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绍兴市越城区的东北角,有一座外观陈旧而坚韧的水利工程——楝树闸,又名楝树闸桥。据说古时候,附近村民为了抵御曹娥江水的侵袭,就在村边大量种植楝树,因为它是耐盐渍、生长快、枝繁叶茂的树种,拥有粗壮挺拔的树干和深而发达的根系,能够抗风雨、御洪水。所以楝树便成为了当地村民们心目中的“守护神”,在同治六年(1867)建闸后便以此为名。
楝树闸桥东西向延伸,两墩三孔的设计巧妙而实用,参考相关资料,它的闸孔净宽7.55米,足以应对大部分的水流冲击;东西闸台及中间两墩均由条石错缝叠砌而成,这样的结构十分稳固;为了缓减泄水时对墩的冲力,中间两墩的迎水面特意设计为分水尖,有效地分散了水流的力量。据说在闸门上方南边置有一排石栏,石栏中间镌刻着“楝樹闸”三个大字,左右则分刻着“同治丁卯六年肆月穀旦建造”的小字,记录着这座闸的建造时间,让人不禁感叹于古人的精湛技艺和严谨态度。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座古老的楝树闸也逐渐显露出其局限性。为了适应新的防洪排涝需求,1972年,经浙江省水电厅水管局批准,对楝树闸桥进行了改建。改建后增设了钢筋混凝土闸门和电动螺杆式启闭机,大大增强了其泄洪排涝的作用。
到1989年12月,楝树闸连同绍兴后海塘一起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列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一荣誉不仅是对楝树闸历史价值的肯定,更是对绍兴人民长期与自然抗争精神的赞誉。2003年,楝树闸南侧盖起一座拱桥,并在古闸之上新建了一座仿古亭台。在这里可以沿石阶而下,有狭窄的过道走廊和两扇紧锁的大门,方便工作人员出入。为了满足新时期防洪排涝的需要,当地又在古楝树闸的旁边重新开辟水道,并建起一座现代化的新闸,而这种水利设施在曹娥江畔有不用,且造型都差不多,。
所以现在的海塘堤坝上,其实共有一新一旧两座楝树闸,中间还竖立着一块“楝树闸重修碑记”石碑。这块石碑不仅记录了楝树闸的历史变迁和改建过程,更承载着绍兴人民对这座古老闸桥的深厚感情和无限敬仰。每当人们走过这座桥、看过这座闸时,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些为抗击自然灾害、保护家园而付出辛勤努力的先辈们。
(图文作者:阿陆,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请多多留言,欢迎分享转发、内容指正、评论、点赞和关注,希望媒体或个体尊重原创,非本人允许不得转载!需要实景照片和视频素材可约,谢谢。)古楝树闸旁边的三条溇村与之紧密相连,据说背后还隐藏着一段动人的故事:相传宋代定国公朱文光的女儿在镇塘殿观潮后,不慎将绸巾落入河水中,而她连续三次在河中洗涤绸巾的举动,就让这片地方得名“三滌溇村”。多年后,村民们又将村名改为更为通俗易记的三条溇村,并一直沿用至今。
这座古楝树闸现在隶属于“绍兴市越城区孙端街道”,如果大家自驾经过这一段的萧绍海塘,肯定会留意到它,毕竟沿江数十公里,称得上是古迹的,好像仅此一家哦。有趣的是这个人文景点在地图上好像无法直接导航到,所以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先参考“三条溇村”的位置。