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一篇文章在网络上流传甚广,讲述的是一位广东高校教师,确切说是广州的高校教师,其退休工资从20年前的2000元涨至八九千元后,如今又大幅下降,折半至四千多元。虽然没有办法确认真实性,不过这件事着实反映出大众对退休工资问题的焦虑情绪。

或许有人会质疑我在制造焦虑,实则不然。这一事件背后,实则涉及两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即“谁养谁”以及“将来多少人养多少人”。

当下,中国社保养老金制度采用现收现付模式,这意味着当下领取养老金的人,所拿的钱并非其过去贡献的结余,而是来自当下年轻人缴纳的社保费用。
举例而言,如今80后、90后是社保缴纳的主力军,而50后、60后则是养老金领取的主体。
50后、60后或许会对此表示不满,他们认为自己为国家创造财富多年,为改革开放奉献许多,比如1960年出生的人,改革开放初期正值他们步入职场的黄金年龄,多年来的付出怎能被忽视?对此,我们完全理解他们的焦虑。

但从社会现实来看,过去由于国家尚未建立完善的社保制度,他们创造的财富一部分由企业留存,然而部分企业经营不善出现亏损,即便通过变卖资产等方式,那部分财富也已融入国家发展进程之中。就现行制度而言,他们领取的养老金确实来源于当下年轻人缴纳的社保。
那么,这种现收现付的模式能否持续呢?这面临着一个严峻问题,正如前面所提及的,如今80后、90后缴纳社保,待他们老去后,情况又会如何?
在此,给大家讲一个令人警醒的情况。我们都十分关注人口数据,以2022年出生人口为例,已知该年出生人口为956万。假设这批人30岁开始成为社保缴纳主力,那么到2052年,他们将步入社保缴纳的主要阶段。
而2052年退休的人群,按照60岁退休倒推,是1992年出生的人,即90后开始退休。
1992年出生人口数量为2119万,即便考虑疾病、意外等因素,保守估计也有2000万。这意味着到2052年,956万人要负担2000多万人的养老。再看,1993年出生人口数量与1992年相近,而2023年出生人口数量预计降至800万量级。如此一来,未来将呈现一个年轻人供养两个老人的局面,且年轻人数量持续减少,老人数量不断增多,同时老人寿命越来越长。
对于50后、60后,养老时间或许在75岁至76岁左右,大致15至20年;但80后、90后退休后,养老时间可能延长至20至30年,压力之大可想而知。这是必然会发生且目前无解的现实难题,引出了我们要探讨的第二个问题,即如何养老。

由此可见,延迟退休势在必行,并且老年人延迟退休后重返工作岗位的现象已逐渐增多。当下流行“低龄老人”这一说法,指的是60至69岁的老人重新参与工作。
其实,日本和韩国在这方面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前车之鉴。有人或许会认为日本的情况与我国当下不可相提并论,毕竟年代不同。
但实际上,日本当年面临的状况比我国现在要好很多。
上世纪80年代末,日本泡沫经济时期,普通中产家庭普遍能拿出1000万日元,相当于50万人民币,要知道这是三十多年前的50万人民币,在当时的中国堪称天文数字,足以购置多套房产。
他们当时认为凭借如此丰厚的收入,养老无忧。然而,泡沫经济破灭后,情况急转直下。
从官方数据来看,2021年,日本65岁以上再就业人数达909万,其中女性再就业比例为41%,男性高达60%。甚至在70岁以上人群中,仍有四分之一的男性需要继续工作。

相关数据

日本有九十多岁的老人直到去世当天还坚守在生产线上,也有91岁的老太太在售卖快餐。这些场景令人唏嘘,但在泡沫经济时期,他们中很多人也曾拥有多套房产,享受着优渥生活。比如那位九十多岁离世的老爷子,直至生命尽头还表示尚有两三年房贷未还清,这与我们当下对未来的想象何其相似。

要知道,日本作为发达国家,其人均GDP在亚洲排名第七位,且已发达了几十年。日本尚且如此,我国又该如何应对?
面对这一困局,国家其实已经在为民众打“预防针”。
一是延迟退休已成必然趋势,对于当下的我们而言,若能在65岁退休,或许都算是幸运之事。
二是不能再对社保抱有过高期望。
过去,社保让许多体制内的老年人生活体面、安逸,但未来,对于绝大多数人,包括新进入体制内的年轻人,社保仅能起到基本保障作用,仅能维持生存,难以保证生活质量。

以大学老师为例,当下大学老师退休后或许能拿到七八千甚至一万元的退休工资,但当80后、90后大学老师退休时,即便体制内,预计也仅有三四千元。或许有人质疑,怎么可能降低老同志的退休工资?对此,我们不得而知,毕竟并非身处体制内。但如今新进入体制内的人员,虽端着铁饭碗,却也能明显感受到铁饭碗不再如往昔那般坚固,出现了“裂纹”。
面对未来的养老困局,我们必须未雨绸缪。无论是攒钱、购买黄金,还是购置保险,都需要提前规划。社保依然要缴纳,至于是否缴纳,需自行权衡利弊。但要清楚,社保只能保障基本生存,若想拥有高质量的老年生活,还需依靠自身努力。毕竟,前面所提及的养老困局,正一步步向我们逼近,我们必须积极应对。
文本内容源自@金融民工吉胖子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