土耳其获得的是长远利益,不单单局限于眼前。
最后我们再翻过头来看这件事,为什么普京会如此轻而易举就答应埃尔多安重新开放粮食通道呢?难不成真如埃尔多安说的,他说话很管用,普京都不得不听?
我个人认为,这件事的本质还是俄乌又一次博弈,而埃尔多安又给了双方一个台阶下。
俄方暂停粮食运输,对乌克兰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当国内民生遭遇困境,如果连为数不多的外汇出口都被毁了,无疑是雪上加霜。
反观俄方也受到巨大的舆论谴责,深知一意孤行下去,说不定没等耗垮乌克兰,自己连仅存的一些外交空间都保不住。
埃尔多安能及时站出来打个圆场,是对所有人都好的局面。
这是作为中间国家存在的必要,也是普京等人能一再忍让埃尔多安的根本原因,其更多的意义在于政治上的斡旋与博弈,而非整体战略上的平衡。
这样的小插曲并不会改变俄乌冲突的根本状况,目前俄军已经调整一两个月了,除明面上的征兵外,更多的精力应该放在对后勤保障的整顿。
从局势来看,俄军似乎还想争取更多的时间,只不过乌军的决战时间已经提前,看来只能仓皇应战。
俄乌冲突的结局给人留足了悬念,乌克兰主要的压力来源于西方国家能否一如既往地支持,而俄罗斯的矛盾则主要集中在军队内部出现的问题上。
这场战争已经发生太多意外的状况,谁都说不准下一场意外会出现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