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接着昨天的话题,讲讲投资银行股,佬刘认为要抛弃的3大错误幻想之二。
……
第二个错误幻想:银行股要用PB估值,破净是不正常状态。
我要承认,这种幻想是非常有迷惑性的,包括许多号称银行股大V的众多银粉都普遍走不出这个迷幻。
因为,这个迷幻是有非常强的“理论基础”的。
那么,这个理论基础是什么呢?
大家知道,市场上很多行业,比如游戏、文化、艺术,包括酿酒行业等股票,市场普遍不爱用PB估值。
因为这类公司,实实在在的有形的净资产,无非就是几张桌子椅子,加上几台电脑而已,几十个员工租间办公室,公司就可以开张运营了。酿酒行业资产稍“重”一点,也无非就是酒窖里面那几个罐子加上点粮食,真是不值多少钱。
但市场上没有人会认为这些公司的估值就应该仅是这几把桌子椅子,或者是这几个酒窖坛的价值。
这类公司,真正的净资产,可能是游戏的IP、文化的品牌、公司的商誉,当然也包括特殊的酒窖品质。甚至一个公司最主要的资产,就是公司的创始人老板自己。
投行业不常说投资就是投人吗?
有人开玩笑说史玉柱公司的净资产如果是100块的话,史大嘴巴一个人就占了99块!
所以说,市场上各类公司,净资产普遍是虚的。
既然都是虚的,大家当然不太爱用PB来估值了。
但是,但是,银行股是个另类。
银行也有办公桌、办公椅、办公电脑,甚至营业场所还是自己的物业,但是,这些资产,只占银行净资产的小部分。银行最主要的净资产,还是存在银行中的存款和放出去的贷款。
这些货币资产的记账,甚至可以精确到0.01元!
所以,银行的净资产相对其它行业要“真实”地非常多非常多。
既然净资产都是货真价实的货币,那银行股显然可以用PB估值。而且,放在那里不但没有折旧,还可以收利息的货币资产,凭什么1PB以下卖给你,破净岂不便宜了你?
这就是这个幻想的迷幻之处,一般的银粉还真跳不出这个错误幻想。
不但一般的小散户跳不出,各银行股研究大v包括各大券商研究机构的银行业专业研究员一样跳不出这个迷雾。
……
首先,银行股的净资产依然很虚。
这种水,可能是虚高,也可以是虚低。
欧美的银行股,你要是把它的商誉减值掉,你会发现净资产立马可以打个对折。这可能是净资产的虚高。
相反,我们国内的国有大行,北京市中心的营业办公楼,很多还是n年前的自有物业,按现在的楼面价,这些房地产可都是10万一平米的报价呀,而银行股账面上这些物业的净资产,还是按几千块一平米的价格记账呢。这就属于净资产的虚低了。
当然,银行股净资的虚,还有其它方方面面的表现。
比如,公允价值的变动或资产价格的减值,可以严重影响银行净资产变化。
可以这么说吧,一家银行体现在报表上的净资产,相比它的“真实”净资产,虚高或虚低在50%以内,说真话,你根本不能说它在做假账。
咱不这么极端,假设一家银行净资产虚高30%,另一家虚低15%,如果都按真实净资产1PB估值的话,那么前一家的市场PB值仅为0.77PB,而后一家的市场PB值为1.18PB。
后者PB估值足足高出了前者的53%!
叠加上市场上的其它一些估值因素,所以,你会发现,市场上的银行股,虽然是“同质化”严重的今天,0.5PB的估值和1.5PB的估值,可以长期和谐共存在这个市场中。
这显然与银行股的净资产有水分有必然的关系。
……
其次,银行股的净资产ROE大不相同。
举个非常简单明了的例子,同一家银行,同样1块钱的净资产,其中1块钱是办公电脑,另1块钱是存放在央行的资本金。
前者,需要每天折旧损耗,后者,不但没有折损,央妈还每天给你记利息。
那么,你觉得哪1块钱的净资产更“硬”呢?
所以,不同的资产结构,其效能是大不相同的。有的是死钱,有的是活钱,活跃程度还大不一样呢。
更重要的是,不同的银行,其资产配置也各不相同。
同样是贷款,有的银行,一堆的居民住房贷款;而有的银行,一堆的采矿制造酒店商超贷款。你觉得资产质量会是一样的吗?
资产结构很复杂,三言两语说不清。
但是,综合反映出来,就是各家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ROE大不相同且不断动态变化。
有的银行20%的ROE,有的才10%ROE。
别以为只差个10%的ROE,其实这是云泥天壤之别。
所以,佬刘以前一直说,如果你实在喜欢用PB给银行股估值,也一定要PB-ROE联用。
而PE=PB/ROE,用动态PE估值就要比PB估值全面靠谱得多。
所以,佬刘说过了,PB除了在银行股再融资时起点作用,让小股东的股份少被摊薄一点外,其它一点卵用没有。
……
总结:
PB是银行股估值中最没用的指标。
当前,银行股估值在0.3PB~3PB都是合理的。市场上银行股破净或者是2PB共存,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
第3个关于银行股的错误幻想下篇继续连载。
——
2020年10月8日
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水往高处流
股价是市场对该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评估值,与净资产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