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温《父母爱情》时,突然对张桂兰和哑巴二哥的感情线有了新的理解。
这不禁让我想起那句话:"人生每个阶段重看一部剧,都会有不一样的感悟"。
十年前第一次看时,我和大多数观众一样,对张桂兰的"背叛"义愤填膺。
可现在再看,才发现事情远没那么简单。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这段被很多人误解的感情。
一段被时代碾压的婚姻
说实话,张桂兰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是悲剧。包办婚姻加上新婚丈夫的突然离去,这对任何一个女人来说都是残酷的考验。婚礼当天江德福就跟着部队走了,一走就是好几年,连个只言片语都没有。
在那个年代,农村媳妇守活寡可不是闹着玩的。大家想想,一个小脚女人,干不了重活,又没有经济来源,每天还要面对邻里的闲言碎语。说句不好听的,这日子怕是比嚼蜡还难受吧!
揭开真相:不得不说的残酷现实
张桂兰和哑巴二哥走到一起,与其说是背叛,不如说是生存的选择。
哑巴二哥虽说说不了话,但人家干活利索,为人也老实。
他媳妇跟人跑了,张桂兰的男人又杳无音信,两个孤单的人住在一个院子里,朝夕相处,能不产生感情吗?
你们肯定会说,那也不能做对不起江德福的事啊!可问题是,江德福真的对得起张桂兰吗?新婚之夜就跑了,几年音信全无,这不是把人往绝路上逼吗?
细节里藏着的人性
看剧的时候我发现个特别有意思的细节。张桂兰从来没有主动去找过其他男人,她选择的是和自己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的哑巴二哥。
这说明什么?
说明她不是那种随便的女人,只是在极度孤独和生活压力下,选择了一个能给她依靠的人。
老丁媳妇王秀娥的例子经常被拿来和张桂兰对比。但人家老丁虽然也当兵,可三年两载总会回来看看,而且还有工资寄回家。张桂兰呢?真就是人间蒸发了一样。
小谦我敢说,在那个物资匮乏、人情冷漠的年代,张桂兰的选择代表了很多底层女性的无奈。这不是道德败坏,这是生存逼迫下的无奈之举。
说到江德福后来的表现,他确实是个好人,对安杰那个才叫一个真爱。可正是这种对比,才更显出他对张桂兰的亏欠。你说他能一辈子记恨张桂兰,可他想过自己的责任吗?
讲真,现在的我特别能理解剧中那句话:"人活着,光靠一口气是不行的,还得过日子。"这大概就是张桂兰的真实写照吧。
最后我想说,评判一个人之前,咱们得先站在人家的立场想想。在那个年代,张桂兰这样的女人,与其说是被爱情打败,不如说是被生活打败。十年后再看这部剧,我终于懂了,有些事真不是单纯的对错能说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