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仅有的两位“三元及第”之一的状元,三次妙对考官所出上联

此生读写伴 2022-08-01 09:23:34

文\常清君

郑重申明:常清君在自媒体平台发布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以本人的专业知识、自身经验以及人生阅历等,经过独立思考后,认真撰写并反复修改的原创作品。

常清君导读: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独有的一种文学体裁,又称门对、春联、对子、楹联等,讲究字数相等、词性相同、意思相关、平仄相对。历史上流传下来不少有关对联的故事、典故,即“联话”。

商辂(lù)(1414年-1486年),字弘载,号素庵,浙江严州府淳安县(今杭州市淳安县)人,明朝大才子、文学家。

商辂自幼天资聪慧,才思过人,6岁时就能吟诗作对,是远近闻名的才子,与浙江桐庐的另一个才子姚夔(kuí)齐名,其于宣德(明宣宗朱瞻基的年号)十年(1435年)参加乡试,名列第一,成为解元;于正统(明英宗朱祁镇的年号)十年(1445年)参加会试,再得第一,成为会元;同年参加殿试,又是第一,成为状元,是明代近三百年科举考试中第二个“三元及第”(第一个是黄观)。

商辂为人刚正不阿,宽厚有容,临事果决,时人称“我朝贤佐,商公第一”,为成化(明宪宗朱见深的年号)年间正直阁臣的杰出代表之一,有《商文毅疏稿略》、《商文毅公集》、《蔗山笔尘》等著作传世。

相传在商辂六、七岁的时候,有一天,听说严州府主考要乘船从金华、兰溪一路过来,不少准备应试的考生官都到南门码头拦考去了,他也缠着父亲带他去。

到了码头,只见众多考生正纷纷散去,主考站在船头,正吩咐开船。骑在父亲脖子上的商辂看得远,眼睛又尖,小孩子也顾不得什么忌讳,急忙大喊一声:“主考大人,请留步!”

这位主考官回过头来,见是一个孩子在人群中向他招手,不知道有什么事,便命人先停下船来,好奇地问道:“是你在喊本官么?”

父亲带着商辂紧跑几步,来到船舷旁,商辂一本正经地回答:“我也是来拦考的!”

主考官听了,哈哈大笑说:“你看看,码头上这么多读书人,没有一个能对得出本官的对子,你乳臭未干,也来拦考?”

商辂信心十足地说:“大人别瞧不起人哪!请您出对吧!”

主考官见这个孩子不甘示弱的样子,心里早已经喜欢上了。他看了一眼拉纤的纤夫,随口出了个上联:

龙须屡屡升天际 ;

商辂低头也看了看纤夫,随即对出下联:

虎爪尖尖伏水中。

在常清君看来,上下联都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对于纤夫以纤绳帮人拉船(即拉纤)之时的情景,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述,而且小小商辂以“虎爪”对“龙须”,以“伏”对“升”,以“水中”对“天际”,不仅对得工整,也对得贴切。

主考官一听,对于眼前这个小孩对得如此迅速工整贴切,有些吃惊,又见这孩子骑在大人的脖子上,便有些怀疑是大人暗自教的,又出对道:

顽童无知骑父作马 ;

商辂听了,便“噌”的一声,从父亲背上跳下来,昂头对道:

慈父有德望子成龙。

在常清君看来,小小商辂这个对句,不仅依然对得工整,还替父亲和自己洗了清白,消除了对方的怀疑。

主考官心想这个小孩还真有两下子呢!便有心再试一试他。于是,站在船头,手捋胡须,想了一想,出对道:

月照三河河映塔,似虎拦溪;

在常清君看来,这句上联相比前面两句上联,难度明显加大了,原因一是句子中嵌入了两个地名“三河”和“兰溪”,二是“河”字又重叠出现,三是还运用了谐音。

商辂稍加思索,用小手一指三江口的方向,朗声对出下联:

风吹大浪浪掀洲,如龙分水。

其中同样嵌入了两个地名“大浪”和“汾水”,并同样有叠字“浪”,还同样运用了谐音。

主考官听了,连连点头,不住地夸奖道:“奇才啊!此小儿他日前途不可限量啊!”

常清君云:屡屡对妙对,小小年纪有奇才。

常清君用心用情写好每一篇原创文章,期待着您的关注、点赞和评论

原创作品,如若转载等,请标明文章作者、出处等信息

0 阅读:15
此生读写伴

此生读写伴

中文系毕业并留校工作多年,倾情阅读,执着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