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说起社交,很多人会想到饭局、送礼。
《铁齿铜牙纪晓岚》里,和珅趁太后过生日,送了一个由108颗合浦珍珠做成的“寿”字,深得太后和皇上喜欢。
和珅送“苏东坡古砚”给皇上,却被纪晓岚识破,实为赝品,贻笑大方。
可见一斑,这送礼是很麻烦的事情,弄不好,马屁拍在大腿上。
根据现实生活来说,你送礼给别人,人家不一定喜欢。经济水平较高的今天,谁家都不缺衣服、食品。礼物多了,人家还觉得没有地方堆放,转送别人,显得麻烦;退回到店铺,就会有敛财的嫌疑。
同样,你请人吃饭,人家没有时间,就是有时间,也懒得来,因为人际关系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不是谁要大张旗鼓地帮人、合作。
有人会问:“这不行,那不行,怎么社交才好呢?”
如果你善于琢磨和观察,就会发现,最好的社交方式,不是请客吃饭、送礼,而是以下三种。
02
第一,通过宣扬别人的长处和善良,做别人的“伯乐”。
很多人做了好事,不会留名。看来,做人要低调的道理,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当一个人做了好事之后,被宣扬了,又会觉得很快乐,就算不喜形于色,也会“偷着乐”。
古人说:“赠人以言,重于珠玉;伤人以言,甚于剑戟。”
选择合适的机会,给别人点个赞,找到别人的长处,自己不会损失什么,但是会让别人开心,从而拉近人与人的距离。
最可贵的是,你让别人的好处越来越明显了,别人顺理成章就会变成一个更好的人,从而在某些方面,取得进步。
言语的力量,放大了,就是改变命运的原动力。
西晋时期,左思原本是一个普通的读书人,他写了《三都赋》,但是没有什么人欣赏。还有人认为,这样的文章,丢人现眼。
当时的名臣张华,看了《三都赋》之后,说:“这篇文章,了不得,可以和《两都赋》《二京赋》形成三足鼎立的局势,只是作者的名气不大而已。”
张华是西汉名人张良的后人,又大权在握,说话很有分量。因此,人们马上改变态度,争着购买《三都赋》,还造成了“洛阳纸贵”的典故。
若干年后,左思变成了文学家。
到了唐代,诗人白居易还在点赞:“一缄疏入掩谷永,三都赋成排左思。”
说话人人都会,但是说好话,很多人不会。说话的语气、时机、态度等,决定了说话的效果。
善于社交的人,不一定话多,但是善于美谈。如果时机不对,沉默也是最好的语言。学说话,对于社交,无不裨益。
03
第二,对所有的人都高看一点,做到“冷庙烧香”。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人。有的人,本是普通人,还是你的下属;有的人,生活落魄,压根就不值得多看一眼;有的人,会一直安静,看不出有什么优点。
愚蠢的人,喜欢居高临下;聪明的人,喜欢抬头看人。
把低处的人,捧得高高的,或者主动拉一把,那么对方就是你的人脉了。人与人的情感,其实是“互相交换”的关系——你对我不仁不义,凭什么我对你有情有义?
东晋时,有一个叫褚季野的人,在章安做县令。在官场上,没有什么地位。
有一段时间,他外出办事,投宿在钱塘驿站。
当地的县令沈充,送客人过钱塘江,手下的人就把驿站里的人赶到附近的牛棚里,腾出最好的位置给客人。
夜里,钱塘江涨潮,沈充出门看情况,忽然发现牛棚里有人,就问:“谁在牛棚里啊?”
牛棚里传话:“我,褚季野,河南来的。”
远来的人,都是贵客。沈充赶紧把褚季野请到驿站来,并且用好酒好菜招待,表示歉意。之后,还送褚季野到了县界——两个人从此成为了好友。
事实证明,沈充的社交是对的。因为,褚季野做了卫将军、中书令等,其女儿褚蒜子做了皇后。
社交不能靠当下的财富和智慧,要有大的格局。从十几岁的时候,就去结交周围的人,对那些没有出息的人,也高看一等。
当自己到了三四十岁的时候,就会发现,曾经被高看的人,真的变成了高人。你有困难,去求人办事,自然就很容易了。
也有一些人脉关系,可以在六七十岁的时候才用起来,成为一生的知己。
04
第三,提升自己的能力,做一个被别人需要的人。
估计,任何时候,都没有人喜欢“烂泥巴糊不上墙”的人。
不管你用什么方式巴结别人,但是自己一点能耐都没有,就毫无意义了。
比方说,你在职场上,遇到了赏识你的上司,提拔你做了生产部门的管理员,可是你不愿意学习管理技术,不愿意深入研究产品,很快就会被淘汰。
当你被淘汰之后,所有的上司都会小看你,再也不会考虑提拔你了。
善于社交的人,会想办法提升自己。如果有人提拔自己,马上就能进入角色成为对方的“左膀右臂”。当对方真正需要你的时候,就不会随意抛弃你了。
很多技术人员,看起来不起眼,也不爱说话,但是很受尊重,因为他们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05
社交是双向奔赴的,要注重平时的交流互动。单纯的一顿饭,一瓶酒,是没有意义的。
经过美好的言语、携手同行、帮人一把、提升自己等多个环节之后,人际关系就会变得真诚美好。
社交大师卡耐基说过:“打动人心的最高明的方法,是跟他谈论他最珍贵的事物。”
总而言之,做别人的贵人,就是做自己的贵人;自己是贵人,处处遇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