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科技红利未能填补人口红利的缺失,便会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而低端产业无法与印度竞争,高端产业也无法与美国抗衡,从而陷入经济发展的夹缝之中。面对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当人均收入达到1万美元时,低端产业缺乏竞争优势,而高端产业又无法战胜一些发达国家,这种尴尬的境地便形成了所谓的中等收入国家陷阱。

中国今天所面临的情况可以被归类为中等收入国家陷阱。这一陷阱通常出现在人均收入达到1万至1.2万美元的水平,在此区间,许多国家往往会经历长期的经济停滞。中等收入国家陷阱的概念由联合国于2007年提出,指的是那些发展中国家在达到人均1万美元的门槛后,面临重大经济调整的挑战。许多国家在实现人均1万美元的收入后,难以继续实现有效的增长。
这种现象可以类比于学术考试:人均1万美元相当于考大学,而人均2.5万美元相当于考硕士,达到人均4万美元则可视作考博士。对于大多数国家而言,超越人均1万美元的界限并非易事,因为其基础设施和发展水平可能不足以支持更高的经济增长。因此,分析哪些国家成功超越这一水平,以及哪些国家未能做到,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首先,马来西亚的经济表现相对较好,自2011年以来,马来西亚的人均收入在1万美元到1.2万美元之间徘徊,至今已持续13年未能实现突破。泰国的情况相对较为不理想,自2011年起,人均收入由6000美元增长至8000美元,整整12年没有显著变化。墨西哥的经济表现亦不佳,自2008年人均收入为1万美元以来,至今仅增长至11500美元,整体上已有16年未见进展。因此,联合国于2007年发出的警告值得引起注意。
回顾这些国家,马来西亚在过去13年间未能取得更大的经济进展,泰国也经历了12年的停滞,而墨西哥则是连续16年未能进一步发展。阿根廷的情况则更为严重,自2010年至2014年间,人均收入在1万美元到1.4万美元之间波动。实际上,阿根廷在二战前曾经济强劲,但如今其经济发展停滞已有80年之久。
至于南非,自2007年以来,其人均收入在6000美元到9000美元之间徘徊,同样未能实现突破。因此,针对中国能否避免类似于马来西亚的经济停滞,我并非在危言耸听,而是基于联合国的研究结论,这确实存在一定风险。
这些现象被称为中等收入国家陷阱,其含义在于此前所拥有的经济优势逐渐消失,例如人口红利的消退以及科技发展的滞后。一旦科技红利未能填补人口红利的缺失,便会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而低端产业无法与印度竞争,高端产业也无法与美国抗衡,从而陷入经济发展的夹缝之中。面对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当人均收入达到1万美元时,低端产业缺乏竞争优势,而高端产业又无法战胜一些发达国家,这种尴尬的境地便形成了所谓的中等收入国家陷阱。因此,我们必须特别警惕并努力避免该陷阱的出现。

我们官方曾明确指出,中国跨越这一陷阱是完全可行的,无需对此感到忧虑。关键在于如何跨越这一阶段,以及在成功之后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然而,究竟有哪些国家能够成功跨越这一陷阱呢?亚洲国家便是其中之一。实际上,许多国家曾经都是经济繁荣的例子。例如,伊朗、伊拉克乃至阿富汗都曾经历过这一阶段,甚至连朝鲜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结果却都陷入了贫困。一旦一个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可能会出现三种发展趋势:一是像日本和韩国那样成功跨越,二是像马来西亚那样经历长期调整,三是像缅甸那样走向倒退。
1936年,缅甸的人均生产总值是日本的九倍。然而,经过数十年的变化,截至目前,日本的人均生产总值已是缅甸的三十倍,这一差距彰显了缅甸的经济衰退。
在亚洲经济领域,日本、韩国、新加坡和以色列等国家的表现颇为突出。日本作为亚洲的发达国家之一,在诸多领域拥有先进的技术和成熟的产业体系,其经济实力不容小觑。韩国在电子、汽车等产业方面也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为其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就人均生产总值而言,日本和韩国均达到了约 33,000 美元。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成绩斐然,生产总值已超越这一水平。相关报道显示,去年台湾地区在东亚地区的经济表现出色,人均生产总值达到 33,000 美元。这得益于台湾地区在电子信息产业等方面的持续投入和创新发展。
