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新冠病毒大流行结束之前,中国向欧盟航空监管机构和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提交了适航证的申请,但一直到2024年欧盟给出的理由一直是认证在流程中。
2024年11月欲擒故纵的中国再次向欧盟提出申请,这一次中国的姿态开始强硬,要求欧盟明确认证工作具体到了流程的哪一步,后续每一步的认证需要多长时间,什么原因造成延后的,同时要求欧盟在2026年之前完成认证工作。

欧盟航空监管机构负责人对此回复:“老实说我不知道这个时间点我们是否能够做到,因为这款飞机对我们来说太新了,熟悉这款飞机现在的样子是一个非常艰巨的工作,且相当困难。另外波音公司737 MAX质量事故发生后你们知道的,为了乘客的安全,监管必须加严。”
对于认证期限,欧盟航空监管机构负责人表示:“可能还需要五年或更多的时间。”
作为拥有先发优势的欧洲航空安全局和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控制着全球绝大多数的飞行安全标准和认证,没有他们的认可,不仅是C919,任何飞机都不能在欧洲和美国飞行,从而无法获得实质性的出口交易。
欧洲航空安全局和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签署有互通协议,任何一方出具的适航证另外一方都必须认可。在C919的认证上欧洲和美国纵然态度不同,但目的出奇的一致。
欧盟采用的是拖延战术,偶尔派一些技术人员过来进行“走过场”式的审核、监督,美国那边是直接“甩脸色”,自我们提出申请后就一直拒绝开展认证C919的工作。其实欧美也很无奈,中国的C919及后续的C929大飞机项目简直就是要掀翻西方航空工业吃饭的桌子。
那么中国的大飞机C919对于欧洲和美国就没有办法和机会了吗?这当然不可能,奇门遁甲中对天地万物有云“大道五十,天衍四九,人遁其一,此之谓变数”,意思是天地间事物运行和发展的规律总共有五十之数,而天命的衍化只能掌控四十九之数,那缺少的“一”便是不可控的“变数”或“天机”,正是这一条变数才能让世界生生不息,再简单一点讲这叫百密一疏。
在适航证的申请上美国方面已经自己露出了一个极大的破绽,那就是波音公司的737 MAX。我们现在要做的是让这个破绽继续扩大,这也是我们为何在2024年只催促欧盟,而不催促美国的背后原因,我们在等波音经营的进一步恶化,然后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相对于其他国家如加拿大庞巴迪公司、巴西的巴航工业、日本的三菱重工的弱势,在波音和空客联手封锁和打压下无一例外折戟民用航空市场不同,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幅员辽阔的国土纵深,这让中国在大飞机市场上占据全球飞机需求量的20%,自给自足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远非加拿大、巴西和日本这种完全依靠国际市场的国家可比。
因此中国航空市场属于航空制造公司的兵家必争之地,自然有人比我们还急,波音公司开年就为我们做好了长期分析报告,指出未来20年时间里中国新的需求约为8500多架新飞机,其中约6500架是单通道飞机。
民用大飞机分为单通道飞机和双通道飞机两种,单通道飞机也叫窄体飞机,机身直径通常在3到4米之间,配置一条走道适用于国内短途航线,属于需求量最大的一种,所以我国大飞机项目首先发力的目标是C919;双通道飞机又叫宽体飞机,机身直径通常在5到6米,适用于跨大西洋或洲际航线,是国际航线的主力机型和一个国家制造能力的终极体现,我国正在研发的C929就是宽体飞机。
波音给出的中国市场未来20年的民用飞机市场预测,详细需求清单是:支线喷气机350架,单通道飞机6470架,宽体飞机1550架,货机190架;

实际上C919已经累计获得国内确认订单近1000架,仅仅这个需求量就让目前的商飞进入“消化不良”的节奏,商飞去年的年产量是10架,今年的目标是保底30架力争50架。
手握大量订单为何C919不能像新能源一哥比亚迪一样,向世界展示中国速度。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去年的扩张速度是两个月增产20万辆,一年内新增产能240万辆。这个速度把奔驰德国公司的高管吓了一大跳。
C919能不能快速提升产能?其实是可以的,我国的第五代隐身战机歼20年产量从无到有已搭建起先进的脉动生产线,实现年产量100多架。C919有后发优势,借鉴歼20的脉动生产线模式可实现快速生产和快速交付。
但C919作为一种纯新的飞机,就算能造也不能交太多,毕竟很多问题在实验室、在试运行过程中因为范围和频次有限都属于纸上谈兵,只有在真正运营和大量实践之后,问题才会逐渐显露出来。
波音737 MAX血淋淋的教训就在我们眼前。2010年空中客车宣布新机型A320neo将在2015年投入使用,波音一开始并未在意,因为在当时的全球民用市场中波音一枝独秀,一直碾压着空中客车。
2012年空中客车A320neo完成试飞进入量产,展现出的优秀性能吸引了大批买家,这个时候波音才感觉到麻烦了。为了争夺庞大的窄体机市场,波音决定立即推出737 MAX飞机,工程部门告诉波音董事会,新机型的开发大概需要10年时间。董事会听后直接拍桌子,大骂工程部没有市场紧迫感和危机意识,波音工程部只能三易其稿,拿出一份计划书说:“无论如何压缩,从生产、试制、测试到量产怎么也需要6年时间。”
波音董事会对这份计划还是很不满,说:“这样的进度我们会失去饭碗,但在我们失去饭碗之前,我保证会让你们先失去饭碗。”
于是仅仅在3个月后737 MAX就诞生了,并成为波音最短时间内的最畅销机型,然后就是大家所知的在近五个月中两次发生严重事故,其安全性在全球范围内遭到质疑,大量旅客将737 MAX 8列入黑名单,波音开始坠入深渊。波音公司从1930年开始进军民用客机市场,前后一共推出了几十种机型几乎全部大获成功,只因737 MAX一款机型就万劫不复已经连续亏损了六年。

