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噩耗
2019年9月的一天,徐美红在医院的肿瘤科护理站工作时突然感觉到一阵剧烈的腹痛。她本能地握紧了腹部,努力保持站立,环顾四周寻找可以支撑的物体。尽管如此,徐美红还是尽力完成了当天的工作,包括给病人配药、记录医嘱、协助医生进行检查和治疗。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徐美红决定去医院的急诊科检查。在医院的内部通道里,她行走的步伐显得有些吃力。在急诊科,一位年轻的医生为她做了初步的检查,然后安排了一系列的诊断测试,包括血液检测和腹部超声波检查。检查结果出来后,医生建议她立即进行更详细的CT扫描。
几天后,徐美红收到了她的CT扫描报告。报告显示她的大肠存在多个肿瘤,医生随即安排了活检以确定这些肿瘤的性质。在等待活检结果的几天里,徐美红尽量保持日常工作。
活检结果确认了医生的疑虑:徐美红患有晚期肠癌。医生在办公室里向她解释了病情的严重性和可能的治疗方案。他详细说明了化疗和放疗的可能效果及副作用,强调了治疗只是延缓病情进展的措施,很难彻底治愈。
在接下来的几周里,徐美红开始了化疗治疗。化疗的副作用很快显现,包括剧烈的恶心和脱发。尽管如此,徐美红坚持工作,每天穿梭在病房和治疗室之间。她戴上了帽子来掩饰头发的稀疏,尽管脸色越来越苍白,但她仍然努力维持自己的职业形象。
母亲的秘密
徐美红的儿子陶天伦那年刚刚踏入大学校门,全新的环境和学习生活充满了挑战和期待。为了让儿子能够无忧无虑地享受他的大学时光,徐美红决定不告诉他自己被诊断出患有晚期肠癌的事实。每当陶天伦打电话回家询问母亲的近况时,徐美红总是报以乐观的语气,告诉他一切都好,不必担心。
医院的同事们是唯一知道徐美红真实状况的人。他们在工作中给予她尽可能多的支持和帮助,例如在她感觉疲惫时代替她完成一些体力要求较高的任务,或是在她化疗结束后,轮流驾车送她回家。
回到家中,徐美红尽力保持家务的正常运转。她依然坚持做饭,打扫卫生,尽量不让屋内的任何角落显露出生活的紊乱。
尤其是对于她年迈的父母,徐美红更是小心翼翼,总是通过电话报告自己“很好”的健康状态。每次通话结束,她都会温柔地提醒父母注意身体,多穿衣服,注意饮食。
在徐美红看来,保护家人不受自己病痛影响是她作为母亲和女儿的责任。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她也尽量让自己的存在成为家庭的支柱和避风港。通过电话,她会倾听儿子的校园生活,鼓励他抓住每一个学习和社交的机会,尽情享受青春年华。
一位无私的护士
在徐美红作为肿瘤科护士的职业生涯中,她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尤其是无偿献血。她的无偿献血活动始于她职业生涯的早期阶段。第一次献血是在一个寒冷的冬季早晨,医院组织了一个献血车前来,徐美红毫不犹豫地加入了队伍。
随着时间的推移,徐美红继续定期参加无偿献血活动。每次献血,她都会与其他志愿者交流,分享她在医疗领域的经验和见解,鼓励更多的人加入到这项有益的社会活动中来。通过这些年的无偿献血,徐美红累计献血量达到了1800毫升。
陶天伦在大学的日子里经常和母亲通过电话交流。有一次,他打电话回家时,注意到母亲的声音听起来和往常有些不同。他随口问了起来,“妈,你声音怎么听着不太一样?”对方稍微停顿了一下,随即以平静的语气回答,“哦,没有啦,就是最近有点感冒,可能声音有些沙哑。”接着,徐美红话锋一转,轻松地说到她的新发型,尽力将话题从自己的身体状况转移开。
她告诉陶天伦自己剪了个短发,感觉清爽多了。陶天伦略感诧异,因为他知道母亲一直都很喜欢她的长发。但他并没有深究,只是笑着回应,“妈,你换个发型也挺好的,改变一下风格嘛。”
数月后,寒假期间,陶天伦终于有机会回家。当他一推开家门,看到迎面而来的母亲时,心里不禁一惊。徐美红戴着一顶精致的假发,与电话中听到的“简单换个发型”截然不同。
