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目前教育科研体制培育不出马斯克,只能产生马云、马化腾

寒霜初降剑光闪 2024-12-02 09:39:02

在当今科技界,马斯克可是一个响当当、名扬天下的旷世奇才。也被人们誉为无所不能的钢铁侠,他一系列改变世界的创造发明,无一不使人感到震撼。事实上,马斯克已经用这些创新成果证明,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家,这一称号对于他可以说是当之无愧。

他搞火箭发射、星链计划、造电动汽车、脑机接口、收购推特大规模裁员并获得成功,以一举之力玩转了全球科技领域,使得整个互联网都围着他转。最近他跨界创新担任特朗普政府效率部部长后,随即提出一项重大改革方案,计划将美国现有的428个联邦机构精简至99个,对政府部门进行高达77%的大规模裁员!

实际上,这是在运用AI技术取代人类进行一次大胆尝试,如果这一改革取得成功,则意味着人工智能融入人类社会的进程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马斯克的事业核心在3个领域:新能源汽车、载人航天、脑机接口。这3个领域都可以归结为同一目标服务,即解决对人类文明影响最大的问题,使得人类文明能够更加长久地保存和持久发展下去。

不仅如此,他还列出了当前人类面临的3个最重要的威胁,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方案。这3大问题是:一、人类无法获得可持续能源;二、人类只存在于一个星球很危险;三、人类将面临指数级发展的AI威胁。

对于马斯克这样的科技天才,我们在仰慕的同时,不禁会联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乔布斯、马斯克这样的科技天才都出现在美国?而与有着14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中国无关呢?

对于这个问题,马斯克给出了他的看法。尽管没有直接回答"是"或"否",但马斯克委婉地指出,中国已经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企业家,他们的创新能力源自于对现有事物的质疑与探索。然而,如果教育体系和社会环境不支持这种质疑精神,则可能会抑制企业家们的创新潜力。

事实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技创新是要靠人才去实现的,全球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

对此,我们不得不承认,中美两国在教育、科研领域和创新环境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先来看教育,尽管我国近些年来在教育改革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目前我国的教育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不然我国就不会出现每年都有70多万人花费巨资去国外留学的现象了。

虽然我国与西方国家社会制度不同、文化、价值观不同,但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要达到培养出优秀人才的目的,尽管中西方人才培养的标准有所不同。

笔者认为,当前我国深化教育改革的重点应该放在教育方式上,理由在于:中国现行教育方式与西方教育方式培育出来的学生,在“质量”和“能力”方面存在明显差距。这些差距,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缺乏主动提出问题,并有创意地批判性思考问题的能力;

3、缺乏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情商缺失;

4、缺乏良好的写作能力。

中国教育方式落后在哪里?

一、灌输和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几十年一贯制,没有任何改变

美国的教育模式是启发式的。美国的中小学没有统一的教材和考试,也从来不搞成绩排名,学校的责任只是不断挖掘孩子的潜力。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判断选择、大胆尝试、实践动手和表达个人见解。

西方的教育方法可以简单概括为素质型的启发式教学,课堂像一个讨论会场,教师巧妙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热烈讨论,这种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培养并开发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一项智力研究表明,孩子的聪明与否,只有2%是来自于基因的贡献,而绝大多数是来自于环境的影响。积极地参加课堂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些丰富的环境刺激,能够不断地促进学生的大脑发育,发散式的思维方式也就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

中国这种灌输、封闭式的教育导致学生只知道死记硬背一些知识,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以至于学习负担越来越重,而学习兴趣却越来越下降,认为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这种一直令人诟病的中国教育制度弊端亟需改革。

尽管中国人的平均智商并不比美国人低,但在科技创新领域却与美国有着巨大差距。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教育为美国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美国先进的教育模式不断为科技创新源源不断地输送新鲜血液。

二、应式模式存在明显弊端

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入学考试科目较多,学生选择范围广,体现了人才培养和高校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人才的需求,我国高考这种单一考试模式,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也应该增加考试科目的多样性。

三、学科划分与课程体系设置需要未能与时俱进

目前发达国家大学所设立的专业,一是数量多,二是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发达国家大学专业的设置更加贴近社会现实和企业的实际需求,所以学生毕业后并不会产生就业难的问题。