相对而言,商飞和C919犹如初生的婴儿更加脆弱,绝对不能有半分疏忽,否则还未绽放就已凋零。所以C9191现在生产的慢和少并不完全是产能的问题,别忘了中国速度世界奇迹,10天建成一座火神山,12天建起一座雷神山,一晚上更换一座立交桥。每一架出厂的C919飞机必须经过反复的检查确认,一旦发现问题立刻全部推翻从零开始更正,再从零开始检查,而不是说只是从问题发现的这道工序进行更改和向后复查,一切精益求精和过度的监管只为了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即便在投入商业运营后C919也是小心翼翼,其飞行时间最开始控制在每天2小时,然后是4小时,逐步提升接着是5小时,春运期间提升到6.5小时/天,这个利用率距离波音和空客新一代窄体飞机9.5小时/天的利用率还有3小时以上的差距。
民用飞机和出租车在盈利方面是一样的,使用的时间越长盈利才能越大,所以出租车司机是两班倒人停车不停。
C919的日均飞行时间短不是不行,而是每飞行一次后就要做一次全身体检,发动机叶片有无裂纹、脱落和腐蚀,燃油系统有无损伤和泄漏情况,起落架系统的轴承、轮毂和刹车片等部位磨损和漏油情况,液压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气动系统、机身、机翼和大翼、舱门、操纵舵面、雷达罩外观是否有凹坑裂纹,扎伤或者磨损超标。
波音、空客飞机的例行检查一般使用目视检查和孔探仪,全是目视。C919的检测使用的是无损探伤、应力测试、飞行系统复查……全是高科技手段,目的是找出可能的强度和安全隐患,然后在后续设计中补强。
通过大量的数据监测和分析后逐步降低没有问题的检查项频率,甚至是删除该项,同时循序渐进逐步提升C919的使用率,就像过去绿皮火车提速和高铁限速一样,通过运行的大数据分析找出最经济高效的运行模式。
《孙子兵法》有云:“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C919当务之急要做的事就是站稳市场,使自己不可被战胜,等待对手犯错。
波音是不用等了已经犯错,所以我们曾一度暂停了737 MAX在国内的适航证,以737 MAX的安全性未得到充分证实为由,连续拒绝波音公司多次提交的复飞申请,我们这可不是报复,我们师出有名、有理有据。后续同意复飞那是因为真金白银买回来的飞机,也不能让东西砸在我们自己手里,否则吃亏的是自己。
但我们在后续的民航订单中,对空客和波音采用分而治之,远交近攻的战术,所有订单拿给空客,拿捏波音。面对波音公司的抗议,我们说:“737 MAX隐患依旧存在,我们也是航空安全的一份子,要为全世界人民的航空安全贡献一份绵薄之力。”如果波音想继续获得中国市场对737 MAX的订单,那么C919的适航证我们就要拿出来好好谈一谈否则没门。
波音犯错但空客没犯错,而且一直不犯错怎么办?那就等波音和空客飞机的升级换代。
随着人类技术的进步,民用客机不可避免的也要进行技术升级,而每次升级换代后的飞机就需要向中国重新申请新的适航证,没有适航证就不能在中国国内飞行,也不能用这种飞机开通到中国的国际航班。那个时候我们也可以说:“对于一款新飞机短期之内很难了解其性能,所以要想获得认证至少需要5年”。
空客的A320neo和波音的737 MAX推出时间已经超过10年,这两种机型的升级换代将在下一个十年。那个时候我们已经有了底牌,中国的民用飞机市场不再是卖方市场,完全可以不给对方发放适航证,也就是说有关C919适航证的博弈可能还需要等待10年方可见分晓,才能通过市场交换的博弈走出去。

这个时间看似遥远其实对我们而言毫无压力。商飞在上海浦东新区临港新片区正在新建四条总装线,目前第二条总装线已进入试生产阶段,这次的新生产线融入了最新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但全部完成后的目标年产量也才达到150架。
为了弥补产能不足,中国商用飞机公司准备投资建设第二家C919总装厂,西安、郑州、成都等城市闻风而动希望成为C919制造基地。一旦新厂选址完成投入生产,商飞将拥有两个总装厂,C919的产能也将提升到年产量300台,这也仅仅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和替代。
C919的产能连内部的订单都消化不了,无暇他顾更不要说出口了,所以我们现在申请C919适航证的意义是象征性大于实用性。
中国C919对欧美最大的打击是中国的产业链升级虎口夺食,如同新能源汽车一样把欧美吃饭的锅给砸了,打破他们的高福利基础,再过10年欧美发达国家国泰民安的神话将被打破。由奢入俭难,当欧美失去这些支撑高福利的资金和基础,习惯了享受的国民将会是什么样的反应——揭竿而起,抗议不断?
美国目前还有其他高科技产业支撑,如互联网、计算机、AI等,但面对中国的进攻已经出现苟延残喘之势,而在互联网浪潮、人工智能和量子技术中完全失势的欧洲必然首当其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