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笛复出凉凉?《演员请就位3》直接给她P成马赛克了!

鲍林谈古论今 2025-02-22 09:22:52

姚笛“消失”之谜!

要说娱乐圈最近有什么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事儿,姚笛在《演员请就位3》里被“一键马赛克”绝对算一个。

你说,这节目延迟播出仨小时,观众还以为啥大事儿呢,结果一看,好家伙,直接上演了一出“消失的姚笛”。

2025年2月14号那天,有眼尖的观众就发现,在节目里,一群演员的镜头里,有个穿卡其色外套的人影,被糊得严严实实,就剩个头发丝儿能勉强看出来。

再跟预告片一对,嚯,这不是姚笛是谁?

更讽刺的是,后台换装的时候,她穿军大衣的残影还成了“漏网之鱼”,这节目组的操作,也是够仓促的。

要知道,就在当天上午10点,姚笛还在微博上跟观众互动呢,说“不见不散”,结果,转眼就成了“马赛克人影”,这落差,啧啧啧。

“合同”还是“道德”?

这事儿一出,节目组赶紧出来解释,说是“合同问题”。

可网友又不傻,直接扒出了更多细节。

发布会的时候,姚笛还是“最受期待演员”呢,录节目的时候,还签了“道德约束条款”,说要是艺人有负面新闻,节目组能直接解约。

这操作,怎么看都像是“先捧后杀”啊。

更让人觉得不公平的是,同是“劈腿争议”男主,徐开骋的镜头那是毫发无损,为啥姚笛就得被“马赛克”?

这不就是赤裸裸的双标吗?

网友直接开怼:“陈赫出轨都能演《爱情公寓5》,凭啥对女艺人这么苛刻?

十年了,她还在“赎罪”?

时间倒回到2014年,当时的“周一见”事件,让姚笛直接跌入谷底。

她的微博评论区,负面评论占比常年超过70%。

这次好不容易想复出,结果在投票里,还有45%的网友坚持要“永久封杀”她。

就算她转型当导演,拍了《姥姥的春天》,观众记住的,还是“那个穿卡其色外套的小三”。

反观文章,早就转幕后了,马伊琍也凭着《繁花》再次封后,好像只有姚笛,被困在了“道德污点”这个莫比乌斯环里,怎么都出不来。

这娱乐圈,对女艺人是不是也太不友好了?

要我说,节目组也挺会玩儿的,估计早就盯上了姚笛的“黑红体质”。

前期放出她含泪演绎“破碎感”的营销视频,轻轻松松收割了4.7亿的阅读量,等到事情闹大了,再紧急切割,反而让节目热度飙升。

这种“流量吸血鬼”式的操作,让姚笛成了娱乐圈最昂贵的“人肉弹幕”。

她的名字越被骂,节目的话题度就越高。

可真正受伤的,是那些跟她同组,结果镜头也被连带删减的演员,还有那些熬红了眼,通宵加班的后期团队。

谁在“审判”姚笛?

姚笛在小红书上发了一张“生活还得继续”的晚餐照,结果评论区直接炸锅。

有人说“互联网是有记忆的”,也有人问“坐牢十年也该刑满释放了吧?

这场争论,撕开了娱乐圈最残酷的生存法则。

男艺人犯了错,可以用“浪子回头”来洗白,女艺人却得一辈子背着“红字”。

就像网友说的那样,陈赫的“好男人”滤镜能反弹,姚笛的“小三”烙印,却像是焊死在基因里一样。

从王熙凤到马赛克,姚笛这18年的星途,比任何剧本都跌宕起伏。

她的故事,早就超越了个人对错,成了娱乐圈性别双标和流量至上的一个活生生的标本。

我们在审判姚笛的时候,其实也在审视这个畸形的娱乐圈。

一边高喊着“女性觉醒”,一边又把女艺人钉在道德的十字架上。

这真的公平吗?

所以说,姚笛这次的“马赛克事件”,不仅仅是她个人的悲剧,更是整个娱乐圈的一面镜子。

它照出了这个圈子对女性的苛刻,对流量的追逐,以及对道德的漠视。

也许,我们应该反思一下,到底是谁在操控着这场“伦理审判”?

又是谁,在享受着这场审判带来的流量红利?

娱乐圈想要真正健康发展,恐怕还得从打破这些不合理的规则开始。

否则,下一个“姚笛”,或许就在不远的将来。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