而我国目前大学专业的设置,一是数量少,二是部分所设专业与社会实际相脱节。我国大学一些专业设置则缺乏改革创新,几十年来专业设置变化不太大,导致出现毕业等于失业的尴尬局面。

四、中美两国不同的教育方式,是导致产生创新意识差距的原因之一

一位中国大学教授以其亲身经历讲一个这方面的故事。有一次他去美国参加师范教育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会后,一位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和他聊天。

这位教授对他说,他认为,中国教师和美国教师在评价学生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对此,美国教授举了一个例子,有一次美国一所初中,老师给初三的学生出了这样一道作文题,题目是《论生物的种间进化和种类进化是如何进行的》。

结果,有一个学生的作文写得非常与众不同,其文章内容的大意是:人类社会未来一定会变得越来越美好。为什么会越来越美好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全社会的男人都喜欢跟美女结婚。

而跟美女结婚产生的后代,就会又漂亮又聪明。因此,如果你是丑女,我建议你赶快自杀,以便使人类能够进化得更快一点。

美国教授说:“像写出这种匪夷所思,甚至让人看上去像具有反人类倾向的作文,在你们中国,肯定会被判为0分。因为你们会据此认为,该学生建议丑女赶紧去自杀,这是严重歧视丑女的不健康思想,是属于三观不正,思想不够高大上的标准型0分作文。

但在我们美国,这样的作文,如果满分是100分的话,我们至少会给他80分,因为,学生自己动脑去思考了,而且还能自圆其说,像这种严密的逻辑推理思维能力,我们是要进行肯定和鼓励的。由此可以看出美国教育的包容性,这也是中美教育的差距之一。

近年来,美国已经意识到中国从美国教育中获得了诸多好处,从早期中国的“两弹一星"功勋钱学森、邓稼先,到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大量留学生赴美留学,成为中国学习和获取先进科学技术的一条重要渠道。因此,设法不让中国学生赴美留学,也就成为美国阻止中国获取世界前沿科技、遏制中国崛起的有力措施。

近期,美国政府开始对中国留学生设置重重障碍,副国务卿坎贝尔甚至宣称,”美国应该欢迎更多来自中国的学生,但要学习文科而不是理科,学习理科的国际学生可以从印度招收。“

说完了教育,再来看看我国科研体制和科研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

1、经费投入有限

虽然我国的科研项目并不少,但很难产生从0到1即从无到有的创新成果,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经费投入有限,而有限的经费很难落在可能产生原创性的科研团队上,尤其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团队。

2、科研项目申请难

原创性的科研,很多时候是摸着石头过河,通过长时间的思考和实践产生的。不可能一开始就知道如何成功?但如果用项目申请的方式来寻找原创性成果,这似乎需要申请者提前预计到一个能成功的方向。此外,项目申请撰写的八股文形式也会让学者消耗大量的科研时间。

3、现有项目申请机制不利于原创

我国现有项目申请机制,从大的环境来看,实际上不太鼓励原创。虽然国家自然基金委给的基金申请方向中,四个选项里有一项是强调原创性的。但从原创性渠道申请,风险其实很大,尤其在现在申请数翻倍的情况下。原因在于,这很容易引起评审专家的质疑,尤其是从没见过的方案。

可以设想,在此情况下,如果马斯克夹筷子的火箭发射方案放在中国,在没成功之前,估计在立项阶段就会被砍掉,因为可行性看起来不强。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总是害怕失败、缺乏冒险精神。

4、科研环境和时间成本

我国科技工作者英年早逝的比较多,除了科研压力大、缺乏锻炼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经常性出差导致正常的生活规律被打乱。而科研能力特别突出的,很有可能会走上“研而优则仕”的道路。由此可见,没有一定的科研时间做保证,怎么可能获得科研成果?

综上所述,中国之所以难以产生马斯克这样的科技天才,与国内教育体制、科研环境有着很大关系,受教育水平和创新环境的局限,使得我国目前并不具备培育出马斯克这样的科技创新人才的客观条件。

如果现在还不能正视这一问题,对此加快进行改进和提升,那么,未来中国的教育和科研土壤将只能培育出马云和马化腾这类人才,而中美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差距不仅难以缩小,还将越拉越大,这绝非危言耸听,事实终究会证明这一点!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热点我见

0 阅读: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