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飞2个月后,B21开始低速投产,智能制造技术会不会加速扩大差距

刘晓非 2024-01-25 13:44:31

1月23日,美国五角大楼宣布,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已获得B-21“突袭者”隐形轰炸机的低费率初始生产合同,是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威廉·拉普兰特博士在一份声明中说:“去年秋天,根据地面和飞行测试的结果以及团队成熟的制造计划,我批准开始以低速度生产B-21。”不过这个合同规定造多少架B21,暂时还保密。

目前,B21一共造了6架,第一架正在继续试飞,后面五架还在生产中。按照计划,这5架中的一部分完成测试后,就可以作为实战用飞机,而不是只是试飞用的原型机。而通常各国在研制战机的时候,原型机就是只用于测试的,和批量生产型是不同批次。

从这个信息看,五角大楼似乎对这两个月的试飞结果很满意,B21作为全球第一架6代机,服役过程也许会比F35顺利。

如果B21真能这么快完成从试飞到服役的过程,那么其中体现的对中国的威胁就不仅仅是B21本身,而是要考虑美国的科研能力是否已经完成了某种跨代,我们什么时候能够完成这种跨代,因为现在科技发展速度下,差距如果不能缩小,就很有可能快速放大。

根据五角大楼的说法,B21的研制方法和以前不同在于,它一开始完成了全套制造工艺和工具的研究与研制,生产测试飞机的时候就使用这些与批量生产飞机相同的制造工艺和工具。

敢于这么干的前提,就是预先通过仿真技术和数字孪生技术,尽可能预先发现问题、排除风险,避免测试过程中出现波折,并且在数字孪生上进行的所有模拟试飞、生产制造等工程数据,都和飞机一起向空军移交。研制和生产准备同步进行,这样空军在使用飞机、维护飞机的时候,就会更加顺畅。

更重要的是,这意味着一种快速迭代升级的能力,通过模块化设计和开放式架构,随时根据战争样式的变化,对装备的功能进行升级。如果其它国家的军工科研不能及时变革,装备研制周期仍然漫长,这种新能力新思路就是能给其它国家很大压力的。那么下面就看中国如何跟踪发展动态,如何应对了。

其实如果单说仿真,这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中国也早就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武器装备研制,比如红箭9反坦克导弹的研制过程中,就是得益于仿真技术,只经过次数不多的试射,就完成了定型试验,红旗9防空导弹也是经过仿真验证,首次垂直发射试验就圆满成功。

数字孪生在装备研制、装备维护保养过程中的应用,中国也非常重视,而且不仅仅在军用装备领域,在民用飞机领域,这些概念都已经深入人心,其实大家生活中所看到的不少基础建设,都已经是经过这些技术验证的,中国还是有一定的基础。

军委科技委还专门出书,介绍智能制造技术。所以我们的六代机研制或者其它下一代武器装备不可能不用这些技术,只不过还是要警惕和对手之间的差距。存在差距是客观现实,关键要看差距的变化趋势。不能让差距扩大,那就要加强投入,尤其是思路上的创新,要给予更多支持了。

0 阅读:8
刘晓非

刘晓非

兵家之小事,可决大国成败。兵家之大事,需计微末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