中国香港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样引人注目,人均生产总值达到了 50,000 美元。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重要的贸易枢纽,拥有高度发达的服务业和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
而中国澳门地区的表现更为突出,人均生产总值高达 70,000 美元。澳门以其独特的旅游和娱乐产业为支柱,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据目前据统计,能够成功的突破陷阱的国家并不多,所以说未来怎么发展,我们之前搞大基建,搞房地产的那个时代过去了,我们对文明的理解要进化,文明不等于高楼大厦。你看美国基建很烂,香港基建也不好,那是怎么发达的?一方面社会公平,发达国家的福利好,建设消费型社会,建设新的生产力,这是我们需要的。

所以未来我们在跨越中等发达国家困境,首先生产端发展新的生产力,消费端发展福利型财政,发展消费型社会。凡是发达国家,我们都知道财政发达。例如在加拿大生个娃补贴50万,各种补贴给到位。所以我们对发达国家的认知要转型,我们从高楼大厦就意味着发达,应该转向好的社会福利才是发达这样的观念。

内容来源:
远芳晴碧
中国太大了,低端产品可以转到内陆,内陆穷人还n多,沿海可以发展高科技,全国形成高中低端都有模式,跨过中等陷阱不是问题。
用户10xxx86 回复 01-21 06:00
说的美国不大一样,美国人口不多一样
远芳晴碧 回复 用户10xxx86 01-21 06:24
美国是大人也多,但早就已经去工业化了,没了低端产业,没有了生态链,加上人工昂贵,这种情况下,还有必要多说吗?难道美国想返贫?!
双力福
经济社会发展到了一个重要转折点,过去对标美欧靠投资 靠满足社会生产人民生活的需要发展经济建设,当社会需求基本得到满足后,经济的发展就要转为以创新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的增长,这就对人才的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光需要掌握传统知识的工程师,更需要另辟蹊径的产业创新人才,现在的教育体系和模式很难满足对创新人才的需要,焦点还是落在了教育上,如何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用户28xxx04
事事骂西方,事事跟西方比,事事要西方认可
用户10xxx72 回复 12-11 00:21
乐子
游客
伟大发现
倒脫靴
中国太大,只能采取分区跨越,广东、长江三角洲、京津地区示范先行,逐步向发达国家迈进!
红叶之舟
少折腾,干实事……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拓展和创造市场和消费需求……
用户10xxx86 回复 01-21 06:39
有人还说不能忘了斗争呢
用户10xxx53
近几年只需强劲发展军事力量,特别是海空军和航天实力,中等收入陷阱自然能得以破解,因为科技创新往往来自于军事科技,同时又能通过军事力量来保障我们的劳动果实,也就能一步跨入现代发国家行列
用户10xxx18
中国成发达国家了,现在发达国家都要下来打螺丝,因为现在发达国家人口+起来没中国多,发达国家收入高是因为做高端产业,而高端产业要不了这么多人,就像不能所有人都去当老板和经理一样。
用户28xxx04 回复 11-25 09:15
再过一百年也不会成为发达国家
用户10xxx72 回复 12-11 00:21
无知的可以
一声叹息
发达国家不仅仅是经济,中东那么多土豪国家,却不是发达国家。没事多学习,待智商正常后再发文。
用户10xxx86 回复 01-21 06:03
制度与发展息息相关
用户14xxx69
中国目前没有朝发达国家发展的方向,想发达首先得减少人口,一点五亿人口还有希望,其次抛弃房地产,房地产未来二十年陆续都是瓦砾资产归零,再建也是负发展,只有科技发展了才是真发展,站在科技前沿不愁没有经济,以我们的教育方式,科技发展基本没戏,都是考试机器
白鹏
钱只是数字,,资源才是真正的财富。我们很多超能都是过剩的,这代表啥?代表我们本来可以活的很轻松。
用户10xxx72 回复 12-11 00:22
人才啊
红叶之舟
尤其是要创造新消费需求,增加新就业岗位……
贵盛
吹牛B
用户73xxx82
你子多,中等收入陷阱,说实话就是发达国家不让你进入他们的行业,叫行业制裁。就是发达国家弄的一个游戏规则,说多了,自己还信了,傻缺,如果今天美国佬不限制我们,你信不信中国一下就过去了
抵挡得诱惑
发达一词靠武力值别人说什么都是狗屁,寂寞时判你贫困,无敌最寂寞
史东水 回复 11-11 18:24
武力值应该是朝鲜,这么少的人,能有那么多的兵,世界首当第一。
三更一勾帘下斜
三星带韩国过陷阱,华为带中国跨过栏。
用户10xxx63
3亿人达到中等发达,剩下的中等收入就不错了!
