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六不像”有多霸道?大熊猫被其捅伤,黑熊见了它掉头就跑

动物速递 2023-01-16 23:09:08

位于秦岭中段南坡陕西长青自然保护区,地处我国南北气候分界线以及动植物区系交汇过渡带上,森林覆盖率高达90%,生物多样性高,野生动物资源极其丰富。

保护区内最著名的动物当属大熊猫,这里是秦岭大熊猫的“天然庇护所”。众所周知,大熊猫是一种伞护作用极强的动物,它的生境需求,综合了其他大量物种生境需求的信息,所以有大熊猫生活的区域,一般生态环境都被保护地十分完善,各种奇珍异兽层出不穷。

在陕西长青自然保护区里,还生活着一种独特的动物,它的学名叫羚牛,是一种牛科、羚牛属动物,与大熊猫、金丝猴、朱鹮一起被称为“秦岭四宝”。

过去,相对于其他的“三宝”,羚牛的知名度并不高,甚至有很多的外地朋友根本不知道还有这种动物存在。然而在近一二十年来,羚牛的数量增长很快,加之它们频频伤人,其知名度也得以快速提高。

因伤人事件较多,羚牛被冠上了秦岭“头号凶兽”的称呼,那么这种动物究竟有多霸道呢?

秦岭“六不像”:体型庞大有尖角

羚牛的外形长得很怪异,任谁看了也会觉得它们更像是神话故事里面走出来的神兽。《封神榜》里姜子牙的坐骑是一头叫“四不像”的动物,现实中的“四不像”一般指的是麋鹿。羚牛比麋鹿还多了两样,它们被称为“六不像”。

简单来说它的脸长像驼鹿,兽角向后弯曲似角马,背部隆起像棕熊,蹄大如牛,尾巴宽扁似山羊;肩高臀低的模样又像鬣狗,集合了多种动物的特征,成就了羚牛这般独特的外表。

秦岭羚牛毫无疑问是最知名的一种,但是你知道吗?其实全世界一共有4种羚牛,除了秦岭羚牛之外,还有四川羚牛、不丹羚牛和高黎贡羚牛。恰巧它们都在我国有分布。

在秦岭一带的是秦岭羚牛,也是颜值最高的,它们身上的毛发主要为淡金色,年纪越大越金黄,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闪闪,看起来十分漂亮。

秦岭羚牛体型庞大,成年之后的公牛能够达到300公斤,一些较大的个体甚至能超过一吨。而且无论雌雄,头上都会长出尖锐的兽角,这是它们最致命的武器,在内斗、驱赶外敌上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狭路相逢勇者胜

别看羚牛是一种食草动物,看起来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但是大家不要被它们的外表欺骗了,其实有些食草动物,并不比食肉动物安全多少。比如在非洲大草原上,伤人最多的并非是凶猛的狮子,而是看似敦厚老实的河马跟野水牛。

羚牛也十分凶残,脾气非常火爆,在它们的觅食空间里面,甚至容不下其他的食草动物。一旦有其他动物出现,就会遭到无情的驱逐。

羚牛的攻击方式十分简单粗暴,就是低下头铆足劲往前怼去,用它们尖锐的兽角给对手造成巨大伤害。

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句话放在动物的身上也同样适用,而羚牛毫无疑问就是其中的“勇者”。

近日,保护区的工作人员检查红外相机拍摄数据时,惊喜地发现了十分罕见的一幕。画面中一只黑熊正沿着山间兽径低头觅食,不知觉就来到了羚牛的地盘上。

就在一个山坡上,黑熊抬头一看,猛然发现了一头巨大的羚牛就站在面前,吓得它掉头就跑。而羚牛也没有丝毫迟疑,低下头就向着黑熊冲撞过去。好在黑熊反应较快,率先逃下山坡,不然挨羚牛这一角捅刺过来,不死也重伤。

山中无老虎,羚牛称大王

在以前,我国大多数山林里面都生活着华南虎,老虎作为森林生态系统下的顶级捕食者,对诸多大型有蹄类动物的种群发展起到了限制的作用。然而自20世纪50年代之后,由于被过量捕杀,导致华南虎短时间内数量锐减,最终从野外消失了。

虽然秦岭依旧还有豹子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替代老虎的生态位,但豹子对羚牛这一类凶猛的大型动物的抑制能力有限,以至于成年之后的羚牛再也没有天敌了。以往我们常说“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而现实则是山中无老虎,羚牛称大王。

羚牛日常除了吃草睡觉之外,最喜欢干的一件事情就是找一棵大树,然后用树干打磨自己的兽角,使之变得更加尖锐光滑。在秦岭光头山一带,到处可以看到被磨掉了树皮的大树,一看就知道是羚牛的杰作。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在2014年11月份的时候曾救助过一只受伤的野生大熊猫,后来被命名为“坪坪”。当时它腹部有一道极深的伤口,致使肠外露,十分严重。虽经过全力救治,但最终“坪坪”还是离开了。

工作人员从伤口的情况判断,极有可能是羚牛角造成的。在同一片栖息地下,羚牛敢攻击大熊猫一点也不意外,从它想都没想就敢直接对黑熊发动攻击的情形来看,概率很大。

羚牛对于人来说也是极度危险的,尤其是单独行动的公牛,危险程度不亚于虎豹。《成都商报》2008年曾对羚牛进行过一期报道,提到了在过去十多年时间里面,羚牛伤人事件高达150多起,造成20多人死亡。

针对羚牛伤人事件的分析,发现大多数攻击人的羚牛,都是落单的羚牛,遇见羚牛群反而相对安全一些。随着生态逐渐向好,羚牛的数量还会进一步增多,相关的偶遇事件也更容易发生,在此呼吁大家,尽量不要独自前往羚牛出没的地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0 阅读:16
动物速递

动物速递

专注研究大型食肉动物、动物保护公益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