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少家长都遭遇过这样令人揪心的场景:孩子对身边的事漠不关心,毫无责任心可言,甚至在三观上出现了偏差,振振有词地宣扬读书毫无意义。面对这般棘手难题,家长们满心焦虑,却又不知该从何处下手扭转局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探寻应对之策。
先看看小宇的例子吧。小宇是个正上初中的孩子,在学校里,他担任班级的卫生委员,这本是锻炼他责任心的好机会,可他却常常敷衍了事。轮到值日时,他要么指挥同学干活,自己偷懒,要么简单扫几下就跑出去玩耍,全然不顾班级卫生是否达标。老师批评他,他还满不在乎地顶嘴:“又不是我一个人的事儿,少我干这一点也没关系。”回到家中,情况同样糟糕,自己的衣物随手乱扔,房间乱得像个“猪窝”,让他帮忙做点家务,他要么借口作业多,要么直接甩脸子拒绝,仿佛这些都与他无关。
更让人担忧的是,小宇对读书的态度。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读那么多书有啥用?你看那谁谁谁,初中没毕业就出去打工,现在挣得比大学生还多。”每次考试成绩不理想,他也丝毫不在意,甚至还嘲笑那些刻苦学习的同学“傻”,觉得只要能混个毕业证,出去随便找个工作就行,完全看不到知识对未来人生的深远影响。
为何孩子会变成这样呢?一方面,如今的生活条件日益优渥,部分家长对孩子过度宠溺,凡事都大包大揽,孩子从未体验过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感觉,久而久之,责任心自然无从谈起。就像小宇,从小到大,父母总是帮他把一切安排得妥妥当当,他从未操心过生活琐事,又怎会懂得责任的重量?另一方面,社会上一些急功近利的现象和片面的价值观,如个别低学历者短期内获得财富的案例被大肆宣扬,让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受到误导,产生了读书无用的错误认知。再加上网络信息繁杂,一些不良思潮趁虚而入,侵蚀着孩子的三观。
那么,面对孩子的这些问题,家长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要学会适时放手,让孩子在实践中成长。家长不能再做孩子的“全职保姆”,可以从小事做起,比如让孩子自己管理每月的零花钱,制定开销计划,如果超支了,就得自己承受没钱买心仪物品的后果;让孩子负责自己的学习安排,若是因为贪玩耽误了作业,第二天自己去面对老师的批评。通过这些方式,让孩子真切体会到自己的每一个选择都伴随着相应的责任。
其次,家长要身体力行,成为孩子的道德标杆。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对待工作要认真负责,面对家庭事务积极承担,用实际行动向孩子诠释责任的意义。闲暇之余,多与孩子探讨社会热点问题,引导他们明辨是非对错,树立正确的三观。像看到网络上一些不劳而获、投机取巧的负面新闻时,借机和孩子分析这种行为的不妥之处,以及努力奋斗、依靠知识改变命运的正能量案例。
再者,激发孩子对知识的渴望至关重要。带孩子走进科技馆、图书馆、历史博物馆等知识的殿堂,让他们亲眼目睹人类智慧的结晶,感受知识的磅礴力量。也可以结合孩子的兴趣爱好,将读书学习与之巧妙融合。倘若孩子喜欢音乐,不妨给他讲讲那些伟大音乐家背后的学习成长历程,以及音乐理论知识对创作的支撑作用,让孩子明白,无论从事何种领域,知识都是通往更高境界的阶梯。

孩子作业总拖拉?根源在缺乏学习责任心。试着让他为自己的学习进度负责,制定时间表,按时交作业,成长肉眼可见,评论找我拿《提升内驱力十个步骤》。
孩子的成长之路布满荆棘,当他们出现责任心缺失、三观偏差、厌学等问题时,家长们切勿灰心丧气。只要用爱去包容,用智慧去引导,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修正自我,他们终会重拾对生活的热情,肩负起责任,以正确的三观为指引,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奔赴属于自己的光明未来。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