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这面镜子,照出沦陷区北平的人生百态

若尘评影剧综 2023-01-19 22:48:02

人不可以选择如何来到这个世界,但却可以选择如何体面的离开。

八年抗战,多少悲欢离合,多少人情冷暖,却没有一处,像小羊圈胡同一样让人流连忘返,久久不能忘怀。

那一年,祁老人准备着自己的八十大寿,却没料到变故就此发生。

那一年,瑞宣还在想着如何让一家人和和睦睦,并教会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

那一年,瑞全还是一个热血青年,憧憬着不可未知的将来。

那一年,冠高娣不仅被母亲嫌弃,连父亲都觉得她是这个家庭的累赘。

还有那些鲜活的邻居,如钱默吟、李四爷、小崔、程常顺,各自在自己的世界里奔波,过着虽然不富裕,但还算体面的生活。

只不过,他们都没料到,1937年的一声炮响,所有的和睦、欢笑、健康都渐行渐远,留给他们的,是一纸的沧桑和再也回不去的老北平。 就连祈老人的四世同堂,都在日本侵略者的高压统治下,沦为一场看得见却摸不着的虚华泡影。

老舍的《四世同堂》,写尽了被日寇占领八年下古都老百姓的悲欢离合。那里,没有莺歌燕舞,没有中日一家亲,只有无止境的死亡和所有未沉睡之人不屈的抗争。

北平人要体面,所以他们可以在任何打击下都选择笑着去迎接,可是北平人也是人,当自己的生活和家人都无法得到保证时,他们一样会选择勇敢的站起来与敌人周旋,直至放弃自己的生命。

小说以祁家的四代人展开故事情节,通过一个胡同,串联起北平城几百万人在沦陷后的生活百态,自救与堕落。

起先,他们以为日军占领只是暂时,就像当年八国联军一样,捞完、抢完后会自动离开。可是他们错了,日本人不仅是要占领这座城,更是要让城中老百姓成为自己的奴隶,生生世世不得解脱。

于是,有些没有骨气的人选择屈服,甚至为虎作伥,诸如冠晓荷、大赤包、蓝东洋之流;有人被物质侵蚀,逐渐沉沦,诸如瑞丰,招娣;然而,还有一些人,他们在烈火中淬炼,决绝的走向一条保家卫国、争取自由的道路,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指引着无数中华儿女誓死抵抗外族入侵,还我山河。

忘不了,在日本帝国主义铁蹄蹂躏下,一朵朵将要盛开的花朵突然凋谢;忘不了,一个个不屈的灵魂,宁愿牺牲自己,也要换得民族的复兴和解放。

《四世同堂》是一面镜子,照出形形色色人的本质和内心。我们还看到,即使是英国人,日本人,也有一些爱好和平之人在奔走呐喊,用他们弱小的身躯,去做着看似毫无意义却绽放人性关怀的事情。历史不会忘记那些道貌岸然的侵略者,但历史同样不会忘记那些在最困难时期,给予中国人帮助的好心人。

有时候常常在想,经典作品会不会过时,放到当今是否会与社会脱节?可是看了以《四世同堂》为代表的一批撑起中国脊梁的长篇小说,才惊觉好作品的普世价值,不会因为时间的逝去而丧失它的光彩,相反,他们所代表的那种积极向上、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人民的心中。

0 阅读:19
若尘评影剧综

若尘评影剧综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