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画家罗聘称能看到鬼,还画下了鬼的样子,从乾隆时期流传至今

曦言说人间 2024-08-02 19:14:31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鬼神之说也是悠久文化中的一种,比如在家喻户晓的《山海经》中,就有很多关于神怪鬼魅的描述,这些不仅是古人超强想象力的表现,更包含了古人的宗教信仰、哲学思想等多个方面的智慧。

只是,虽说有很多关于鬼神的文献,但这个世界上是否真的有鬼,却从没有人能拿出切实的证据证明,就连著名的孔圣人对此也是持中立态度,这才说出了“敬鬼神而远之”的话。

不过,就在大家都以为鬼神之说源自于人们想象的时候,清朝的一个画家却公开表示自己能看到鬼,为了证明自己的说法,他还专门画下了鬼的样子,这幅画甚至还作为经典作品一直从乾隆时期流传到了现在。那么,此人是谁?他真的看到了鬼吗?

魅力独特的《鬼趣图》

随着巴黎奥运会的展开,曾经的跳水皇后郭晶晶也再次走到了荧幕面前,而不同于过往的是,这次她是以裁判的身份出席奥运会的,除此之外,她的丈夫霍启刚也陪同而来。而人们之所以对这对夫妻关注度这么高,其中有很大的原因来自于对香港霍氏家族的崇拜。

作为香港最富有且最有权势的家族之一,霍氏的实力确实是有目共睹的,不仅如此,他们还非常爱国,前后向博物馆捐赠的个人藏品就有148件,全部都是价值连城的各种瓷器、玉器、书画等文物,可想而知其藏品有多少。

本文要讲的《鬼趣图》也是几经辗转后被霍家收藏,后世之人才得以堪见真容。那么,这幅画上真的有鬼真实的样子吗?

《鬼趣图》一共由8幅画组成,每一幅里中鬼的形态都有很大的差异,且每幅画的氛围差别都很大,完全超出了人们对鬼的认知常识。

不仅如此,就连绘画技法上也独具匠心,采用了湿纸画法,即在湿纸上作画,这种技法非常考验画师的绘画技巧以及对墨色渗透的精准控制。

据学者吴修描述,《鬼趣图》的创作主要就是采用了湿纸画法,然后用墨色晕染,才使得这幅画作的整体画境充满了幽冷的鬼气,与画作的主题相得益彰。

除了画境的设计之外,画师在绘图时对人物的设计和布局也很有特色,8幅画中的鬼魅或交头接耳、或相互依偎、或穷困潦倒、或惊恐万分,打破了人们心中仅有的“鬼很可怖”这一刻板印象,向人们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鬼世界”。

关于各幅画的细节,画师的设计也很巧妙。

首先是第一幅,在这幅画中,画师安排了两个面目模糊、身体不完整的鬼在互相交头接耳,周身被一团黑雾包裹着,使得鬼魅的身影若隐若现,给人一种在现实与梦境中穿梭的感觉。

而在第二幅中,画师则安排了两个一胖一瘦的男鬼,两鬼一前一后,一坐一立,俨然一副主仆的感觉,使得画面滑稽可笑了不少。

其次是第三幅,不同于前两幅的诡异、滑稽的氛围,这幅画的画面就显得温馨了许多。

在这幅画里,虽然人物仍是鬼魅的样子,但却是一男一女相互依偎在一起,仿佛正在谈情说爱,旁边还有掩面偷笑的小鬼,彷佛听到了情侣鬼之间的情话。这样的搭配为整幅画增添了些许浪漫和温情的感觉,使得可怖多的鬼相也变得可爱了不少。

还有第四幅,它与第三幅的基调相近,里面的人物是一对爷孙鬼,老鬼拄着拐杖,小鬼端着酒钵,一老一少相互陪伴,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亲情与温馨。

然后是第五幅,它与前面的4幅画风味完全不同,虽然只安排了一个绿色头发的女鬼入画,但女鬼却面目狰狞,在厚厚的乌云的衬托下,彷佛在追赶着什么,反转后又表现出了惊恐的神情,让人看了后不禁对黑暗和复杂的鬼神世界又多了几分恐惧。

而接下来的第六、第七、第八幅画,氛围大致相同,都是不同恐怖场景下的鬼魅形象,如被追赶的小鬼、风雨中身体残缺的小鬼以及疾行的鬼等,每幅画都充满了诡异、恐怖的气氛,让人望而生畏。

总的来说,《鬼趣图》的创作完全不同于传统画风,它将鬼怪形象人格化、人情化,所以,这幅画一经问世,在当时立马引起了轰动,很多人认为,画作者是在借鬼怪讽刺当时社会的种种不公,从而揭露社会现实。

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他的创作者到底想要表达什么意思呢?

