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课堂如何正确地给予孩子自由和界限,避免宠坏孩子(二)

居家的小男人 2020-10-26 20:15:07

大家好,我是居家的小男人,今天我们主要来解答上一次提到的那个爸爸的问题。当孩子处在两三岁这个阶段,如果他在平常玩的过程中做出一些我们无法理解的行为,或者违背了我们大人世界的一些规则的时候,我们要不要去干涉?

如果不管他,那是不是会宠坏孩子,以后就管不了了呢?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大的前提,就是安全问题。先不说孩子的行为,你自己作为父母,就要主动地去规避他平常玩儿的这些区域和场所的一些危险因素,比如说你们家的剪刀、刻刀、一些工具,锋利的一些东西,一定要自己先收纳好,而不是让孩子能够轻易拿到你再去教训他。

把你家里每一个角落都检查一遍,把你认为他有可能会碰到的危险的东西都给他收好,这样让他在一个你已经收拾过的安全的环境里面,让他尽情地去探索。不要太频繁地跟孩子说这个不可以,那个不行。大人所传达的这种消极、否定的情绪,会很大程度上压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很多父母在孩子比较大的时候,经常会抱怨说,我的孩子为什么没有创造力没有想象力。其实这两种能力跟孩子的专注力是一样的,都是他们天生的。没有想象力跟创造力的孩子都是后天被父母压制了,是你没有给他足够大的空间去想象和探索。

要放下你大人的姿态,去尝试理解孩子,去理解他那些你觉得莫名其妙的行为。你想如果把你放在另外一个星球,那里的事物和规则你完全不懂,你也会以你的思维方式去探索那个世界,所以换做孩子,这个道理是一样的,他在用他的方式来探索这个世界,他去敲打某些物体,是想知道他拿的那个物体去敲击那个质地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他拿不同的物体去敲击,是想知道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他把东西散落在地上。并不是故意要去制造麻烦跟混乱,他是在创造更多的他想探索的可能性。而我们大人要做的就是保护好孩子的这种状态,这个是非常可贵的。

通过这些行为,他所获得的听觉、视觉、触觉,就构成了他要描绘的多彩世界的那个基础,他可以接收到多么丰富的信息,到了一定的年龄,他就可以传达出那些惊人的、跟其他被压制的孩子所不一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那有家长会说,绝对安全的环境是不可能的。如果孩子真的碰到涉及到安全的事情,那要怎么办呢?当然我们也是有办法的。

第一,你可以去转移他的注意力。转移注意力的前提是你要足够了解孩子什么事情可以引起他的注意力。比如小十一小的时候对电线特别好奇,然后我每次看到他需要玩电线的时候,我就跟他说,爸爸给你吹泡泡吧,因为他那个时候就对泡泡特别着迷,是可以为了泡泡而放下手上任何事情的那种状态。

所以要找到孩子的兴趣点,然后第二种情况就是正面的去告诉孩子危险。这里又有两种方法,第一个是让孩子在可控的安全范围内,间接地让他有一些身体的感受。比如说十一有段时间特别喜欢喝汤,然后汤刚刚端上来的时候又特别烫,他就很迫不及待。

我跟他说烫,他还是要喝。然后我发现这个时候语言完全是苍白。然后我就用勺子舀了一勺汤放在他的嘴边,因为那个汤很烫,是有热气的,他就能感觉到那个汤的热气。所以他从我的嘴里说的烫这个形容词他理解不了,但是他从这个温度上他就知道烫是怎么回事儿了。从那以后他就再不会着急的要喝汤了。

孩子的任何诉求都是有他的道理的,只不过他的道理大人没有办法第一时间了解而已。

那第二个办法就是如果你没有办法间接地让他去感受的话,那就可以用直接表演的方式。比如你告诉他剪刀很危险,那你不能把剪刀戳在他的皮肤上,你可以轻轻地戳在自己的皮肤上,然后给他表演。这是很痛的,是很危险的,但这个表演一定要记住,不是夸张的表演,一定要逼真,不能笑,要让孩子知道这个的确是危险的,是不能碰的东西。

所以在你可控的安全范围内,让孩子尽可能地去探索,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你要主动地去陪伴和参与到孩子的这种互动里面,这个对他自己性格的养成和以后的社交都是有很正面的好处的。

绝对不是宠坏孩子,只有大人充分地给予孩子自由和理解,他才会在你的言行里面感受爱、学习爱、付出爱,这才是我们所说的一种正能量的循环。那怎么样的行为是宠坏孩子呢?就是你自己也没有原则和对事物的判断。孩子说什么就是什么。你也不了解他,你也不倾听他的诉求,也不对他进行正确的引导,只会指责、说教、批评,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下的孩子才会真的变成你不想看到的那种被宠坏的孩子。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分享到这里,希望我们可以因为孩子的到来而有机会变成更好的自己,做更好的父母,学会思考、学会判断、学会分析,陪伴我们的孩子和他一起长大。

0 阅读:1
居家的小男人

居家的小男人

分享和宝贝的故事,聊聊萌妈、奶爸们最关心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