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窑闸重建落成

醉翁刘尧 2025-04-11 14:02:46

刘窑闸重建落成

刘长权(淮北)

在岁月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事物如璀璨星辰,在特定的时刻闪耀出独特的光芒。刘窑闸,便是这样一个存在,它宛如一部镌刻着岁月记忆的史书,静静伫立在这片土地上,如今重建落成,仿若重生的凤凰,焕发出崭新的生机。

走近新刘窑闸,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坚实而雄伟的闸体。混凝土与钢铁的结合,像是大地与现代科技的握手言和。闸体如同一位沉默的巨人,静静伫立在河道之上,承载着岁月的重量与人们的期待。它那崭新的表面,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淡淡的光泽,像是在诉说着重生的喜悦。

站在闸边,微风轻轻拂过脸庞,带来河水的湿润气息。河水在闸下潺潺流淌,像是在演奏一曲欢快的乐章。这河水,见证了刘窑闸的往昔与今朝。曾经的旧闸,或许在岁月的侵蚀下已显疲态,它如同一位年迈的老者,虽仍坚守岗位,却已力不从心。而如今的新闸,就像朝气蓬勃的青年,充满了活力与力量。

回溯往昔,刘窑闸的历史犹如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在岁月的尘埃中徐徐展开。早年,这里的人们饱受水患与干旱的双重折磨。每到雨季,洪水如脱缰的野马,奔腾而下,“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那汹涌的洪水肆意吞噬着两岸的农田和村庄。那时的刘窑闸,虽已存在,却只是一座简陋的水利设施,在洪水面前,显得如此脆弱。它只能勉强抵挡部分洪水的冲击,可人们依然对它寄予厚望,男女老少齐上阵,用沙袋、门板加固堤岸,那是人与洪水的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刘窑闸在其间成为人们心中最后的防线。

而干旱的年份里,大地龟裂,庄稼枯黄,人们对水源的渴望达到了极点。“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刘窑闸又承担起了引水灌溉的重任。它像一位忠诚的守护者,哪怕自身已伤痕累累,也要努力从干涸的河道中挤出一丝水流,滋润那干渴的土地。村民们围绕着闸口,眼神中满是期待与祈盼,每一滴落下的水都如同生命的甘露,刘窑闸见证了人们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生存的执着。

两岸的土地,像是闸的忠实伙伴,一直默默陪伴。重建落成的刘窑闸,如同给这片土地注入了新的活力。它将更好地调节水流,让干涸的土地得到滋润,让泛滥的洪水得到控制。那肥沃的田野,像是得到了新的承诺,在风中轻轻摇曳着希望的绿浪。田间劳作的农夫,脸上洋溢着质朴的笑容,他们知道,刘窑闸的重建,是丰收的又一保障。

抬头望向天空,湛蓝如宝石,仿佛是为了庆祝刘窑闸的新生而展现出最美的色彩。天空中的白云,像是一群悠闲的羊儿,在蓝天的牧场里漫步。它们似乎也在好奇地打量着这座新闸,见证着这片土地上的新变化。

闸上的设施,精致而实用。操作间里,各种仪器像是忠诚的卫士,随时准备执行着控制水流的任务。那一排排按钮,像是神秘的魔法阵,掌控着水的命运。工作人员在其间忙碌着,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这座新闸的自豪与热爱。

刘窑闸的重建落成,不仅仅是一座水利设施的更新换代,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与延续。它凝聚着无数建设者的心血与汗水,他们如同辛勤的蜜蜂,在这片土地上挥洒着自己的智慧与力量。他们用双手创造出了这个奇迹,让刘窑闸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

周围的村庄,仿佛也因刘窑闸的新生而变得更加热闹。孩子们在河边嬉戏,他们的笑声如同银铃般在空气中回荡。老人们坐在村口,谈论着刘窑闸的过去与现在,眼神中满是感慨与欣慰。这座闸,已经成为了这片区域的一个标志,一个凝聚人心的象征。

随着夕阳西下,余晖洒在新刘窑闸上,给它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此时的刘窑闸,更显庄重与神秘。它将在这夜色渐浓的时刻,继续守护着这片土地,守护着这里的人们。而它的故事,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被人们传颂,成为这片土地上永恒的传奇。惋惜的是“刘窑闸”写成“刘尧闸”,见怪不怪,文化大革命的产物,就是当事者知错不改,可恨。

(写于乙巳三月十三日夜晚)

0 阅读:1
醉翁刘尧

醉翁刘尧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