他们坐在客厅的沙发上聊天,徐美红依旧尽力维持着轻松的氛围。陶天伦注意到母亲虽然戴着假发,脸色却出奇的好,他忍不住赞叹,“妈,你看起来真精神。”
在那次回家期间,陶天伦给母亲拍了一张照片,这张照片后来被保存在他的手机中成为一种特殊的记忆。照片中的徐美红躺在她的卧室里的床上,假发整齐地戴在头上,脸上尽管显露出治疗的痕迹,却依旧保持着某种坚强的美丽。他没有意识到,这张照片将会是他对母亲坚强面貌的持久记忆。随着假期结束,陶天伦返回学校,而徐美红继续她的治疗。
徐美红的医院日记
在生命的倒计时中,徐美红的每一天都变得异常珍贵。医院成了她第二个家,每个角落都留有她的足迹。
身为一名护士,她见证了太多的生离死别。她清楚记得每一次家属在病房外焦急的等待,每一次患者在苦痛中挣扎的样子。这些场景如今反过来降临在她自己的身上,她深知自己的每一个决定都将深刻影响着周围人的情感和生活。
因此,徐美红决定用自己的方式来书写生命的最后一章。她知道器官捐赠可以延续生命的价值,可以帮助更多在等待救治的病人重新获得生的希望。她召集家人到自己的病房,她要将自己的最后意愿告诉他们。
在一个清晨,家人们聚集在她的病床旁,徐美红从床头柜上拿起录音机,按下录音键。她的声音平静而坚定,每一个字都表达了她的决心:“等我走了以后,把我的器官捐了。”录音机中传来她稳重的声音,回荡在略显寂静的病房中。
她继续说道:“如果实在不给我捐,到了火葬场后,骨灰不要拿回来,洒在海里,树下都可以。”她希望即使生命结束,自己也能以另一种形式回归自然,成为大海的一部分,或是林间的一抹绿。录完这段话后,徐美红将录音机轻轻放回床头。
一个母亲的最后告别
2020年4月23日,45岁的徐美红在医院的病房里静静地闭上了眼睛,结束了她与疾病长达数月的抗争。徐美红生前曾录制一段视频,详细说明了她的遗愿,这段录音被陶天伦保存在了自己的手机中。每当他想念母亲时,就会播放这段录音,听母亲的声音为自己带来安慰。
常熟市中医院举行了一场特别的送别仪式,为年仅45岁、致力一生于医学事业的徐美红护士送行。徐美红的一生虽然未能长久,但她对医学的献身让她的影响力超越了生命的局限。
在送别仪式上,徐美红的儿子站在哀悼的人群前,发表了一段发人深省的讲话。他的话语缓缓流淌,每一个字都沉甸甸地承载着对母亲深深的敬意和怀念:“今天,我想请在座的每一位,以及未来将在医学领域学习和工作的朋友们,称呼我的母亲为‘大体老师’。这不仅仅是一个称呼,更是对她无私奉献的最高敬意。她一生致力于医学事业,如今虽已离开我们,但通过捐献她的遗体,她继续在医学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继续她的使命,帮助拯救更多的生命。”
在徐美红的告别仪式落下帷幕后,苏州大学医学部派来的专车缓缓驶入常熟市中医院,准备接走她的遗体。作为医学研究的一部分,她的遗体将被用于未来的医学教学与科研工作。徐美红的这一决定,使她成为了常熟市中医院第2位、常熟市卫生健康系统第5位、以及常熟市第37位实现遗体捐献的市民。
常熟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张伟怡表达了对徐美红的敬意,称她为“一位坚强、理性、伟大的女性。”张伟怡提到,徐美红作为一名忠诚于职守的医护人员,虽因病痛提前告别人世,但通过捐献遗体,她以一种非常特殊的方式完成了作为医护人员的最终职责。
遵照徐美红生前的要求,她的家人举行了一个简朴的丧事,避免过多地打扰他人,显示了她处事从容的态度。自2001年以来,常熟市红十字会便开始接受市民报名捐献遗体。截至今年3月,共有596位市民登记意愿捐献遗体,其中包括捐献器官和角膜的志愿者。实际完成的捐献案例共46例,其中遗体捐献36例,器官捐献4例,角膜捐献6例。
参考资料:白衣天使用特殊方式履行神圣使命 常熟女护士捐献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