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守正创新打造红色文化精品思政课

南阳观察 2024-07-29 15:20:21

□ 李慎智 王柏林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南阳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与南阳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23年秋期在该校开设了《南阳红色文化》选修课,双方精选内容,创新形式,打造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精品思政课,让思政课教学内容“红起来”、教学形式“潮起来”、教学效果“火起来”,实现了资政育人、立德树人的良好效果。

在高校独立开设红色文化选修课是创新之举。为把这一创新之举办好、办出特色、办出亮点,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制定工作方案,严密组织人选、确定内容、撰写讲稿、制作课件、审核把关和授课实施等工作,保证选修课高质高效地开展。

南阳是党史资源大市,红色文化十分厚爱。一代名将彭雪枫、鄂豫边革命先驱张星江等红色人物泉涌辈出,红二十五军鏖战独树镇、毛泽东亲自撰文《中原我军占领南阳》等红色大事数不胜数,229处革命历史遗址遗迹、6家省级和42家市级中共党史教育基地等红色遗存密布全境,长征精神、抗战精神、南水北调精神、移民精神等耀眼夺目。为给青年学子展现南阳红色文化的丰厚内涵,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选拔8名精兵强将组成授课团队,围绕红色文化的人、事、物、魂等方面科学设计课程内容,着重突出以英勇无畏的革命先烈感染人、以南阳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光辉历程震撼人、以革命历史遗址遗迹的生动场景教育人、以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魂激励人,确立了《毛泽东瞩目南阳》《《青春热血铸忠魂》等10个授课课题。

确定授课人员和课题后,大家用一个月时间反复修改打磨,撰写出讲稿,经逐课讲评修改润色后制作成课件。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严把政治关、史实关,组织授课人员逐课试讲,对讲稿和课件的质量及授课形式、讲课人的表达能力等进行点评,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南阳红色文化》作为一门面向“00后”大学生的思政选修课,为了让红色文化浸润心灵,让红色基因融入血液,让红色种子播撒心中,取得理想的育人效果,授课团队在教学方式、授课形式上进行了创新。授课团队采取互动式、沉浸式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同学们上课的积极性;精心制作融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和动漫为一体的课件,令学生们耳目一新。授课团队还采用了情景式、诵读式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良好。

走出课堂、走进红色场馆授课,是今年《南阳红色文化》选修课的创新形式之一。3月19日,南阳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骨干教师带领150余名大学生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南阳党史学习教育展馆进行现场教学。通过现场授课,同学们对南阳党史、军史、国防教育发展史有了深刻了解。为了让大学生们深度参与到课程学习,本学期的最后一课以主题分享会的形式进行,效果很好,达到了入脑入心的效果。

《南阳红色文化》选修课自开课以来,受到南阳理工学院领导和师生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充分彰显了红色文化的魅力。南阳理工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学生李函霏说:“红色文化不仅仅是一段段历史,更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一种力量。通过学习南阳红色文化,我深感中华民族的伟大与坚韧,也教会了我如何去珍惜和感恩。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感恩那些为了国家和人民付出一切的英雄们。”南阳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姜金林指出,《南阳红色文化》选修课的教学内容既充分展现了南阳厚重的红色文化,又紧密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实现了传播知识和立德树人的有机结合。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主任田永朝强调,在高校开设红色文化选修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创新举措,是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的具体措施。我们将持续深化课程研究,不断创新教学形式,把该课程打造成受青年大学生喜爱的精品思政课程。

(作者单位: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

0 阅读:4
南阳观察

南阳观察

传播正能量,温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