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6日综合报道)“很难。”当被问及特斯拉近况时,埃隆·马斯克在福克斯新闻的镜头前低头沉默数秒,最终以一声长叹作答,差点落泪。这段发布于3月15日的采访片段,24小时内席卷全球社交媒体,#特斯拉不易#和#马斯克叹气#登上微博、推特热搜榜首,总阅读量突破8亿次。这位素以“钢铁侠”形象示人的科技狂人,正经历创业以来最严峻的考验——特斯拉不仅在美国遭遇暴力袭击潮,更沦为大国关税博弈的牺牲品。

3月3日至13日,美国多地爆发针对特斯拉的暴力事件:
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特斯拉门店一周内两度遭枪击,十余发子弹穿透展厅玻璃,三辆展车中弹;华盛顿州西雅图市:4辆Model Y在停车场被焚毁,仅剩焦黑骨架,消防员紧急转移周边车辆防止火势蔓延;

据《洛杉矶时报》统计,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的45天内,全美共发生14起针对特斯拉设施的恶性破坏事件,车主为自保甚至撕掉车标、贴上“反对马斯克”声明。暴力潮背后,是民众对马斯克“双重身份”的愤怒:作为特朗普亲密盟友,他执掌的政府效率部已裁撤上万名公务员,而其个人支持的减税政策更被指“让富豪收割红利”。
关税绞索:全球市场集体“反噬”当美国挥舞关税大棒时,特斯拉首当其冲成为报复目标。3月13日曝光的致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信件显示,特斯拉含蓄警告“现行政策正在坑害我们”——这封未署名的信函被解读为“无人敢担责的无奈”。数据印证着危机:
欧洲市场:2月特斯拉在瑞典、挪威销量同比暴跌48%,法国前两月注册量下降45%;资本市场:股价较去年12月高点腰斩,丹麦养老基金AkademikerPension宣布清仓并谴责“马斯克正在摧毁品牌价值”;供应链困境:尽管特斯拉将75%零部件生产转回美国,但电池关键材料仍依赖进口,高关税致成本激增。政治漩涡:从科技偶像到“全民公敌”马斯克的政治化转型加剧了企业危机。肢体语言专家分析其采访表现时指出:“他频繁耸肩、眼眶湿润,显示出强烈挫败感,却不认为自己有错。”这种态度激化矛盾:
国内撕裂:硅谷特斯拉车主俱乐部发起人担忧,“开特斯拉可能招致人身攻击”;国际失信:欧盟官员私下抱怨“马斯克对欧洲事务指手画脚”,导致政策制定者刻意冷落特斯拉;人才流失:为支持新创公司xAI,马斯克抽调特斯拉核心工程师,引发股东集体诉讼。十字路口的抉择面对困局,特朗普高调“站台”收效甚微——3月11日白宫“买车秀”上,他宣布购入红色Model S并誓言严惩破坏者,却被批评“煽动性言论恐引发更多暴力”。而马斯克在财报电话会中强调“2025年是特斯拉最关键一年”,计划通过自动驾驶技术突破重振市场,但分析师普遍质疑:“当CEO成为最大风险,技术救市只是幻想。”

此刻的特斯拉展厅里,被砸碎的玻璃映照出分裂的美国社会;充电桩上的焦痕,则成为全球化退潮的残酷注脚。那个曾扬言“让人类跨入电动时代”的梦想家,或许从未如此刻般理解何为“没有回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