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遇到大暴雪只能被冻死吗?太空早餐为你盘点历史上的极端气候

德赛科技 2024-02-02 16:46:06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阅读此篇文章前可以先点点关注,方便评论区互动~

这两天网络上被河南大雪刷屏,本人身西安,切实体会到了这刺骨的寒冷,今天就来蹭一波河南大雪的热度,聊一聊历史上那些被载入史册的大雪。

“大雨雪,民多冻死”

汉武帝在位55年,是西汉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执政期间,好几个年头的冬天都出现了极端的大雪天气。

《汉书  五行志》记载,汉武帝元狩元年12月,皇帝外出狩猎,猎到了一头长着一只角,五只蹄子的怪兽,汉武帝将其视为祥瑞,于是将年号命为“元狩”。

可是这并未为他的王朝带来任何祥瑞,百姓们这个冬天过得苦不堪言,一场大雪的到来,导致很多百姓冻死,饿死。

七年会后,又是两年的雪灾,元鼎二年三月和元鼎三年连着出现了极端的雪天。

《汉书  五行志》记载,元鼎二年的大雪,“平地厚无尺”,元鼎三年阴历三月,中原地区的河水结了冰,这在当时来说,太反常了,然而,更反常的事情发生在四月,天降暴雪,关东十个郡县的百姓缺衣少食,饥寒交迫,饿死冻死无数人,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烈光景。

天下连年饥寒天灾不断,刘彻却花费大笔钱财建造陵墓,置办随葬物品,不过后来让赤眉军给盗了。

唐末大雪冻死人

唐代倒数第二代皇帝李晔(唐昭宗)在位末期的天复元年多灾多难,先是夏季末来了一场持续到秋季的大雨,本以为这场雨下完就会好起来,没想到一入冬就又开始了一场大暴雪,连带着雨水一直下到了来年春天。

史书记载:“自冬至春,雨雪不止。”

在这样的极端天气下,老百姓们苦不堪言,冻死饿死者无数,在当时的都城,刚十一月就断粮了,“民冻饿死者日以千数”,每天冻死无数百姓。

在这样的光景下,皇宫的粮食都供应不上了,李晔命令宫人在宫里支起一个小磨坊,磨一些豆麦谷物来充饥。

即使这样,皇宫里每天都有几个人被饿死。连皇宫里面都是这样,民间的水深火热就可想而知了。

明清时期频繁的雪灾

明清时期,天灾不断,雪灾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要频繁,《中国气象灾害大典·综合卷》中,1900年以前的“严重强寒潮灾害”仅节选17次,明清就占13次。

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冬,我国北方和南方大部分地区都下起了雪,灾情严重,江苏太湖断航,港口被冻上,冻死人畜无数,浙江、河北、山东、广西等地,同样冻死百姓无数。

广西的柳州,河里的鱼都没能幸免,被冻死,这在南方是非常罕见的。

朱厚照(明武宗)当皇帝的正德八年,华东地区的雪下的十分凶猛,江河冰合,鸟兽冻死,甚至冻毙村民,“冰,行人履冰往来者十余日”;洞庭湖,”冰合,人骑可行”。

《中国气象灾害大典·综合卷》节选明清“严重强寒潮灾害”13次中,有9次发生在清朝,公元1650-1700年间,是最冷的50年,清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的全国雪灾,河北、湖南等地,冻死者无数。

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冬天,华北、华东、华中等地连降两个月的大雪,黄河都被冻起来了,淮河被冻了两个月。

还有很多朝代也曾爆发过雪灾,小编只是将其中几个影响最大的列了出来,有不足之处望大家指点。

到了现代,离我们比较近的就是08年的特大雪灾了,从东三省的哈尔滨到内蒙再到山东,大半个中国都被皑皑白雪覆盖,受雪灾影响,一些居民连出门都成了问题,积雪太深,人们出门基本靠“爬”,寒风刺骨,出趟门就像受刑。

受极端天气影响,出门上班采购等,对于很多人来说就是煎熬,大冬天谁愿意抛弃热乎的被窝顶着风雪去上班,小编也不想,真的不想,这样的念头一出,赖床就成了家常便饭,早上来不及吃早饭,就揣一袋航天员能量餐出门了。

这原本是专门为航天员们提供的紧急食品,倘若航天员们在返回时遇到意外落在了计划之外的地方,那就需要用它来充饥。

能量餐的抗饥饿的能力毋庸置疑,一般4小块就可以抗4个小时,而且它的保质期长达3年之久,很适合用来做应急食品。

航天员能量食品,在原来的基础上添加了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能让人饱腹感更强。

如今它早就面向了普通消费群体,成为一种新的早餐形式。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联删。

0 阅读:37
德赛科技

德赛科技

分享有温度的人和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