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本身就是一团巨大的火球,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光芒与热量,而这股热量主要来源于其内核的聚变反应,同时也是一种消耗物质的方式,而“太阳风”则被称为“太阳风”,用通俗点的话来说,就是一团由太阳散发出来的高能带电粒子。
换句话说,就是太阳本身的质量在不断减少,而按照重力定律,重力是和质量成比例的,而随着太阳质量的不断减少,重力自然也在逐渐变小,这样的话,距离太阳就会变得越来越远。
总的来说,太阳辐射和“太阳风”都是均匀分布的,我们只要测量一下这些能量的平均值,就可以得到一秒钟内太阳的质量减少了多少,再加上相应的理论,我们就可以推测出,为什么地球会离开太阳了。
已有的观察显示,最近几年,太阳以每秒钟427万至470万吨的速度流失,而科学家们则以此为基础,估计地球的轨道半径将以一年15 mm的速度增长,这意味着,我们将以一年15 mm的速度离开太阳。
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则是由于恒星的质量大概在2000万亿吨左右,相对于它的质量来说,400万吨/秒的质量损耗实在是微不足道,而即便是以这种速率不断减少,那么在近46亿年内,也不过是减少了约0.03%的初始质量而已。
但是由于地球距离恒星较远,所以在不久的将来,这种现象将会继续存在,因此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当距离恒星越来越远时,地球的温度将会逐渐降低。
但是,科学家们说,这种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恰恰相反,将来,地球将变得更加温暖,十亿年之后,地球将变得过热,无法居住。怎么会这样?答案是:由于太阳自其形成之日起,便不断地变得明亮。
阳光为何不停地明亮?简而言之,恒星的核聚变只有在它的核心反应区才会进行,其反应方式为氢原子的聚合,即氢原子的聚合,然而因为恒星内核的温度不足以将氦原子“点燃”,所以它会将氦原子聚集到恒星的中心,从而进一步削弱了恒星核的能量密度。
恒星的质量是由“辐射压力”来维持的,当能量密度下降时,恒星便会因为重力的原因,向内收缩,从而引起内核的高温,而高温之下,外层的氢原子则会进行聚变,这样的话,整个恒星的体积将会变得更大,同时也会有更多的能量被释放出来,如此循环下去,太阳的亮度也会随之提升。
要知道,在宇宙中,类似于太阳这样的中型恒星并不少见,甚至可以说,它们的“生命周期”中,都有可能存在着大量的样本,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大量的观测数据,来构建这样一颗恒星的演化模式,从而推断出它在过去和将来的状态。
在很久以前,类似的进化模式就已经被建立起来了,根据这个模型,科学家们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像太阳这么大的恒星,每隔十亿年,它的亮度就会提升一成左右,而这些年来,太阳的辐射强度和光谱都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这说明,地球吸收的热量,正在一年比一年多,这就导致了地球不断变暖。
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地球离太阳的距离是一亿五千万公里左右,而且以一年十五毫米的速率来看,即便是十亿年时间,也不过是离开太阳一万五千公里左右,这样的话,所带来的冷却作用就很小了,完全无法抵消太阳不断增加的温度。
据科学家估计,再过十亿年,地表气温就会升高到47-70摄氏度,那时,地球就会变得非常炎热,无法居住,就算是海洋也会被汽化。
当然了,这个假设只是从宇宙的进化过程中得出的结论,并没有将人类的技术因素计算在内,所以我们可以往好的方面想,如果再过十亿年,那么人类的技术已经足够发达,完全可以应对太阳的不断增强对地球造成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