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部分人的固有印象当中,沙漠地区几乎都是一眼望不到头的漫天黄沙。
搭配着燥热的天气和环境以及“贵比黄金”的稀缺水资源,共同组成了一个堪称“地狱”般的生存环境。
而我国新疆地区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的流动沙漠,其环境恶劣程度自然也是更上一层楼。
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被誉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竟然出现了多达21个湖泊。
甚至还都是由我国的石油勘察队所挖。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难道沙漠有望变成绿洲?
能源战略与“死亡之海”的挑战
由于环境的恶劣以及沙漠那特殊风貌的影响,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沙漠都是一种极其荒凉资源稀少的地区。
但这其实恰好步入了一个误区当中,比如塔克拉玛干沙漠底下其实就藏着极其丰富的油气资源。
比如塔里木油田,就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而且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发展,能源需求自然也会变得越来越大。
自主开发能源,减少对外依赖,保障能源安全,就成了摆在面前的要紧事。
然而,塔克拉玛干的极端环境,也给能源开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缺水,是最大的拦路虎。
传统的能源开发方式在这里举步维艰,如何在“死亡之海”中找到水源,也成为困扰工作人员的一道难题。
没有水,如何在沙漠腹地建立勘探基地?如何保障勘探队伍的日常生活?
如何支持大规模的油气开采?这些问题都需要找到实用的解决办法。
直到一次偶然的发现,改变了这一切。
勘探队在作业时意外发现了贝壳化石,有贝壳就说明这里以前是水域,地下可能有水源。
这个发现就像黑暗中的一线曙光,给勘探队员们带来了希望。
他们迅速集结了多台大型机械开始了挖掘工作。
沙漠中的环境极其恶劣,高温、沙尘暴、流沙等都是家常便饭。
工人们顶着太阳,冒着风沙,日夜奋战在工地上。
沙子不停地往挖好的坑里灌,给施工带来了很大麻烦。
工人们得不断清理流沙,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足足奋战了两个月后,才终于挖到了地下水。
清澈的地下水从沙子里冒出来,给这片干旱的地方带来了生机,也为能源开发提供了宝贵的水资源。
勘探队并没有就此止步,他们继续扩大挖掘范围。
并对挖掘出的湖泊进行加固和修整,最终建成了21个人工湖。
这些人工湖大小不一,分布在方圆百里的范围内。
相比传统钻井取水,建一个人工湖成本更低,取水也更方便快捷。
据说当工人们真正将湖泊建成,站在大自然的“奇迹”面前时,参与过挖掘的工人也都忍不住掉下眼泪。
从荒漠到绿洲
曾经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地方,如今已经重新获取了一些生机。
人工湖的出现不仅解决了能源项目用水的问题,还给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生态修复带来了希望。
这21颗散落在“死亡之海”中的蓝色宝石,正逐渐为这片荒芜的土地注入新的生机。
人工湖的出现,不仅给了沙漠植物生长所需的宝贵水源。
同时也改变了沙漠地区的微气候。
水体蒸发让空气变得更湿润,从而导致地表温度下降。
湖边形成了一个比较湿润的小环境,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之前的极度干旱。
这种小环境的改善,不仅让植物更容易存活,还为一些沙漠动物提供了栖息地。
随着时间的流逝也必将慢慢恢复沙漠区域的生物多样性。
而且塔克拉玛干沙漠人工湖项目并非仅仅局限于能源开发和生态修复。
它更是一个兼顾经济发展和可持续未来的多赢策略。
通过对人工湖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未来也可以给当地居民创造了一定的就业机会。
随着能源采集工作的开展和周边环境的改善,这里在以后也必然成为一个充满生机适合居住的宜人之地。
连带着甚至在以后还可能成为一个景点一般的存在,能有效带动经济方面的发展。
自从人工湖建成以后,塔克拉玛干沙漠不再是一片荒地,而成了一个充满生机的新景点。
当然,相较于它的真正用途来说,上面这些也只能算得上是锦上添花。
毕竟当下最为重要的还是更重要的是能源开采方面的问题。
而人工湖的出现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在这里开展工作。
从而达到减少对进口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供应的自主能力的需求。
长期以来,中国的能源对外依存度较高,能源安全面临着一定的风险。
通过开发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油气资源,我们也必然可以有效地增加国内能源供应。
降低对国际能源市场的依赖,增强中国的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塔克拉玛干沙漠人工湖项目,如同在“死亡之海”中点燃了一盏明灯,照亮了这片土地的未来。
它不仅让沙漠焕发生机,还为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提供了新机会。
未来,随着人工湖周边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植被覆盖率将不断提高,生物多样性也将更加丰富。
随着沙漠的流动性将得到有效控制,绿洲的面积也将逐步扩大。
到了那时,塔克拉玛干沙漠也不再会是“死亡之海”,反而变成一片生机勃勃的绿洲。
参考资料
2022-11-16 北京科协 塔克拉玛干沙漠为何出现“湖泊”
2024-11-27 中工网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里造“大漠湖泊”
2024-06-14 中国电力报 高质量发展看能源丨“死亡之海”盛开“石油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