智勇双全
小编out了,中国早就是发达国家了!
用户10xxx72 回复 12-11 00:23
中国是全世界最发达国家,高兴了吗
十秒之外
问题需要跨越?去问问体育老师吧
爱心造就
想简单了!
红叶之舟
提高人口素质,降低人口基数,重视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实现充分就业,增加居民收入……
遥远
中国应该不存在低端竞争不过印度,高端竞争不过美国的情况。因为中国体量足够大,工业产业链全球最全,国内市场大,虽然人工成本比东南亚和印度高,但是配套产业链齐全,物流成本低,仍然可以和他们竞争低端产业。另外高端产业也已经马上超越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电器,机械,汽车,造船,芯片,手机,通讯等高利润机电产品已经不差于发达国家。
粉色回忆
有没有例外发生
酸辣土豆丝
美国那么发达怎么还会有那么多的流浪汉呢?所以国家发不发达跟普通老百姓有什么关系?老老实实打螺丝
用户14xxx64
缅甸人就是披着人皮的猴子,1936之所以厉害是因为英国人殖民,轮到他们自己执政时,就和南非印度一样拉夸
用户11xxx00
扶持中小型企业才是国家的跟基。
秦岭
一定是贫富极度分化问题
中国必胜
欧洲的福利方面,你有一定的存款或者一个按揭房大部分福利就和你没关系了。而你成了维持高福利而交重税的主体,现实情况是大部分福利被难民和能生孩子黑绿享受了。包括北欧瑞士欧洲北美在内的发达国家自有住房在35%~65%.之间,可以看成一半的本地人。大部分因为钱的原因一辈子租房子住。都是40岁有孩子在考虑的事情,35岁之前买房很少,30岁以下年轻人大部分月光。年轻白男,70%都是穷鬼(来亚洲打工旅行的白男穷鬼的比例更高),拍拖和同居大部分都是AA制了。
中国必胜
北欧税后中位数四国合3000欧,瑞典只有2600,物价是一线城市的4倍。在这几个国家。他们的货币合成欧元的收入,那相当于一线城市到手6000元人民币的生活水平。瑞典一半人的生活水平只相当于4800元人民币的生活水平。
中国必胜
德国税后总收入中位数2600欧。意大利1500欧,希腊900。东南欧600。东欧800。法国1900。根据物价,这些国家欧元兑人民币真实汇率1:3。相当于你在国内一线城市到手8000元人民币,这个的生活水平就超过德国一半的人。
中国必胜
高GDP有虚假繁荣,有真实繁荣。中国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低GDP,发展到现阶段一万三的GDP,是真实的繁荣:人均肉蛋鱼消费量,蔬菜水果消费量,人均住房面积,人均汽车拥有量等,相比过去是巨大的提升。而美国人均GDP到七万美元,是虚假繁荣,中国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的生活水平已经不输美国了,可见中国用1/3的人均GDP数量达到了美国七万美元GDP的生活水平。
中国必胜
作者的观点有问题。美国的人均GDP很高,但生活水平并不高,问题出在GDP的统计方式有问题,如美国人自己住在自己购买的房子里,也会将等值的租金计入GDP,美国一年水泥使用量只有中国的1%但产生的建筑业GDP与中国相当。美国一年军费9000亿美元,但新增的飞机、军舰等军事装备不及中国的一半,一袋螺钉需要7万美元,虚假的GDP,虚弱的购买力没有丝毫意义。
中国必胜
瑞士税后收入中位数5500瑞法,物价是一线城市五倍,相当于是一线城市,交完所得税和五险一金以后到手9000元人民币的生活水平。
江宇
有一个词叫中国例外,当工业产出占世界的一半时,什么陷阱都是没用的。
江宇
当欧美这些西方国家加起来都凑不齐全产业链时,欧美是研制不出高科技东西的,这是美国的新概念武器全军覆没的原因。
锤子
考试难度:考本科>考硕士>考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