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大核有料
编辑|大核有料
近期,随着日本向太平洋倾倒核废水的消息进一步发酵,韩国政坛“大戏”又一次上演。
以要求尹锡悦政府下台的大罢工为开幕,各路政治力量激烈博弈。韩国国内政治斗争再次成为近期国际热点。
发起罢工的是韩国民主劳动组合总联盟。日本排污只是其中一个因素,其它原因还有要求政府正视韩国民众的福利和待遇问题。
“政治对立”的怪圈
一般来说,发起罢工的目标直指一国领导人,这在像韩国这样的“民主国家”可不多见。我们上一次见到这样的场景是在乌克兰。
我们还记得,因为宣布暂缓和欧盟签署“联系国协议”,乌克兰全国范围爆发游行示威,亚努科维奇政府被推翻。
乌克兰的“广场革命”,让世人见识到了街头政治的巨大能量。此次韩国大罢工与其说针对的是日本,不如说是日本因素只是一个导火索。
更何况尹锡悦及其家人本身就是黑料不断。在参选总统时,尹锡悦就频频发表争议性言论,最经典的当属声称“福岛核电站基本没有发生核泄漏”。联想到他对日本排核现在的立场,也许这盘“大棋”在那时已经布下了。
他的夫人金建希一家也不是省油的灯。早在尹锡悦当上总统前,金建希就被爆出学历造假和操纵德意志汽车股价。岳母更是因为涉嫌非法领取医疗补贴,被一审判处三年有期徒刑。
有这样的“前科”在身,被政治对手抓住攻击,也就不奇怪了。就在不久前,韩国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又爆出一条大新闻:韩国政府正在筹备开工建设首尔-杨平高速公路项目,为在公路尽头约500米处金建希家族一块2.26万平方米左右的地皮改变了路线。
韩国舆论认为,之所以更改公路项目的路线,是因为尹锡悦被金建希所“主导”。路线改变并增加出入口之后,金建希家族的地皮价格水涨船高,但同时项目的总成本增加了约1000亿韩元。
事实上,阵营对立、相互攻讦在韩国政坛可谓是司空见惯。就在今年1月,韩国检方就以犯罪嫌疑人身份,传讯曾为总统候选人之一的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
尹锡悦本人也是检察系统出身。利用检察系统打击政治对手,原本就是他的发家之本。
作为一名资深检察官,尹锡悦曾经参与调查金大中、卢武铉历届政府高级官员,并在朴槿惠“闺蜜干政”事件调查中崭露头角,获得前总统文在寅赏识。由于理念不同,尹锡悦又与文在寅分道扬镳。
颇有讽刺意味的是,当年他把朴槿惠送进监狱,在当上总统后,尹锡悦又登门拜访被文在寅政府特赦的朴槿惠,并向其“致歉”。
传统与现代交织,民主与野蛮共存,这是韩国政治的突出特点。在韩国,对前任总统进行“清算”,在这几年几乎成了家常便饭。
韩国人对此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做“积弊清算”。这还可以追溯到民主化之初,金泳三政府对全斗焕、卢泰愚这两名象征军人独裁政权的前总统进行清算。
2009年,韩国前总统卢武铉在接受司法检察后跳崖自杀,震惊国际社会。在此后,前总统李明博、朴槿惠先后被司法处理,韩国总统成为了世界上最高危的职业之一。
文在寅执政时,对李明博、朴槿惠时期的“四大江整治事业”开展了审计,对“世越号事件”“三星财务欺诈”等事件深挖根由。当时有一种说法非常盛行:文在寅是在为卢武铉“报仇”。
尹锡悦政府上台以来,其外交政策亲近美国和日本,已经引发了不少非议。此次日本倾倒核废水,韩国总理韩德洙公然“站台”,更是使矛盾进一步激化。
反对党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这次,他们可谓是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在罢工的前列,赫然是共同民主党的党首李在明。李在明还敦促政府,应表明韩国立场,坚决反对日本向大海排放核废水。
“民主”的本质
政治上的“乱象横生”,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而正是与韩国国情息息相关。
历史上,朝鲜半岛经历了延宕千年的封建统治,之后又沦为日本殖民地。
日本投降后,韩国又被美国军队进驻至今。此后,韩国长期处于威权政治之下。从金泳三政府开始,民主制度在韩国只实施了短短的30多年。
虽然披着民主的外衣,但从历届韩国政府对前任的清算来看,韩国政治的本质还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尤其是此次对金建希家族的攻击,怎么看都还残留着浓浓的宫廷斗争意味。在韩国,即使历届政府都认为自己的“清算”行为无比正当,但都免不了带上党派之争的私心色彩。
笔者认为,领导人决定了国家前进的方向。高层如此耽于争斗,带来的恶果主要有三:
一是中央政府执政能力弱化。在围绕总统宝座的角逐中,尹锡悦一直没有占到压倒性优势。他与另一个总统候选人、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在支持率上一直不分上下。
