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毛姆,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我想很多人第一个想起的还是《月亮与六便士》。
不知道看过《月亮与六便士》的人,会对这本书持有怎样的态度?是觉得荒诞不可思议,还是觉得三观不正?
反正,小夏子看完之后,感受十分复杂。我既欣赏主人公追求自我,又为他抛夫弃子的行为感到不负责任,总觉得这样自私的行径,我大抵是做不出来的。
但,对于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来说,又是另外一种解读。就好比,面对一个看尽繁华,放下执念,抛妻弃子出家的僧人,一般人大抵都是很难共情的。
不过,抛开故事情节只看毛姆的文笔,毫无疑问,他太毒舌了,还总是能看到人性的阴暗和复杂。
01
最近在读毛姆的短篇,其中有一篇叫《患难之交》,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看起来表里如一的好人,内心是如何凉薄、无情,甚至玩弄他人命运的。
书的一开篇,毛姆写道:三十年来,我一直在研究我的同类,但我依然对他们不足够了解。在大多数情况下,我自然不会仅凭一个仆人的外观雇佣他,但我承认,当见了面我们在很大程度上,会以貌取人。
的确,外表是我们的第一张“名片”,而毛姆在《患难之交》中认识这样一个商人叫伯顿,他介绍伯顿说,伯顿的外表是那种让人一看就非常好的人,表里如一,甚至因为他是个小个子,你看着他包括他善意的笑容,就有一种对他的保护欲。
通过毛姆的描写,我们对这个叫伯顿的人,第一印象很好。当然,熟悉毛姆的人也知道,这个“好”人一定在哪里不太“好”,甚至是“恶”的。
可不是,接下来毛姆讲了这个伯顿的一件所谓的“小”事,然而正是这件小事,却让人大跌眼镜。
02
伯顿有个朋友,与他同姓,是个了不起的桥牌手。说这个人永远衣着考究,看上去风度翩翩,卷曲的头发,面颊白里透红,显得很帅。
帅到什么程度呢?说女人只要见了他,就会对他着迷。我想象了一下,对标了一下时下流量密码:檀健次吧。
但是,这个伯顿这个朋友是个酒鬼,后来破产了,以至于走投无路时来找伯顿给他一个工作。
伯顿是一个商人,工作机会很多。但是,伯顿却不太想给一个酒鬼和因为读·博破产的人一份工作。或许,伯顿觉得这样的人已经十分不体面,不配拥有一个工作。
于是伯顿问道:你除了能打牌,难道就不会做其他事了?
只听那人回答:我还会游泳。
这个回答让伯顿觉得荒唐,伯顿告诉毛姆,当初他听到对方说“还会游泳”的时候,忽然明白了他的意思,因为伯顿回忆起,自己在大学里就认识很多这种徒有虚名的人。
可以说,伯顿对这个落魄青年其实一开始就带着成见,或者说带着厌恶。于是,他有了个主意,一个恶作剧。
03
既然这个找工作的青年说自己会游泳,伯顿就跟他打了个赌,只要这个青年能在12点前,从神户的盐谷俱乐部游泳,经过三公里,到垂水的小溪上岸,伯顿就答应给他一份工作。
然而,12点伯顿准时到小溪边的时候,青年却没有出现。
毛姆听着故事,他以为青年放弃了。谁知,伯顿却说,三天后,大家才在那片小溪中发现青年的尸体。
说实话,看到这儿,我整个寒毛都竖了起来,尤其是读书的时候是在半夜十二点。
忽然感觉这个叫伯顿的好人,如此心狠。
而毛姆接下来问话,让人更加不寒而栗。
他问伯顿:当你做出给他一份工作的决定时,你知道他会被淹死吗?
伯顿温和地微微一笑,那双和善诚挚的蓝眼睛看着毛姆,用手摩挲着下巴:呃,当时我的办事处根本没有缺位。
故事,就到这里戛然而止。然而,我们的思考却才刚刚开始。
有人说,哪有什么表里如一,人都是多面的,表面上对你和善,那是因为对你有利可图,你看看如果你没有任何价值,就像那个找工作的青年,看看人家是否还对你和善?人心凉薄,本就是底色!
但,我站在普世价值观看却并不希望如此。这个青年已经落魄,虽然曾经嗜酒成性,赌牌破产,但他却自始至终没有伤害过任何人。他作为一个个体,不过是想要一个工作,却丢掉了自己的性命。
他不知道的是,对方早就知道他的结局,却还是把它的命运当成了一次恶作剧来玩弄。
不过话说回来,毛姆这个毒舌,他眼睛太贼了。
这周推荐给大家这本毛姆的短篇《赴宴之前》,你会发现新大陆!
话说,有多少人只买书,不看书呢?当没有什么特别好看的剧时,欢迎和小夏子一起来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