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时的科技宣布完成B+轮战略融资,由上海大零号湾创投和紫峰资本联合投资。本轮投资系上海市去年提出《上海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以来,首个地方政府国资直投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整机项目,具有深刻的战略意义,也彰显了对时的科技技术实力和发展潜力的充分认可。
时的科技成立于2021年,位于上海闵行区,主要业务为载人eVTOL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成立至今,公司荣获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和上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荣誉。
01
中国第一家倾转构型研发公司
产品预计2027年取证量产
eVTOL(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即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相比于传统直升机,载人eVTOL纯电驱动无污染、噪声低、更加安全可靠,是一种更符合未来城市空中交通出行的产品。当前,eVTOL有三种主要的构型:多旋翼、复合翼和倾转旋翼。
“只有倾转旋翼构型的eVTOL,才能真正解决空中出租车的需求。”四年前,黄雍威来到上海,创办了全中国第一家倾转旋翼构型的研发公司——时的科技。
他的理由很简单:作为“出租车”,人们要的是价格便宜、速度更快,只有采用倾转旋翼构型才能真正做到人均3-4元每公里的票价,和出租车相近。
目前全球共有6家eVTOL上市公司,如Joby、Archer、Vertical等,大多都使用倾转构型。国内的航空高校,也做出了相同的选择——西北工业大学孵化的“华羽先翔”、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孵化的“倍飞智能”、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孵化的“零重力飞机工业”都选择了倾转旋翼进行研发。
2021年,黄雍威将20多年的航空经验全部倾注在E20 eVTOL上,短短两年,就先后完成了从分析论证到产品设计,从功能开发到系统集成,从零件生产到整机装配,从系统联调到试验试飞。
时的科技E20 eVTOL
E20 eVTOL和新能源汽车电压相同,采用800V高压充电,“快充”20分钟可以飞200公里。同时布局了“换电”设计,电池能从下开口盖取出,像汽车一样快速更换。巡航速度高达每小时260公里,最高速度甚至可达每小时320公里。
今年3月,E20 eVTOL成功完成机体强度试验。迄今为止,时的科技已累计完成E20 eVTOL近700架次的飞行试验,积累大量宝贵的试飞经验和研发数据,各系统试验也正有序开展,为下阶段载人试飞打下基础。
E20“合法”上天也会在2027年左右实现,预计2026年底或2027年初取得型号合格证并完成适航认证。从上海浦东新国际博览中心到苏州“东方之门”,单程100公里用时约25分钟,票价每人约300元,和出租车价格相同,但速度快得多。
02
成立4年完成6轮融资
已制定明确上市规划
目前,时的科技已完成6轮融资,披露融资金额达数亿元。成立当年,公司就在一个月内完成了千万美元的两轮融资,种子轮投资机构为蓝驰创投,种子+轮投资机构为德迅投资。2023年2月,时的科技完成1亿元Pre-A轮融资,由远翼投资领投,昆仑资本、KIP资本、老股东蓝驰创投及德迅投资跟投。
2024年3月,时的科技完成两千万美元的A轮战略融资,该轮由海外投资机构独家投资。据了解,投资人为某知名中东资本,其计划在中东地区打造“空中出租车”应用场景。预计在2027或者2028年,在通过双边互认的基础上,时的科技将飞机销售至海外市场。
同年10月,公司宣布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由洪泰基金、安泰基金及湾沚区国投集团联合投资。作为未来发展计划的一部分,时的科技将在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建立总装制造工厂。芜湖市和湾沚区将为时的科技提供包括土地使用、资金支持和应用场景在内的全方位支持,以促进E20 eVTOL项目的产业化进程。
本次B+轮战略融资则由上海大零号湾创投和紫峰资本联合投资。公开信息显示,此次出手的大零号湾创投基金,由闵金投公司参与设立,规模达243亿,投资行业覆盖高端装备、生物医药、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闵行区重点发展产业领域,以“耐心资本”赋能企业成长,助力闵行加速建设“世界级科创湾区”。
闵金投公司表示,时的科技作为硬科技代表企业,其自主研发的倾转旋翼E20 eVTOL,以复用动力单元、高巡航速度、高载重比、低成本等优势,成为城市空中交通(UAM)领域的标杆。项目被列为上海市重点支持的低空经济标志性企业,契合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关于绿色交通与高端制造的布局。闵金投公司对时的科技的投资,是“资本赋能科创的生动实践”,将助力低空经济成为区域经济增长新引擎。
2023年2月,上海市正式发布“大零号湾”建设方案。“大零号湾”作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东西南北四大创新格局之一,依托区域高校院所的高密度创新资源和高水平创新能力,聚焦未来前沿技术方向,前瞻布局未来新兴产业,打造科技创新策源高地,目前“大零号湾”区域已汇聚数千家硬科技企业。
紫峰资本则是专注于服务中国新经济的投资机构,聚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及新能源等具有长期投资潜力的行业。官网信息显示,紫峰资本目前在管资产规模超20亿元,已投项目30多家。
对于本次投资时的科技,紫峰资本董事长杨小宁表示,时的科技拥有一支航空背景深厚的顶尖团队,具备强大的工程化能力和丰富的研发经验。公司不仅在国内市场稳步推进,还在国际市场上与中东及马来西亚等“一带一路”国家深度合作,展现出强大的国际化潜力。同时,时的科技已制定明确的上市规划,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03
低空经济“上海样本”
场景落地与生态构建的双轮驱动
2025年被称为低空经济爆发的“前夜”。中国民航局预测,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或达1.5万亿元,2035年有望突破3.5万亿元。
作为低空经济的核心载体,eVTOL,也被称为“飞行汽车”,正重构三维立体交通格局。该技术依托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战略优势,要瞄准城市内、城市间的短途飞行需求,着力破解城市群100-300公里范围内的通勤痛点,通过陆海空交通体系电动化升级,开辟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赛道。
在产业布局层面,上海展现出战略先导优势。2024年8月,上海发布的《上海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指出,到2027年,上海要打造低空经济三大高地,产业规模超过500亿元,并计划联合长三角城市建设全国首批低空省际通航城市。
作为“民航第一城”,上海的航空产业基础成为其在低空经济方向领跑的关键。如今,上海是国内eVTOL整机厂最为集中的城市,拥有完善的低空经济产业链,涵盖研发、制造、应用及服务等多个环节。“eVTOL五小龙”,御风航空、峰飞、时的、沃兰特、磐拓等头部企业几乎全在上海,形成国内密度最高的eVTOL产业集群。
支撑该蓝图的系统工程正加速落地:在基础设施层面,2024年底,注册资本达9亿元的上海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未来将统筹规划低空飞行服务站、起降场网络与通信导航系统;在场景创新方面,上海已建成覆盖长三角的低空飞行服务站、起降场网络,并在金山、青浦等地布局无人机基地和产业园。例如,金山区华东无人机基地是国内唯一的海岛应用场景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为物流、应急救援等场景提供了天然测试场。
从C919大飞机翱翔蓝天到低空经济生态构建,上海以全产业链优势、政策前瞻性与场景创新力,书写着“天空之城”的中国方案。时的科技等企业与这座城市的共振,或许正是未来全球低空经济浪潮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