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岛内又发生了一个“小插曲”——马祖和台岛之间的海底光缆断了。岛内的许多人立刻开始猜测,难道是“大陆来收台”?这个反应倒是挺“有创意”的,直接把所有麻烦都推给了“对岸”。不过赖清德这次表现得有些冷静,竟然不急着抨击大陆,反而表示电缆老化可能是主因。说得好像台岛的电缆都快退休了,真是把“老化”玩得淋漓尽致。看得出来,赖清德这回估计没时间再去挑衅大陆了,先处理好岛内的乱象才是头等大事。
赖清德现在的情况可谓是“风头不再”。原本以为自己是岛内的“救世主”,结果却发现,自己其实是个“麻烦制造机”。岛内的局势越来越混乱,他不仅在绿营内部失去支持,甚至连一些自己“亲近”的党内人物也不打算给他留情面。最近他发表关于“大罢免”的言论时,虽然声称尊重民间团体的意愿,却又不想让人看到“绿营挑起罢免潮”的事实。这可真是让人忍俊不禁,仿佛在说:“大家都知道是谁的锅,但我得先把锅洗干净。”
特朗普的这番话让赖清德真是“压力山大”——他公开表示,“台岛失守也不影响美国民众过日子”。简单来说,特朗普就是把台岛当作了“可有可无”的存在。这一评论无疑让赖清德的政治生涯蒙上阴影。毕竟,作为台岛的“头号领导人”,他还指望着美国的支持,却发现连特朗普都能这么直白地“抛弃”他。说好的“台独”事业,难道就这么不了了之?
赖清德这时候最怕的,莫过于韩国瑜的突然回归。曾经风头一时无两的“韩流”,现在又悄悄复兴了。韩国瑜不仅在岛内获得了较高的民众好感度,还与民众党建立了稳固的关系,成功促成蓝白合作,这可是赖清德的“心头之痛”。换句话说,韩国瑜已经不再是那个“曾经的败将”,而是成为了岛内民众心目中可能更合适的领导人。看来,赖清德已经不是唯一的选择了,岛内的“接班人”已经在暗地里逐步“上位”了。
从特朗普的角度来看,台岛已经不再是“棋盘上的王牌”。随着中美军事格局的变化,台岛的战略价值逐渐下滑。特朗普显然更关心如何利用台岛换取更多的利益,而赖清德的激进立场反而让两岸局势紧张,可能会影响特朗普的“大计”。如果韩国瑜能上台,那可是“温和派”的代表,更符合特朗普的利益。因此,从这个角度看,赖清德的日子可能真的不多了。
综合来看,赖清德现在确实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外有美国逐渐抛弃的迹象,内有韩国瑜的强势崛起。他不仅在绿营内部失去了控制,还面临着“被替代”的风险。如果韩国瑜真的接替他的位置,或许两岸关系会有新的转机,也许台岛的民众会迎来更务实的领导人。所以,不妨让我们“坐稳”看戏,看看赖清德是否能继续维持现有的“领导”地位,还是说,岛内将迎来一场“换帅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