扬州八怪之一——罗聘

《鬼趣图》的作者是一个名叫罗聘的画家,他的绘画风格独树一帜,不拘泥于形似,构图别具匠心,画作往往蕴含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很容易引发观者的共鸣和思考,对后世的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擅长指画,即以手代笔或用指甲蘸墨作画,这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技法。再结合他深厚的绘画造诣和对创作的独特见解,使得他的指画作品被创作出来后显得更加富有韵味。

《鬼魅图》是他的绘画生涯中极具创新性的存在,此前,他更擅长绘制人物、山水、佛像、兰竹、梅花、奇石等,尤以画梅、竹与兰为佳。

他创作的竹画有“刚中有柔,静而能动”之妙;兰花画作则如同张问陶所言“两峰画兰十指香,一花一叶思潇湘”;梅花画作则素有“罗家梅派”之誉。

其梅枝形与传统折铁硬梅枝截然不同,展现了梅枝的生长规律,而勾圈填充白色颜料画白梅的巧思,更是突破了传统的没骨红梅之法,让人不得不惊叹。

罗聘在世期间,因其技艺全面、题材广泛、风格独特,世人便将其与金农、郑燮、黄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高翔等人并称为“扬州八怪”,很多人甚至认为他可以与翁方纲并驾齐驱,那句“诗坛宗北翁,画法冠南聘”就是人们给他的最高赞誉。

而且在“扬州八怪”中,罗聘是最年轻的,他出生于一个有着文化底蕴的家庭,其父罗愚溪曾是康熙年间的进士,所以,他自幼就有着非常良好的学习条件和文化熏陶。

而自从学习画画之后,艺术造诣也是突飞猛进,这样一位家境优渥、年少有为的画家,到底是在怎样的心境下创作出这幅寓意丰富、极具批判性和想象力的现实主义画作呢?难道他真的见到了鬼?

趣味和诡异背后的创作者心理

罗聘创作《鬼趣图》其实也是有一定的契机的,他确实见到了鬼,只是此鬼并非我们字面意思上的鬼,而是复杂的社会环境下衍生出来的真实存在的“鬼”,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一切还得从罗聘生活的那个时代说起。正如前文所说,罗聘少年得志,学画后又很快取得了成绩,和妻子方婉仪结婚后,两人又都志趣相投,婚后生活真的就是从诗词歌赋到人生哲学,好不和谐。后来他更是投入了金农门下,拜师学艺,得到了金农的真传。

这样看来,说罗聘是人生赢家一点都不为过,这样的一个人得在什么样的心境下才能让自己的作品如此充满批判性呢?

一切的转折都要源自于金农的去世。乾隆二十八年,金农去世,罗聘悲痛不已,为了继承老师的遗志,他做了一个决定,那就是出门游历,通过体验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以及社会的真实现状来为自己增添创作的灵感。

对于他的这一决定,妻子方婉仪并没有反对,作为丈夫的知己,她比任何人都明白罗聘内心深处最真实的追求是什么,所以,她义无反顾地表达了赞成。就这样,罗聘出门游历,一走就是9年,再次归来的时候,他已经创作出了惊艳后世的《鬼趣图》。

这9年里,他到底看到了什么呢?原来,罗聘出门后去了很多地方,其中有经济繁荣的都市,也有因为天灾人祸四处闹饥荒的贫民区,这样巨大的差异在罗聘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也让从小生活富裕的他体会到原来百姓的生活并非像自己想象的那样富足和自由。

和那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形容的那样,达官显贵们灯红酒绿、把酒言欢,丝毫不知百姓的生活是多么的水深火热,这是上位者的失职,看到这些的罗聘有心批判,但却也畏惧高压的文化氛围。

要知道,罗聘生活在乾隆时期,那个时候正是“文字狱”盛行的时代,任何人想要表达批判思想,都要慎之又慎,稍不注意,可就是抄家灭族的大罪,罗聘出身官宦世家,更是深谙此中的严重性,所以,他才想到了用鬼代替人的这种表达形式。

他借鬼事来喻人事,对当时社会的黑暗面进行了隐晦而又辛辣的讽刺与谴责,既保全了自己,也将自己的批判思想悉数表达。不过,也正是因为创作环境太过复杂,我们也才能够欣赏到如此绝佳的作品,不得不说,罗聘的创作视角确实很与众不同。那么你们怎么看呢?

参考资料:抖音百科

[1]刘雪.罗聘《鬼趣图》中形神的隐喻研究[J].书画世界,2022,(10):49-50.

[1]申兆敏.罗聘的《鬼趣图》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2.

亲爱的读者,作者收入微薄,每天辛苦写稿也是为了养家糊口,因此不得不在文中加入了短短几秒广告,观看即可免费阅读全文,希望各位观众老爷可以多多理解,您的理解就是最大的动力!作者会努力带来更多优质内容!

0 阅读:1
曦言说人间

曦言说人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