与此同时,李在明在民调中也一直维持了很高的人气。这也是共同民主党“不服”尹锡悦的底气。这届政府施政一直不是那么顺畅。2022年5月,尹锡悦在发表施政演说时,有一半的国会议员缺席。
无独有偶,仅仅过去了5个月,在去年10月,尹锡悦再次发表演说时,在野党成员全部缺席。只有一名在野党成员参加了今年1月总统的迎新会。
与美国的共和、民主两党相争类似,韩国朝野双方只关心获得选举胜利,热衷于寻找对方的“丑闻”,用最尖锐的言语相互攻击,对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并不上心。
这就注定了政府施政难以考虑国家和民众的长远利益。毕竟五年后,是不是自己执政都还难说。对他们来说,出台政策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能够赢得选票,获取政局的主导权。
我们都知道,民生问题是难啃的“硬骨头”,这在任何国家都是如此。有些政策在短期看不出效果,或难免会产生“阵痛”,但符合国家长远的发展。
但在韩国,这种情况很难存在。毕竟出台上述类型的政策,损失的是自己的政党。而是否符合国家长期利益,就不在这些政客的考虑范围之内了。
政策制定者始终忙着照顾利益团体和选民的情绪,国家政策的制定为选票左右,真正的弱势群体反而没有发声渠道。
例如,韩国的劳资双方矛盾很是尖锐,工人的罢工风潮不断发生。韩国三星经济所曾发表报告认为,严重的社会矛盾导致每年流失的国内生产总值(GDP)高达27%。
二是社群分裂、代际矛盾上升。国家高层勾心斗角, “团结”成为奢望。上行下效,这种对立从政界延伸到各个领域。
这种现象其实也可以追溯到封建王朝时期。在朝鲜王朝时期,产生了“公论政治”。除了朝廷官员,在野的儒生也可以自由谈论国家政策,并通过上疏的方式影响国家决策。
这种政治生态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朋党的出现。为了获得更大的政治影响力,各种政治势力斗争频繁,甚至因为政见不同而素结冤仇。
从本质上看,当前韩国政治的乱象与历史可谓是一脉相承。可能是因为民主化时间尚短,韩国只学会了西式民主建章立制的表象,对民主的内核的理解,还停留在封建王朝时期争权夺利、党同伐异的那一套。
民主不是举行选举就能自然产生的,而更多是意味着协商和妥协。这需要领导人有长远的眼光和政治智慧。怎样做大统一面,找到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这对任何国家都是难题。
从近代开始,韩国社会经历了日本殖民、美国占领、威权统治和民主化政治的不同阶段。
出生在各个时期的民众,本身接受教育的程度、成长经历都不同。在这种情况下,由社会精英构成的政党本应当成为社会的黏合剂,而非利用民众内部已经日渐扩大的分歧,去实现自己政党的利益。
三是朝野争斗制约经济发展。受需求因素影响,韩国主要出口产品半导体、汽车、机械等产业表现不佳,韩国经济也因此受到很大影响。
美国因素也发挥了消极作用。美国把中国当做主要竞争对手,在经济领域加大了对技术类产品出口的限制。韩国作为美国小弟,也不得不做出姿态。
中美关系不好,其实韩国也不好过。一方面韩国希望与中国扩大做生意的规模,借着中国“暖气流”刺激经济回升。
但另一方面,尹锡悦政府又不愿放弃美国这个“保护伞”。此间的矛盾纠结,也只有韩国自己能尝到个中滋味了。
韩国各界对自己国家的经济状况其实很清楚。韩国央行已经调低了经济增长预期(从1.6%下降到1.4%)。
这样的大形势下,韩国普通民众的日子也不好过。韩国国内存在超过300万家庭贷款人。在利率持续走高的形势下,这些人还款负担还在加重。
跟据韩国央行统计,其中175万贷款人因为无力偿还负债,基本上没有额外消费的能力。
这些都是朝野双方应当考虑的问题。但现在尹锡悦忙于应付罢工危机和高速公路项目带来的舆论压力,在野党又忙着把尹锡悦“拉下马”,并防着对方可能的清算,又能有几分精力来关心国计民生的大事。
团结之路任重道远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即使是好的制度,也需要一定的条件和合适的土壤才能发挥它的优势。
对韩国来说,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各个超越党派之争,真正把全部精力投向国家建设,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几乎历届韩国政府都以各种方式,呼吁朝野团结。团结说起来容易,但真正能做到,需要的不是口号式的政党宣言。
要做到超越党派利益,首先要掘弃的思维,就是政治报复和“积弊清算”。这种反复无常的内耗,已经引起韩国民众的不满,也严重影响着韩国作为发达国家的形象。
随着2024年国会选举的临近,两大派系的政治斗争将走向何处?不论结果如何,但可以确定的是,如果韩国政坛报复与清算的“怪圈”一直持续,国内和解将始终遥遥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