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我表弟来找我诉苦,说他想买套小房子,首付都凑齐了,结果银行给他的批贷额度出奇的低。
原因竟然是因为他前几年网购时用过太多"白条",导致征信报告上全是小额分期记录。
01
征信,真能反映一个人的诚信吗?
说起征信,最近的一个新闻让人哭笑不得。据《新京报》报道,广东一位90后小伙因为欠下了30元外卖钱没还,结果被送上了失信名单。
而与此同时,某知名企业老板欠债几个亿,却依然开着豪车,住着别墅。
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看到的一组数据:据央行征信中心统计,2024年第一季度,全国因逾期金额不足100元而产生征信污点的个人用户超过28万。
这些人里面,有多少是真的"老赖"?又有多少是因为一时疏忽或者生活所迫?
02
一次迟还,就要背一辈子?
我一个朋友小周,在疫情期间工作不稳定,信用卡逾期了一次。虽然第二个月就还上了,但这个污点在征信报告上躺了整整5年。
"我就迟还了20天,结果现在连租房都要求看征信。"小周无奈地说,"这让我觉得特别荒谬,好像一个人的征信比他的为人都重要。"
据《金融时报》统计,2024年有超过60%的房东在租房时会要求查看租客征信。这意味着,一次小小的逾期,可能影响到一个人的安身之所。
03
"完美征信"背后的无奈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有些人为了保持"完美征信",不得不玩起了"击鼓传花"的游戏。
"我认识的一对夫妻,丈夫生意周转不开,就让老婆去网贷平台借钱。等老婆那边快还不上了,丈夫又去另外的平台借新还旧。"
我一个在银行工作的同学告诉我,"表面上看他们征信都是清白的,实际上已经是一个无底洞了。"
这种情况说明了什么?征信真的能反映一个人的还款能力和诚信程度吗?
04
不公平的评判标准
根据《经济参考报》的调查,征信评分主要看几个方面:
1.信用卡使用情况
2.贷款归还记录
3.各类分期付款情况
4.水电煤气等费用缴纳记录
但是,这些标准真的合理吗?
比如说,一个月薪三万的人,从来不用信用卡,不贷款,不分期,现金买房买车。另一个人,月薪八千,但善于理财,合理使用信用卡,按时还款。
按照现在的评分标准,反而是后者的征信评分更高。
05
让征信回归本质
征信本应该是衡量一个人诚信度的工具,而不是给老实人套上的紧箍咒。我建议:
1.对小额逾期要有一定的容忍度
2.征信记录保存时间要根据金额大小区别对待
3.要把水电费、房租等日常开支的按时缴纳也纳入加分项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在说:宁愿吃土,也不能碰征信。这句话听起来像是玩笑,实则透露出无奈。
征信制度的初衷是好的,但如果变成了约束守信者而纵容失信者的工具,那可就真成了天大的笑话了
征信是穷人的枷锁
如果征信门槛太低,啥都能上征信肯定会导致更多的人失信,那么征信制度就会成为一个笑话,毕竟法不责众
王思聪曾被列入征信黑名单,成为“失信被执行人”,但对他有什么影响?征信对他来说就是笑话。若他去银行贷款百几十万,银行会因“征信黑名单”而拒之门外?
征信就是看你有没有钱[笑着哭]
征信本来就是如实反映一个人还款意愿还款习惯的东西,就是应该什么情况都体现,有什么理由屏蔽一些自以为是的情况。全部体现出来,然后再由征信使用方根据情况设定评判标准,根本不存在一次逾期影响终生的情况
什么时候的新闻?征信早就在偷偷摸摸的改了,逾期还清记录立马没了。能查的是大数据的,还有很多网贷被征信下了,以前能查到的现在都没了(这个我有亲戚去证实过)
征信不可没有,完善征信制度即可。
这样不好吗,不用做房奴
直接还款后刷新一下征信[得瑟]
这是最直接反应一个人信用问题,你说不好?承诺别人的事做不到才叫好?一堆借口
别人跟我借十万不还,征信能查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