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直大臣李时勉,当众叫板朱棣,值得嘉奖

文化赞歌 2023-05-30 14:12:18

明成祖,1421年,京城紫禁城内,暴雨倾盆,雷声轰鸣,直冲中和殿,太和殿,保和殿,瞬间燃起了熊熊大火,一夜之间,这三座宫殿就被夷为平地。

紫禁城的一片火海,的确是一个标志性的场景,曾经让大明国泰民安的恢弘皇宫,如今却被一片火海夷为平地,化作一片梦幻般的美景。

毕竟,从紫禁城开放到现在,也不过三个月的时间。

从古代人的角度来看,这场大火绝对不是巧合,而是老天爷的警告。

那么,老天爷为何要提醒自己?他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了朱棣身上,一定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触碰到了老天爷的逆鳞。

文武百官们的愤恨可想而知,他们都是本地的官员和学者,在应天城出生长大,在应天城有着极深的底蕴和庞大的影响力。

而朱棣,一个靠着自己的力量,夺取了皇位,执意要放弃江南的理想,将首都从南京搬到北平,简直就是无稽之谈。

文武百官们认为这是无理的,但这并不完全出于私心,从他们的角度来看,这座新都,是上百万工人的心血,是他们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是他们从北方迁移过来的,也是他们负担最重的税收。

而接下来发生的几次事件,证实了他们把首都迁到北平,是一个非常错误的决定。

从明朝开始,北平就是京城,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每年都是军令森严。

三殿起火后,朱棣自然也迅速察觉到了民意的激化,便立刻下诏,让群臣多提意见,多发表意见,多发表意见。

若是朱棣当真是有意为之,而群臣又愿意直言相告,那这场“谈看法”岂不是要演变成群臣群起而攻朱棣?

讨论?有什么好说的?三座宫殿为何会着火,你朱棣不知道吗?

皇帝之乡,六朝古都,南京城的皇族气息如此浓郁,你偏偏要将首都迁移到北平,现在已经是众矢之的,连上帝都要被雷电劈死了,你怎么就不反省呢?

这话说的很痛快,蛋朱棣可不是宋仁宗那样的温和君王,若是有人敢对他说这样的话,怕是连九族都要被斩尽杀绝。

于是,众位朝臣虽然心中愤怒,却也不得不陪着笑脸,宽慰陛下。

可是,恭恭敬敬并不是一个官员的本来面目,一个叫萧仪的礼部尚书,更是当众斥责了朱棣。

他是一个六品官员,没有任何权力,也没有任何的存在感,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官员,居然敢这么直截了当的说出自己的立场:

如果要怪,那就怪朱棣非要搬到京城去。

六品大臣的每一句话,都像是一把利刃,狠狠的刺在了朱棣的心上,而萧仪的举动,更是让他明白,一个小小的大臣尚且如此,那些大臣对他的怨恨,只怕是早在很久以前就开始发酵了。

此言一出,可谓是揭开了朱棣的面纱,朱棣再也无法保持镇定,暴跳如雷,当即将萧仪打入了牢房。

圣旨牢房,可不是一般的牢房,这是真正的炼狱,就连钢铁战衣都要被卸下来才能出来。

所有人都看出,皇上这次是动了真火,说话也变得谨慎起来,要不就是闭嘴。

他们都是在朝堂上摸爬滚打多年的人,很清楚此时的朱棣正处于暴怒之中,若是有人敢招惹他,绝对不会有好下场。

但还是有人不死心,继续伸手去拍那只猛虎的屁股。

这个胆大包天的家伙,名为李时勉。

李时勉,原名茂,以兴,号谷莲,生于江西吉安安福,曾参与编纂《明太祖实录》,后又担任翰林学士,从其仕途可以看出,他是一位非常单纯的读书人。

这年头,越有头脑的人,越不怕死。

萧仪被宫中的禁军拖了出去,李时勉马上拿着棍子,穿过众人,很快就拿着一封早就准备好的折子,放在了朱棣的跟前。

朱棣还在气头上,只当这是一份讨好他的折子,可当他接过折子,看到折子上的折子时,脑子“轰”的一声炸开。

这份奏章,字字犀利,言辞激烈,直接将朱棣给训斥了个狗血淋头,说什么陛下迁都是胡闹,陛下出兵北方,么陛下重修《永乐大典》,根本就没有任何的用处,还说什么紫禁城三宫大火,都是朱棣一手造成的。

一份折子读完,朱棣脸色一阵青,接着又一阵紫,皇上嘴巴微张,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拳头攥得紧紧的,不停地颤抖。

也难怪,这份折子写得如此犀利,简直是将朱棣大半辈子的功绩都抹杀了个干净。

0 阅读:24

文化赞歌

简介:与您分享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