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商务部的一个决定搅动了化工行业的水面。这次宣布从2024年12月29日起,继续对来自台湾地区、马来西亚和美国的进口正丁醇加征反倾销税,为期五年。这并不是一纸寥寥几行文字就能说明的问题,而是一场经济角逐的延续。这个决定其实在意料之中。早在2018年,正丁醇就进入了商务部的反倾销视野,当时的税期也设置为五年。本以为今年年底就要画上句号,没想到还有“下集”。
(商务部)
或许正丁醇并不被人熟知。正丁醇主要用于制造塑料、涂料和树脂等产品,是工业链中的一环。而中国的化工市场中,正丁醇的需求常常超过供应,使我们依赖进口。其中,台湾地区一直以来就是我们进口正丁醇的来源地之一。
有数据显示:过去几年里,除了2020年,台湾地区的正丁醇进口量占据了我们总进口量的半壁江山。在2024年的前四个月,在我们进口的正丁醇中,台湾贡献了其中的大部分。如此大的占比,让台湾地区成为了大陆正丁醇市场的重要角色。然而,随着关税的提升,台湾的正丁醇也许不再那么“便宜实惠”了。短期内,这可能会促使国内企业把目光转向本土生产者,毕竟谁也不想多花冤枉钱。
(台湾地区石化企业)
不过,从长远看,事情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国内的正丁醇产能正在不断增加,这意味着即便台湾的正丁醇价格上涨,对国内市场的冲击或许也不会那么剧烈。一方面,关税的政策引导会让市场向内需过渡;另一方面,长期的供需调整也能缓解价格压力。
但这里有一个潜藏的悬念:商务部的这个决定是否仅仅是单纯的经济选择?毕竟,今年早些时候,我们已经看到了一系列针对台湾产品的反倾销调查。在5月,中国针对包括台湾地区在内的共聚聚甲醛发动了反倾销调查,其中似乎还夹杂着更深层次的博弈。
(正丁醇生产和储藏)
这种反倾销调查的背后,其实折射出的是复杂的贸易关系。一方面,我们必须承认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大陆产业不被低价倾销产品击垮,但同时也不能忽视这样做可能引发的风波。
(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
我们可见类似的反倾销措施已经成为各个国家捍卫自身经济利益的“标配”。然而,使用这些手段总是需要小心,避免陷入恶性循环。对于台湾来说,这样的关税无异于经济制裁,它可能会倒逼台湾企业重新评估与大陆的合作策略。当然,这也说明我们已经在对岛内不再客气,而这也是台当局咎由自取,自作自受。#国际瞭望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